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光合作用中碳同化途径的不同,把植物分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本从光合形态及生理特征上对这三种植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3.
文章综述了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分子机制途径上和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这些途径在提高水稻产量应用中的前景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高水稻产量,改良稻米品质是育种学家广泛研究的课题.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水稻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许多实验室已成功地建立了一系列供外源基因转化水稻的系统.但是这些转化系统主要应用Ti质粒衍生的载体,通过T-DNA左右两端的序列将目的基...  相似文献   

5.
C3植物与C4植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丽  魏俊杰 《科技信息》2008,(22):316-316
根据光合作用中碳同化途径的不同把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本文对这二种植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C4光合作用作物.通过对玉米中有关C4途径的基因与高粱基因进行比较分析以及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发现C4途径中3个关键酶基因的基因家族以及一个叶绿体蛋白酶基因,它们都具有独立的适应进化过程.另外,对玉米C4途径中两个亚基因组基因Maize1和Maize2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发现了在C4途径进化过程中两个亚基因组中同源基因丢失不均衡现象,即在C4途径中Maize1相对于Maize2保留了更多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矮秆水稻突变体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T-DNA插入的水稻突变体库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稻矮秆突变体,平均株高约是野生型的37%,茎节间长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其叶片直立生长并呈暗绿色,边缘卷曲的性状。光合特性分析表明,单位重量叶片ChlaxChlb和B-Car色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Chla/b与野生型没有差异。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esu)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野生型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说明突变体光合效率优于野生型。电镜分析发现了突变体细胞内部出现衰老症状但叶绿体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8.
C4烃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玫  刘飞  黄剑锋  周金波 《甘肃科技》2007,23(4):117-118,187
综述了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过程中C4烃中烯烃和烷烃的化工利用途径.探讨了C4混合物在芳构化、催化裂解等方面的化工利用.  相似文献   

9.
C1 SnoRNA,水稻中一种新的核仁小分子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机分析国际分子生物学数据库和c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在水稻(Oryzasativa)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核仁小分子RNA:C1SnoRNA.该RNA具有boxC,boxD和末端碱基配对区等典型的核仁小分子RNA结构特征;并有14个核苷酸与水稻18srRNA中一段保守序列互补.推测C1SnoRNA可能在18srRNA甲基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编码C1SnoRNA的基因位于水稻Hsp70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中.这是在水稻中发现的第一个由基因内含子编码的SnoRNA.  相似文献   

10.
在60Coγ射线辐照的水稻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幼苗叶色黄化突变体syl11(seedling yellow leaf 1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幼苗第二和第三叶表现黄色,在其完全展开之前叶片自其顶端开始转绿,长到四叶期其叶色恢复正常;并且该突变体syl11幼苗黄色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明显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遗传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本研究以培矮64S/syl11的F2代突变型植株作为定位群体,应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以及新发展的InDel分子标记,将基因syl11定位在水稻第11号染色体长臂上的RM26652和处于着丝粒附近的ID11974分子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5 cM和0.7 cM.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广陆矮4号基因文库的构建及U2snRNA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广陆矮4号黄化苗总DNA经Sau3A部分酶切,回收12-23kb片段,经CIP脱磷后克隆于EMBL3载体,建立了水稻基因文库。以拟南芥的U2.2snRNA基因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13个阳性克隆,经不同酶切鉴定,初步判断有8种不同的克隆,对其中一个克隆FDRGU2-3的重组DNA构建了物理图谱,U2snRNA的一个基因已经定位在该克隆中1.5kg的Sal-I-BamHI酶片段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水稻高产品种将越来越赶不上人类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培育出一种水稻新株型,即“超级水稻”。新型超级水稻的增产潜力比现有的高产品种高25%,达到每公顷13t。这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始于1988年,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得到适当的推广。这项计划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特别是亚洲消费稻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的水稻高产品种将越来越赶不上人类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国际水稻研究所已培育出一种水稻新株型,即“超级水稻”。新型超级水稻的增产潜力比现有的高产品种高25%,达到每公顷13t。这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始于1988年,将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可得到适当的推广。这项计划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人类特别是亚洲消费稻米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4C营销理论主张重视消费者导向,其精髓是消费者定位产品,其关键是真正重视消费者的行为反应。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过去那种以企业产品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己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理念,谁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谁就成为市场的赢家,这就是4C理论的精髓。本文着重就4C理论在咸宁市房地产营销策划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就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水稻OsRacD是从水稻幼穗中分离的Rho基因,OsRhoGDI2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的与OsRacD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已有的研究表明OsRacD与OsRhoGDI2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参与水稻育性调控过程.为了鉴定二者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构建了OsRacD与OsRhoGDI2基因共表达载体,为采用免疫共沉淀验证二者在体内的相互作用,解析OsRacD与OsRhoGDI2基因参与水稻育性控制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纯铜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较低的问题,采用机械球磨混料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B4 C质量分数的Cu-B4 C复合材料,并对Cu-B4 C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电导率、致密度和耐磨性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B4 C质量分数的增加,B4 C颗粒趋于团聚,基体中孔洞数量增加,使得Cu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电...  相似文献   

17.
从营销学看4C营销理论,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4C营销理论对《海西晨报》社的发行营销策略具有重要启发。可以从生产读者欲求的报纸产品、降低读者满足阅读和购买需求的成本、提高读者阅读和购买报纸的方便程度、与读者加强沟通等四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18.
对前期克隆的水稻GAST基因家族新成员OsGASR4开展研究,利用DNAMAN软件分析水稻OsGASR4进化树;检测GA处理野生型和d 18水稻突变体后OsGASR4表达变化;利用RT PCR方法分析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克隆了该基因上游长约2 082 bp调控序列,并利用网络工具预测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构建OsGASR4启动子GUS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结果表明:OsGASR4蛋白具有典型的GASA保守结构域,启动子里含有多个与激素响应元件、光诱导相关元件以及逆境胁迫响应元件;GA_3处理降低了OsGASR4转录水平;RT PCR检测和GUS染色的结果表明,OsGASR4在水稻茎和幼穗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表明OsGASR4可能作为GA信号途径的抑制因子参与水稻茎和穗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19.
"4P""4C""4S"营销理论实际是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对4P、4C、4S的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把"4P""4C""4S"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水稻(Oryza sativa)与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氮添加条件下竞争力的变化,采用de Wit取代法盆栽实验比较了2种植物各自的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的差异性及施氮对其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处理中,水稻的最大茎长、根长、根面积和叶面积均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且水稻的生物量及相对产量均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空心莲子草整体的氮平衡指数、叶绿素指数、类黄酮指数、暗适应后最小荧光和暗适应后最大荧光均显著高于水稻。施氮导致混播处理中水稻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空心莲子草,但使得空心莲子草的稳态荧光衰减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上升、水稻的稳态荧光衰减率显著下降。综上,水稻具备较高的形态及生物量优势,而施氮提升了空心莲子草在光合生理等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