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梦倩  丁伟 《化学教育》2021,42(17):90-95
从钠燃烧产物的颜色入手,结合理论和实验,对产物中存在的少量黑色物质、燃烧后产物的颜色变化以及最终产物的成分这3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钠燃烧的产物主要是白色的过氧化钠和黄色的超氧化钠杂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钠是呈白色还是淡黄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心奇 《化学教育》2009,30(2):69-70
高中化学教材认为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这是一种旧观点。笔者认为过氧化钠是白色固体。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白色的Na2O、Na2O2和淡黄色的NaO2组成的混合物;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颜色主要是由NaO2的存在引起的,过氧化钠并不是淡黄色物质。所以,应该恢复过氧化钠是白色固体的真相,不能再以讹传讹了。  相似文献   

3.
从热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探讨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的原因,得出过氧化钠是钠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最稳定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制备过氧化钠演示实验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婉佳  黄伟 《化学教育》2008,29(6):55-56
从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原理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入手,探究制备过氧化钠的实验条件、实验装置设计,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制备过氧化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最佳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研究,找出了此实验要观察到淡黄色过氧化钠的关键操作要点,通过研究找到目前最佳而且是最简便的操作方法,使实验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朱孝斌 《化学教育》2007,28(1):29-29,33
详细记录了在“钠”一节的课堂教学中,当演示实验出现异常现象时,作者未按预设轨道进行常规教学,而是和学生共同探究,最终得出钠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而且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黑色的碳和白色的碳酸钠。  相似文献   

7.
廖正元 《化学教育》2003,24(6):33-33
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观察燃烧现象 ,验证燃烧产物是学习掌握可燃性物质性质、组成必然涉及的过程。通常的实验中 ,由于燃烧产物难于富集、火焰颜色及烟等因素的影响 ,使产物的观察难以进行 ,同时由于燃烧产物中还包括燃烧不完全的气体 ,这些气体的扩散 ,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笔者设计了一套气体产物收集及验证的简易装置 ,利用负压引导气体流向 ,使气体产物易于富集 ,便于观察 ,很好地防止了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效果较好。以H2 S燃烧产物的观察和分析为例说明其原理。仪器 :漏斗、试管、广口瓶、烧杯…  相似文献   

8.
潘明先 《化学教育》1996,17(9):33-33
高中化学课本中关于钠在空气里燃烧生成过氧化钠的实验,只有“把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变化。”一句,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实验非常简单,然而事实上远非如此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9.
钠的两个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8,29(6):58-59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在中学阶段,研究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钠与非金属(主要是氧气)的反应,即钠在空气中燃烧;二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多数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石棉网上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实验成功率低,而且会损坏石棉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采用的方法是钠在坩埚中燃烧[1],用这种方法实验,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演示效果较差.钠和水的反应,不容易收集到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气体产物的检验成为实验的难点,3套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材中都略去了该项实验操作.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们对上述2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过氧化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朱心奇 《化学教育》2008,29(6):56-56
钠在空气中燃烧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化学反应。按照现有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该实验的改进措施,实验所得到的实验现象并不能足够支持教材教学所希望的结论。钠只有在足够的温度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主要产物才能是淡黄色的Na2O2。  相似文献   

11.
童昌 《化学教育》2013,34(1):71-72,75
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预先加入适量的20%氢氧化钠溶液。用改进后具有换气孔的胶头滴管代替铁或铜质的燃烧匙,取用少量硫粉,套上较硬的透明塑料片,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用黑色小站牌作为反衬底色。能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更加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停止后,密封振荡,静置半小时左右,充分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提出 笔者按照人教版高一教材(2003年版)"钠"一节教学时,按演示实验2-2的实验步骤[1],做了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仅仅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还有大量的黑色颗粒产生.  相似文献   

13.
简便、准确测定空气中含氧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的化学实验.传统实验是用红磷的燃烧来测定,实验安全性和准确性不高,不能满足实验教学之所需.前人对此已经有很多改进研究[1,2],但不能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笔者对该实验重新设计,改用白磷在注射器内燃烧来测定,使实验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氢气燃烧火焰颜色的不同解释,从焰色反应、火焰温度、气体流速等3方面影响因素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影响氢气火焰颜色的主要因素是气流速度、火焰温度及药品的焰色反应。巧用球形干燥管既控制气流速度、又控制火焰温度的特点,设计出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火焰呈明显蓝色的演示装置。用可现取的仪器药品、可执行的实验方案、可重现的实验现象、可检验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教材中关于氢气燃烧火焰颜色的论述,突破了实际操作中氢气燃烧颜色不易观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未提供验证反应所产生气体的实验装置。为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认识和理解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在已设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从普通玻璃尖嘴导管焰色反应的干扰、煤油蒸气的干扰2个维度进行分析,最终设计出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9,30(3):67-69
笔者注意到2008年<化学教育>第6期,一连刊载了4篇关于实验室用Na燃烧制Na2O2的研究性论文[1~4],旨意都是在改进课堂演示制Na2O2的演示效果.这个实验在中学化学教材里已经出现10多年了.事实上是长时期在讨论这个实验的改进.有关改进钠燃烧实验的研究性文章在其他期刊也多有报道.对于同一个实验竟如此广泛、深入、持久地讨论,这一方面说明这个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这个实验还不够成熟,还有不少理论和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我们的实验多少都带有些盲目性.下面拟就钠在空气中燃烧再作一些实证探索和理性思考,以期对这个实验的实际操作能有一个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不足,详细介绍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简化了氯气制备及其实验过程,保障了整个实验在封闭体系内进行,解决了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严重污染环境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8.
煤中钠在燃料初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煤中钠是影响增压流化床(PFBC)和整体煤气化(IGCC)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煤中钠分别在800℃和900℃以及富氧和贫氧两种气氛下燃烧初期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钠在燃烧初期变化不大,钠的释放将主要发生在煤燃烧的后期。不同形态钠在燃烧初期的变化规律不同。随燃烧时间的增加水溶钠线性减小,盐酸溶钠线性增加。醋酸铵溶钠在燃烧初期总体表现为增加,不可溶钠则总体减少。研究显示,不同形态钠在燃烧初期存在转化,并主要表现咪水溶钠向盐酸溶钠的转化。温度和气氛对钠释放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煤种。  相似文献   

19.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林兆 《化学教育》2008,29(6):57-58
钠在空气中燃烧要得到明显的淡黄色固体(Na2O2)生成的现象比较难,常出现黑色颗粒夹杂灰白色粉末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按人教版高一教材的装置进行实验.为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寻求教材装置难以得到淡黄色的原因并提出该实验在操作上的一些注意点,另外,介绍了一种改进方法,并分析其易于得到淡黄色的原因,现将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陆雪良 《化学教育》1994,15(6):33-33
按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演示钠在氛气中燃烧。至少有以下两个缺点:(1)实验用的铜制燃烧匙,尽管铺上细砂或石棉,在剧烈燃烧时,必将伴随着棕色的烟(CuCl:微粒)。(2)钠块先引燃再伸进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是从燃烧到燃烧,现象无多大差别,也不能很好说明课本里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