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虑中心孔影响的汽轮机转子热应力解析递推计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有中心孔的转子热应力解析递推计算法.该方法计入了放热系数的变化,对汽温非线性变化历程采用分段线性叠加的分析方法,并具有很快的计算速度,能保证在线实时监测对速度和存储空间的双重要求.这对于边界介质温度变化和换热情况复杂的有中心孔的受热部件的应力计算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大型电站锅炉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很高,因而要求更准确地计算烟气温度的三元分布,炉膛受热面的吸收热流分布及受热面的灰污壁温分布。现行的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无法完成这一任务。仅靠现场试验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极为困难的,而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火焰三元传热过程数值计算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这一方法已可初步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锅炉尾部烟道受热面积灰对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设计了蜂窝外表面换热管(蜂窝管),完成了积灰特性的实验研究,测量了四种类型的蜂窝管以及光管在两种风速条件下的表面平均积灰量。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特定蜂窝分布的蜂窝管在高风速下抗积灰性能优于光管,根据实验中积灰形态推测,蜂窝有助于增加流场扰动减少积灰。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精确地测量线性渐变滤光片的光谱特征参数,提出一种线性渐变滤光片的透过率检测方法.该方法在测量时,用光谱仪分别采集滤光前和滤光后的光信号,计算得到测量点的光谱透过率.调节微动位移平台,对滤光片样品进行多点扫描测量,数据处理后,得到线性渐变滤光片的光谱特征参数.推导了测试光谱透过率的理论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随着线性色散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线性色散系数小于1.5nm·mm-1时,该方法测量的中心透过率和带宽的误差小于0.4%.根据该测量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检测系统,实际测量了线性渐变滤光片的光谱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利用微分技术处理叶片反射光谱数据,研究铀污染下商陆叶片中的铀含量在不同光谱波段与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的相关关系,找到商陆铀污染诊断的敏感波段范围和最优光谱特征参数,并以相关性较好的敏感波段及光谱特征参数为自变量,与商陆叶片铀含量建立对应的估测拟合模型。如果以该模型为基础创建铀含量的冠层光谱模型,则有可能实现通过遥感影像监测叶片中的铀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商陆叶片中的铀含量为5.94~71.74 mg·kg-1时,叶片中铀含量与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的相关性较原始光谱数据好,在749~766 nm区间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和光谱响应;根据上述相关性分析,选择14个光谱特征参数,计算他们与商陆叶片铀含量的相关系数,其中蓝边面积、红边位置、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的比值及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的归一化值与叶片铀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05显著检验水平;选取一阶导数光谱中相关系数最高的波段757,758,760和761 nm处的值和上述相关性最高的4个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片铀含量建立多种形式的估测拟合模型,通过对拟合模型的精度检验,发现以红边面积与蓝边面积的比值、757和760 nm处反射率的一阶导数为自变量的拟合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其中拟合效果最优的模型是以757 nm波段处反射率的一阶导数为自变量的三次函数模型,模型预测精度达到了89.8%。  相似文献   

6.
高重复频率激光脉冲作用下KTP晶体中的灰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波长为1 064 nm/532 nm、脉宽6 ns(FWHM)的高重复频率调Q激光,研究了磷酸氧钛钾(KTP)晶体中灰迹的产生机理,以及色心密度对灰迹的影响。晶体透过率表征了色心密度,根据透过率与色心密度的关系以及色心密度对灰迹产生的决定作用,定义临界灰迹密度,当晶体透过率高于此值时可安全运行,而低于此值时,为避免晶体发生灾难性损伤应立即停止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灰迹不仅大量吸收紫外及可见光能量,而且大量吸收近红外波段能量,这为灰迹的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热电发电机优化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准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协调热电发电机的功率和效率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协调外阻与内阻;一是合理地选择两种材料的面积与长度的比值(下称面长比)。本文定义了两个特征参数,并用它们给出了热电发电机优化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准则。  相似文献   

8.
MCE-1型烟道式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制了烟道式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系统,实验研究了微波助率衰减量和飞灰含碳量、飞灰浓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测量系统克服了传统单点采样型微波测试方法存在的飞灰采样缺乏代表性、样品管堵灰、附加设备复杂等缺点,测量精度较高,可靠性好,可以用来电站锅炉在线监测飞灰含碳最。  相似文献   

