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柳氮磺吡啶(SASP)体系的荧光特性,结合流动注射进样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氧化荧光分析测定SASP的新方法。SASP本身不发荧光,但在硫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反应后可产生1种有强荧光的产物(λex=301 nm,λem=366 nm)。在优化条件下,SASP的质量浓度在1.2×10-5~2.0×10-3 g/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6 g/L,对1.2×10-4 g/L的SASP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药物制剂中SASP含量的直接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首次以金银花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性能优异的氮掺杂碳点(N-CDs)。制备的N-CDs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良好的水溶性、低细胞毒性、高的荧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最佳条件下,N-CDs能够高选择性地检出Co2+,N-CDs的荧光强度在0.5~3.6 nmol·L-1范围内被Co2+线性猝灭,检出限低至1.38 nmol·L-1,其猝灭机制属于内滤效应和静态猝灭。该方法也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精确分析。此外,N-CDs还可用于细胞成像及细胞内Co2+传感。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相容性优异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色氨酸和苏氨酸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蓝色荧光氮掺杂碳点(N-CDs).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和光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CDs尺寸均一,平均粒径为4.1 nm...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柠檬酸铵为碳源和氮源,乙二胺为掺氮剂,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高量子产率的氮掺杂荧光碳点.研究了不同的水热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对碳点的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水热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5 h,柠檬酸铵与乙二胺的质量比例为2.6∶1时,合成碳点荧光强度最高,其最大发射峰在446 nm.同时考察了合成碳点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水柠檬酸和尿素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合成氮掺杂碳点(N-CD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法(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N-CDs进行表征。N-CDs的荧光强度随着蛇床子素浓度的增加而逐渐被猝灭。在最佳实验条件下,N-CDs荧光探针对蛇床子素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蛇床子素在5×10~(-6 )M~7.5×10~(-5 )M的浓度范围内与N-CDs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范围,检出限为3.8×10~(-9) M。基于此建立了一种以氮掺杂碳点(N-CDs)为荧光探针快速测定蛇床子素的方法。同时讨论了蛇床子素与N-CDs相互作用的机理,此方法已被应用于实际血样和尿样中微量蛇床子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新型水溶性多色荧光碳点的制备及细胞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蛋清和牛奶分别与葡萄糖进行水热反应,制备水溶性多色荧光碳点,通过膜和柱层析分离纯化,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所制备碳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吸收光谱、发光性质、表面基团进行表征。将所制备的碳点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共孵育,进行细胞成像应用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两种水溶性荧光碳点平均粒径分别为2.5 nm和4.9 nm,可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荧光,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50 nm。基于鸡蛋清或牛奶与葡萄糖反应制备的多色荧光碳量子点具有良好水溶性,其荧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在410 nm和400 nm处,同时在660~800 nm激发波长范围内具有上转换性质,且荧光发射光谱随着激发光波长的增加发生红移。红外光谱表明存在—COOH、—NH2和—OH基团。细胞成像结果表明,在405 nm或488 nm激光照射下,所制备的碳点在细胞内的荧光成像清晰可见,而且在碳点浓度小于2.5 mg/mL时,均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一步水热法,以菊花为原料,制备了氮掺杂碳点(N-CDs),并对N-CDs的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形貌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CDs的光谱性质。本实验基于PHBA有效猝灭N-CDs荧光的现象,以N-CDs为荧光探针,对PHBA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该探针对PHBA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0-150.0μM,检出限为63 nM。常见的离子、氨基酸和糖类对N-CDs检测PHBA基本无影响。同时,初步探讨了N-CDs与PHBA的反应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内滤光效应。将该探针应用于健康人体血样和尿样中PHBA的微量测定。本实验为对羟基苯甲醛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预示了该荧光探针在生物样品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淀粉为碳源,以L-酪氨酸为氮供体,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研究表明,N-CQDs表面富含氨基、羧基、羟基等官能团,说明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还发现在pH=6.00的KH2 PO4-NaOH缓冲溶液中,四环素对N-CQDs有强荧光猝灭作用,且四环素浓度在1.6~16μmol·L-1范围和16...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廉价易得的橘皮和柠檬酸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CDs)。对CDs的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光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离子强度、光稳定性和储存时间对CDs的影响。所合成CDs为粒径约为4 nm的类球形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对CDs与姜黄素(CM)检测体系的选择性实验,发现常见的离子及氨基酸对CM的检测几乎无影响。基于CM对CDs选择性荧光猝灭的现象,构建了检测姜黄素的荧光探针。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探针对CM检测的线性范围为5~40μmol/L,检出限为9.7 nmol/L。探讨了CDs和CM作用机理,发现其主要是静态猝灭。该CDs应用于健康人体体液(血液、尿液)中微量CM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104.0%~115.0%。橘皮合成碳点可用于A549细胞进行成像,并表现出低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CDs在CM的分析检测以及细胞成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黑豆为碳材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强荧光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构建了Ag+修饰N-CQDs用于组氨酸的荧光开启检测.基于N-CQDs的荧光被Ag+猝灭,而组氨酸的加入可与Ag+结合将其脱离N-CQDs表面来恢复N-CQDs的荧光.这种构建对组氨酸的检测无毒、快速经济,且高于其他氨基酸的选择.测定的相对偏差...  相似文献   

