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流控芯片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实现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及便携化,因而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着重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S  Xiao X  Li G 《色谱》2011,29(7):580-586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农兽残超标、人为添加滥用或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快速检测技术简便快速、高效经济,满足食品初筛检测的要求。本文综述了酶抑制速测法、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速测法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NEWS     
《分析化学》2010,38(3)
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致病菌对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恐怖袭击的防范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一系列生化反应,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且无法适用于难培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大众的重视,卫生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力度也逐年加大,2008年12月12日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中明确规定乳及乳制品中硫氰酸钠属于违法添加物质.健康牛的牛奶中平均含有0.9 mg/kg SCN~-,是乳制品过氧化物酶抗菌体系主要成分之一~([1]).  相似文献   

5.
<黎比希化学记录>(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系黎比希。(Jstus von Liebig,1803—1873)于1832年创立,与<化学会志>(Chemische Berichte)同为在联邦德国出版的两份最有影响的化学刊物。后者原名<德国化学会会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功能性移动电子设备,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为便携式检测提供了发展平台,并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2018~2022年,基于智能手机与比色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及微流控分析等技术联用的即时检测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学化学>伴随我20年了,我保存着整套的<大学化学>.我喜欢<大学化学>,学院的老师也喜欢<大学化学>,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杂志.  相似文献   

8.
点击化学因具有反应模块化、无有毒有害副产物、反应效率高等出色的反应性能备受关注,是继组合化学之后又一新型合成技术,在材料表面功能化、大分子聚合物的合成、生物标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点击反应试剂的活性基团易于修饰在其他化学基团上,表明点击反应有望作为中间反应介导特定反应的信号转换或放大。近几年出现了大量基于点击化学构建的一系列分析检测方法,此类分析方法具有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广、可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准确定量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经典的点击反应——“叠氮-炔环加成(CuAAC)”是点击反应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具有传感反应所需的几个独特优势:(1)以Cu+作为催化剂可极大提高反应效率以及反应灵敏度;(2)炔烃和叠氮基间的正交反应决定了良好的反应特异性;(3)反应对环境条件(温度、水、pH值等)不敏感,能够在室温和水溶剂条件下进行。这些良好的反应性能使得利用CuAAC反应构建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稳定性强的传感检测方法成为可能。食品安全检测是控制食品中危害物、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当前食品安全监测常用的技术手段几乎都依赖于一些笨重的仪器设备而无法具有较高检测效率,点击化学的优越性能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综述了点击化学的概念、主要反应类型、反应原理以及特点,对基于点击化学的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如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等进行列表比较,并着重介绍了CuAAC反应在检测食品成分及添加剂、农残兽残、真菌毒素、重金属以及食源性致病菌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指出了现阶段CuAAC反应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传统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食品安全检测多样性的需求。近年来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迅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突破。本文对近年来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组学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年寄语     
一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高分子通报>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协作办刊伙伴--江西师范大学.在2010年元旦到来之际,我谨代表<高分子通报>编辑委员会和<高分子通报>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多年来给予<高分子通报>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协办单位,向<高分子通报>的广大忠实读者和作者表示新年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1.
纸芯片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芯片微流控技术是一种新型微流控技术。相比于以玻璃、石英、高聚物等为基底的传统微流控芯片,纸芯片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携带、耗样量小等优点。该文介绍了纸芯片的发展及常用的制作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光度法、荧光法、化学发光及电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法在纸芯片检测中的应用;归纳了纸芯片技术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控以及食品安全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纸芯片微流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是<化学教育>杂志忠实的读者和作者.自2001年有缘结识<化学教育>杂志至今,8年来我习惯了<化学教育>浓郁的书香,品尝着"学习-交流-探索-失败-成功"的快乐.<化学教育>杂志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引导我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家政府对此重视度不断提升,投资力度持续加大。不久前多个中央文件显示,随着国家级、省市级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日趋完善,未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商机将更多集中在基层市场。2015年2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据统计,此次的一号文件有7处提及食品安全,明确要求提升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面向食品安全分析的核酸适配体传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淼  刘锐  苏荣欣  齐崴  王利兵  何志敏 《化学进展》2012,24(7):1378-1387
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检测一直是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核酸适配体是一类通过体外筛选技术得到的单链DNA或RNA,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和靶分子广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补结合适配体和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可实现对靶标物质的超灵敏、高选择性及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筛选的食品危害因子适配体,综述了面向食品安全检测的基于适配体传感和纳米材料修饰的分析检测技术的进展,主要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并探讨了适配体传感检测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的快速管控与预防是当前各国面临的食品安全监管难题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常用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存在步骤复杂、耗时、灵敏度低或选择性差等局限,发展快速、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仍是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热点研究领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作为一种新型的光谱快检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无损检测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SERS技术的背景、增强机制并总结了用于致病菌检测的活性纳米结构,全面综述了近5年来利用直接或间接SERS法以及SERS与其他技术结合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当前SER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SERS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动植物源掺杂鉴别、转基因成分和致病微生物等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成为日趋重要的检测技术。从传统PCR、荧光PCR到数字PCR,PCR技术逐渐从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发展到准确定量,不仅提升了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同时也扩展了食品检测范围,使食品安全的监管更加精细化。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数字PCR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传统PCR、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的相关标准制订情况,列举、讨论了数字PCR在不同食品安全领域检测中的技术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PCR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2012年8月6日,卫生部发布了GB 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的国家标准,该蒸馏酒及其配制酒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于2013年2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8.
将DNA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修饰于玻碳基底(GC)表面制得DNA-MWCNTs/GC电极,并在此基础上电沉积负载Pt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新型无酶H2O2传感电极.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得的修饰电极,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该传感电极的H2O2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该传感电极的H2O2检测在0.04 ~ 18.07 mmol·L-1浓度范围内成线性相关,检出限3.85 μmol·L-1(S/N = 3),且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与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化学》2007,35(11):1007-1007
该书是关于国际、国内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测的专著,内容体现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新观念和食品安全分析的新进展。分别介绍了食品安全管理及其控制体系、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食品中毒素分析、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害元素及其它污染物检测、食品的腐败物质与引起食源性疾病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包朝龙 《化学教育》2008,29(4):80-80
永远记得和<化学教育>那一次的牵手,让我终于找到了站立的感觉. 刚刚过去的2007年,有近20篇文稿见诸十多家报刊,今天(08年2月26日)又收到<化学教育>杂志发出<新课程理念下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探微——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一节的教学为例>一文的录用通知,回想起来,全得益于当初和<化学教育>的那一次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