9.
选择欧拉多相流模型和非平衡沸腾模型,用Fluent 软件对单边受热竖直向上平滑管进行了过冷流动沸腾换热的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流速、进口温度和热流密度对对流换热系数和空泡份额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对传热恶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以水煤浆代油有着明显优越性,但带来的诸如出力下降、炉底积灰、炉内结渣、对流受热面积灰磨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尚需解决,大量水份的存在要求加强对水煤浆喷雾着火燃烧特性的研究,文献[1]提供了悬挂单滴水煤浆的试验结果,但对水煤浆喷雾至今仍缺乏相应的了解,尽管水煤浆喷雾燃烧已在实验室炉和工业炉上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气液固三相流载气蒸发的抗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化工设备换热面上碳酸钙碱性污垢生成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液体在加热壁面上的过热是导致碳酸钙碱性污垢沉积的重要原因,降低料液在加热壁面上的过热度可收到明显的防垢抗垢效果。在蒸发器加热管内引入少量的惰性气体(载气)与流态化固体颗粒,使之形成气液固三相流载气蒸发,可显著强化传热,降低料液在加热壁面上的过热度。以碳酸钙模拟工业硬水的实验结果表明,气液固三相流载气蒸发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防垢抗垢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在线清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矿井环境粉尘浓度的测量与治理一直是采矿行业安全发展的一项难题。为了实现对井下场所粉尘浓度安全、实时地监测,研究采用内腔式循环系统获得实验粉尘的空间均匀分布,采用双光路光纤差分测量法解决探测窗口表面的落尘问题。以玉米粉为研究对象,注入5种不同粉尘质量,通过计算粉尘质量浓度与衰减系数之间的比例系数,校准获得粉尘质量浓度的测量值,测量结果与理想计算粉尘质量浓度曲线基本吻合。研究发现,双光路光纤差分测量法可有效解决探测器表面的落尘问题,可为矿井环境粉尘浓度光纤监测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供热计量系统的普及,系统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调整,管网的阻力系数随即发生变化。对变动阻力系数进行优化辨识是了解供热管网实时运行状况的有效手段。提出一种基于流量监测数据的供热管网变动阻力系数优化辨识方法,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对洛阳市某小区供暖季管网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验证,辨识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只有流量观测数据时得到精度较高的供热管网变动阻力系数,为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污垢热阻动态监测装置及其传热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污垢热阻动态监测装置的构成及特点.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对该套装置进行了光滑管对流换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两侧流体热平衡最大偏差小于10%,实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的Nu数相吻合,其最大偏差小于l0%.用该装置进行换热表面污垢的动态自动监测,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降低污垢热阻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强化传热的换热系数的增加通常要比单独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技术高,但过分增长的污垢热阻会轻而易举地将对流换热系数提高的效果加以抵消。将振动看作不仅仅意味着噪声与元件损坏的能量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利用流体诱导的传热元件振动扰动水流,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同时,用振动变形清除传热表面积垢,降低污垢热阻,从而形成一种复合强化传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组分气体测量精度低、交叉影响等问题,建立了一种高精度多气体网络式在线检测系统。系统中采用窄线宽激光器作为光源,设计了新型长光程气室,通过单一高频三角信号调制激光光谱,利用谐波检测技术和光学时分、空分复用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三种气体(CO,CH4,C2H2)的同时多点高精度在线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多气体浓度测量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每种气体响应时间均小于15 s。该系统多气体检测精度高、响应时间快,非常适合用于变压器绝缘油中多组分气体实时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8.
Wen-Ming Cheng  Shyh-Lin Tsao   《Optik》2005,116(5):201-210
For an automatic testing of the fiber bending loss parameter, we proposed an on-line fiber optic bending loss measurement system. Many impact factors from the supporting systems, free space coupling alignment, external spatial perturbation device and the other automatic testing systems may degrade the on-line fiber-optic bending loss measurement system. We reduce those impact factors and show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ccuracy can be improved by 3–5 dB for the proposed on-line bending loss measur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of an on-line fiber-optic bending loss measurement system can provide a fast-checking solution for jump-line quality improvement on fiber-from-the-desk (FFTD) access network.  相似文献   

19.
基于界面极化与静电场理论建立了聚醚砜复合超滤膜表面污染层与溶液体系的介电解析模型. 应用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介电测量研究了体系中浓差极化层与滤饼层的厚度与电导率对超滤体系介电弛豫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超滤过程中浓差极化层能快速建立,而滤饼层的形成是一个增长与剥蚀的动态过程;并且浓差极化层与滤饼层的电学性质是影响超滤体系介电谱的关键因素. 比较介电测量与模拟结果证实了建立的超滤体系介电解析模型能够有效可靠地描述与解释超滤体系产生介电驰豫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外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污垢热阻动态监测方法,考察了冷水硬度、温度、流速及几何参数对外螺旋槽管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槽管参数对污垢热阻有显著影响,螺距最小的螺旋槽管具有最小的污垢热阻,当螺距增大时,污垢热阻的增长未出现单调变化;温度的升高导致污垢热阻的增大,并且随温度的升高,结垢速率增大,污垢诱导期趋于消失;随着流速的增大,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