12.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相比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易修饰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L-半胱氨酸和蔗糖为原料,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成功的制备出发绿色荧光的碳点(G-CDs),最佳发射波长是515 nm,经表征得出其表面主要还有氨基、羟基和羧基等基团,荧光量子产率高达33.4%,其荧光可被Pb^2+特异性猝灭,最终应用于Pb^2+的灵敏检测,检出限为0.025μmol·L^-1。经MTT法测定G-CDs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为低毒性,最后应用到细胞荧光成像中,通过细胞成像技术成功检测细胞中Pb^2+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以苹果酸为碳源,磷酸铵提供氮源,采用固态热解法一步合成一种水溶性的、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 所得到的碳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0.7%,形貌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为3.3 nm。 基于环丙沙星(CIP)对碳点的荧光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CIP的定量检测方法。 最佳实验参数为:碳点浓度为7.5 μg/mL,pH值为5.9,孵化时间为5 min。 在此实验条件下,碳点的荧光强度增加值(ΔF)和CIP的浓度在0.39~40.00 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12 μmol/L,相对标准偏差(n=5)为4.2%。 干扰实验结果指出,除了铜离子具有明显的影响外,其它共存物质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而铜离子的干扰可通过加入草酸铵来掩蔽。 最后利用所构建的荧光传感器对实际样品中CIP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3%~107%之间。 本研究为CIP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而有效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石榴籽作为碳源,天冬氨酸和色氨酸作为钝化剂,结合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对N-CDs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氮掺杂N-CDs具有良好的抗光漂白性,对常见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化学惰性。有机磷农药对硫磷能够和N-CDs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了N-CDs的发光强度。以N-CDs作为荧光增强型探针测定对硫磷,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1μmol/L,检出限低至3.7 nmol/L。同时探讨了对硫磷增强N-CDs发光强度的机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对硫磷的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回收率在98.0%~102.7%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柠檬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荧光性能优良的氮掺杂碳点(N-CDs),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多种光谱技术进行了表征。在pH 9.0的BR缓冲溶液中,利用合成的N-CDs构建了一种基于内滤效应(IFE)的荧光传感器,可以检测生物样品中补骨脂甲素的含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0~20μmol/L,检出限为0.11μmol/L。人尿液和血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103.7%和97.6%~99.2%。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物质石斛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氮掺杂碳点(NCDs),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图谱(UV-Vis)及荧光光谱(PL)对合成的NCDs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显示合成的NCDs发强烈的蓝色荧光,呈现为球形或准球形,均匀分散,尺寸范围在1~5 nm;其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OH和NH2等水溶性基团,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35 nm,且具有良好的发光稳定性。 通过测定,合成的NCDs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29.19%。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测定不同物质对NCDs的荧光影响,相同条件下发现只有阿莫西林能够对NCDs荧光进行明显猝灭,表明合成的NCDs可选择性的识别阿莫西林,通过NCDs的荧光强度变化构建一种可灵敏检测阿莫西林的传感器,检测线性范围为2.6~30 μmol/L,检出限为0.15 μmol/L。  相似文献   

17.
以L-瓜氨酸和尿素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经济、低毒且具有强荧光性能的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子能谱(XPS)等表征了N-CQDs的性能。结果表明,该N-CQDs的平均粒径为2.8 nm,量子产率为39.2%,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HepG2细胞成像。此外,基于邻硝基苯酚(o-NP)对N-CQDs的荧光猝灭现象,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o-NP的高选择性、高灵敏的荧光探针。在o-NP浓度0.083 3~12.0μmol/L范围内,N-CQDs荧光猝灭程度与o-NP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出限(S/N=3)为25.2 nmol/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贵州省万峰湖和顶效河水样中o-NP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一步固相热解法,以尿素作为前体合成了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gCNQDs).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g-CNQDs的粒径分布、元素组成、形貌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基于Hg2+淬灭g-CNQDs荧光的现象,构建可用于血样和尿样以及实际水样中Hg2+检测的荧光探针,在2.5~50.0μmol·L-1范围内,Hg2+浓度与g-CNQDs相对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nmol·L-1.在实际样品中检测Hg2+的加标回收率为97.17%~101.13%.g-CNQDs与Hg2+的相互作用机理主要为静态淬灭.该探针也被成功应用于肿瘤细胞成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步水热法合成的氮掺杂麦芽糖蓝色荧光碳点(NCDs)进行研究,发现NCDs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其水溶性良好,光稳定性强,荧光量子产率可达30.42%,高于掺杂前。基于药物卡马西平和琥乙红霉素对NCDs的荧光具有选择性和有效地猝灭作用,据此以NCDs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测定卡马西平和琥乙红霉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中卡马西平和琥乙红霉素溶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1.1μg/mL和0.01~1.7μg/mL,检出限分别为5.0 ng/mL和8.0 ng/mL。  相似文献   

20.
以甘氨酸和乙二胺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该量子点近乎球形,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在pH=5的B-R缓冲溶液中,柠檬黄对N-CQDs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猝灭作用,且其猝灭程度与柠檬黄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于此构建了荧光传感体系,建立了柠檬黄检测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16~20.0μmol·L~(-1),检出限为0.076μmol·L~(-1),应用于饮料和枸杞酒中柠檬黄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3%~103.5%。光谱分析和荧光寿命测量结果表明柠檬黄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为内滤效应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