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天然水体中矿物质的普遍存在以及微量重金属污染的经常发生,开展金属离子对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对于实际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些典型金属离子和金属氧化物(如铜离子、铁离子、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铅等...  相似文献   

2.
受海水入侵影响严重的沿海地区,其饮用水源中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溴离子.研究表明,当原水中含有溴离子时,经氯化消毒、氯胺消毒或臭氧消毒后会增加溴代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并且溴代副产物具有更高的遗传毒性.因此,对于溴代副产物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现阶段国内对于消毒所产生的溴代副产物的研究很少.本文针对溴代副产物更高的健康风险,从其产生的原因、机理、影响因素及遗传毒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饮用水消毒是最有效的公共健康措施之一,但使用消毒剂消毒的同时容易产生多种消毒副产物,潜在威胁人体健康[1];与饮用水相比,生活污水需要投加更高剂量的消毒剂以达到排放和回收标准,这将导致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种类均高于饮用水,会对再生水及地表水的安全利用造成潜在的危险[2];如果消毒剂使用不当,废水中也会存在消毒副产物,进而加重水体的污染。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有液氯、二氧化氯、次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及其分析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饮用水中液氯、臭氧、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的特性和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消毒副产物分析领域中常用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及检测方法,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消毒副产物的诸多控制途径中,去除其前体物被认为是比较经济可行的。本文通过对强化混凝、化学氧化、生物氧化、光降解、膜分离、离子交换以及活性炭吸附等常见饮用水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种单一和组合工艺的特点以及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性能,为实际水处理工程中预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太湖地区全沉积物毒性识别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淡水单孔蚓(Monopylephorus limosu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受试生物,对太湖沉积物的毒性进行筛查,采用全沉积物毒性识别评估(TIE)技术描述和鉴定太湖沉积物的主要毒性来源(重金属、氨氮或非极性有机物).通过初始毒性实验筛选出4个对铜锈环棱螺具有毒性和1个对淡水单孔蚓具有毒性的沉积物样点.通过TIE,对于铜锈环棱螺,高风险点T6的毒性来源是非极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对于淡水单孔蚓,高风险点T12的毒性来源是非极性有机物、氨氮、重金属.T6和T12中4种多环芳烃(苯并[b+k]荧葸、苊、二氢苊、茚并[1,2,3.cd]芘)是非极性有机物中产生生物毒性的来源之一,而Pb是T6和T12中产生毒性的主要重金属.  相似文献   

7.
正氯消毒是水处理领域最成熟的消毒措施,具有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自1974年Rook博士首次报道氯消毒的自来水中检出了具有"三致"效应的三氯甲烷[1],氯消毒及其副产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随着饮用水和水环境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及高新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氯消毒副产物被检出。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和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把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列为常规监测项目,限值分别为60,2μg·L-1[2-3],常用检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新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卤乙酰胺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楚文海  高乃云  邓扬 《有机化学》2009,29(10):1569-1574
饮用水氯化消毒工艺向氯胺消毒工艺的转变, 降低了三卤甲烷(THM)和卤乙酸(HAA)等消毒副产物(DBP)的浓度, 但增加了毒性更强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含量, 卤乙酰胺(HAcAm)便是其中的代表. 本研究结合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理论, 考察了HAcAm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特性, 以及不同氯投加量条件下的氯化特性, 并探讨了HAcAm的水解和氯化反应路径. 结果表明, 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pH=4)二氯乙酰胺(DCAcAm)将发生水解反应, pH=5时DCAcAm较为稳定, 三氯乙酰胺(TCAcAm)在酸性条件下未产生明显的水解现象; 碱性环境中TCAcAm和DCAcAm皆发生明显水解反应, 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 保存DCAcAm和TCAcAm水样时需调pH至5左右. 氯化消毒会产生较高浓度的THM和HAA, 但可能会缩减毒性更强的HAcAm等N-DBP在饮用水中的含量. pH=10时TCAcAm水解后快速生成三氯乙酸(TCAA); 而对于氯化反应, TCAcAm与HOCl反应生成较为稳定的中间产物Cl-N-TCAcAm, 当HOCl浓度较高时, Cl-N-TCAcAm进一步与HOCl反应生成TCAA.  相似文献   

9.
<正>在饮用水制备过程中,为了控制原水中病原微生物,往往会加入强氧化剂进行消毒[1-4]。氯因其氧化性高、容易获得、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生活饮用水主要消毒剂。然而,用氯进行消毒时,氯会与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这些消毒副产物均具有较强毒性[5]。因此,自来水处理厂便开始寻求新型消毒剂或组合消毒形式来替代传统的氯消毒,氯胺等消毒替代品便被引入到水处理行业中[4-9]。  相似文献   

10.
N-亚硝基二甲胺(NDMA)是一种强致痛物质,普遍存在于食品、工业制品和污染大气之中.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饮用水消毒副产物,NDMA已逐渐成为水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介绍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NDMA的相关背景,重点评述了NDMA在水中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亚硝化和非对称二甲肼氧化两种途径,强调NDMA的前体物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对水中NDMA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物理方法、光解作用、生物降解和高级氧化技术.最后提出了饮用水含氮消毒副产物NDMA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含藻水氯消毒产生7种亚硝胺类(NAms)消毒副产物(NDMA,NMEA,NDEA,NDPA,NDBA,NPyr,NPip).方法检出限分别为5.0,14,8.6,3.6,2.9,6.3和4.9 ng/L,相关系数r>0.999.除NDBA回收率(60%)较低外,其余6种亚硝胺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12.6%.分别以藻原液和消毒后藻液配制基质标准曲线,采用其与纯水标准曲线斜率之比评估基质效应.藻原液的基质效应为0.79 ~0.94,藻液消毒后NDMA基质效应为0.36,其他亚硝胺为0.63~0.96.应用此方法检测了自来水、富营养江河水、景观水及藻类悬浮液氯消毒后的亚硝胺含量.  相似文献   

12.
《化学分析计量》2016,(6):50-50
正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组,不久前发表了一项关于我国城市自来水消毒副产物的测试结果显示,其中含有健康风险很大的消毒副产物类别,消息一出,引发强烈关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陈超副研究员不久前表示,其课题组近三年中,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采集了包括出厂水、用户龙头  相似文献   

13.
一氯乙酸也称氯乙酸,是一种化工原料,通常作为染料、医药、农药、树脂及其他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该品剧毒,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工业污染是水体中产生氯乙酸的主要来源。二氯乙酸是饮用水在氯化消毒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它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因此,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的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已有文献报道采用离子色谱结合固相萃取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氯乙酸,以碳酸钠和甲醇作为  相似文献   

14.
范方禄  靖金球  陈雪梅 《有机化学》2014,(10):2178-2183
以叠氮基为识别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苯并噻唑类荧光增强型硫化氢探针(FL),并研究了它的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FL对硫化氢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响应快速,抗干扰能力强,细胞毒性低,它的检出限度为8.78×10-7 mol·L-1,在He La活细胞和各种水体样品中对硫化氢的检测表明FL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持续排放,其环境污染水平逐年升高,个别抗生素在地表水中浓度接近300 ng/L,在饮用水原水中浓度超过200 ng/L.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抗生素会与消毒剂反应生成不同种类的消毒副产物(DBPs),其中一些副产物具有较高的致癌性和急性毒性.饮用水中的抗生素DBPs可危害人体健康,是环境健康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饮用水水质的好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大气中有机酸、相关企业的废水排放不达标,以及大多自来水厂普遍采用的加氯消毒等都会造成水体的污染[1]。甲酸、乙酸是大气有机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丙烯酸主要用于合成丙烯酸酯、聚丙烯酸及其盐[2],一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是饮用水加氯消毒的主要副产物[3],这几种有机酸因其环境毒性及潜在的致癌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上述有机酸的测定方法[4]主要有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17.
环境水体中聚合铝形态的分析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酸性环境中,沉积物释放和土壤淋失的可溶态铝大量进入环境水体,并在水体中以及水和颗粒物界面上发生聚合、絮凝、沉降以及络舍、吸附和电中和等物理化学反应,严重影响着其它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其它污染物的迁移和归趋,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效应。而Al^3 及其羟基水解聚合物的形态分析是研究环境和生物体系中铝的毒性、生物有效性和传输机理以及天然水体的自净机理的关键。由于直接有效测定上的困难,对天然水体中是否存在铝水解聚合型体这一观点并未达成共识,其结论也存在一些争议甚至相悖的情况。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环境水体中聚合铝形态测试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引用文献60篇。  相似文献   

18.
臭氧化对水厂水中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刘燕 《化学通报》2016,79(1):88-91
以某饮用水厂沿程工艺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臭氧化预处理对水体中消毒副产物(DBPs)氯化生成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厂生物处理单元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等生物源有机物是非常有效的DBPs前体物,但其更易于氯化生成三卤甲烷(THMs)而非卤乙酸(HAAs)。水厂水中存在的THMs前体物主要是各类大分子量有机物,并且臭氧工艺对其有较好的氧化去除效果。水厂水中经臭氧氧化产生的小分子量有机物可能是更为有效的一氯乙酸(MCAA)和一溴乙酸(MBAA)前体物。此外,当水体中三氯乙酸(TCAA)前体物浓度较高时,臭氧工艺对TCAA生成势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防范与打击化学性恐怖活动中,公安部门除要关注毒性强、危害大的剧毒性化学毒物外,还应关注一些杀伤力强、波及范围广、施毒手段隐蔽的挥发性毒剂,如氢氰酸、硫化氢和甲硫醇等.提高对这类毒剂的识别手段与防范意识,可以更有效地打击恐怖犯罪.本文介绍了甲硫醇的理化特性、毒性及在血中的GC-MS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药、重金属、染料、药物、个人护理品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毒性高、难分解、残留期长的特点,易随食物链积累,可危害到人类健康.水中污染物的处理工艺有生物降解、化学氧化、膜过滤法、吸附和光催化降解等,其中吸附法操作简单、效率高、毒副产物少,是去除污染物广泛使用的方法.生物质炭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以及多种官能团,对多种污染物具有良好吸附作用,在吸附污染物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在污染物吸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