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次报道一种新的光子选通光谱烧孔体系Zntbp-CA/PhR20K温度下,在对应的非均匀展宽吸收带内的不同波长处实现了一系列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文中就孔的温度效应、寿命、光擦除性能以及选通比值G等方面作了不同深度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道在有机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材料苯基四苯并卟啉锌/芳晴系统中,进行全息光谱烧孔和图像存贮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全息烧孔极大地提高了光谱孔的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通过全息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成功地进行了光子选通型的频率选择的多幅全息图存贮,得到清晰的图像再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光存储技术由于能实现比其他信息存储技术更高的密度,受到各国重视.然而现行光存储技术的最高存储密度受到激光聚焦光斑最小尺寸限制.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能突破这一限制.实现超高密度的下一代新技术.光子选通光谱烧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中国科学家在提高光子选通光谱烧孔工作温度方面做出了国际同行公认的贡献.光子选通光谱烧孔实际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金属卟琳系列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材料的测试,研究了部分有机电子转移型烧孔材料的均匀线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在30K到70K温度范围内得到了ΓhomT1.29±0.05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无机材料BaFCl0.5Br0.5:Sm^2+光子选通光谱烧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有源  张家骅 《光学学报》1993,13(4):05-310
本文报道了无机材料的BaFCl_(0.5)Br_(0.5):Sm~(2+)的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文中叙述了光子选通光谱烧孔的机制.在低温4.2K下进行多孔烧孔和探测.测量了孔的选通性和稳定性.实现了孔的可擦除和重复烧孔.测量结果表明,处于4.2K的BaFCl_(0.5)Br_(0.5):Sm~(2+)样品,在一个非均匀加宽轮廓内可实现1×10~3个以上数目的永久性光谱烧孔.  相似文献   

6.
在光子选通给体0体电子转移光谱烧孔的实验基础上,新采用了偏振方法探测烧出的孔,使孔的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以此为工具,烧出了很好的多孔,并做了一系列样品烧孔性能的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潘永乐  赵有源 《光学学报》1996,16(3):87-292
报道了给体-受体电子转移型材料zinc-tetraphenylbenzoporphrin+zinc-tetrapheyl benzotribenzoporphrin/phydroxybenzaldhyde/poly(methyl)methacrylate的光子选通多重烧孔过程。结果表明要获得高质量的多重光谱孔,从短波往长波的逐次烧孔更为有效。其影响来自与波长有关的光致填孔现象,造成该填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光谱烧孔中孔的宽度和深度与烧孔光持续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世华  权善玉 《发光学报》1993,14(2):124-132
本文由光学Bloch方程出发,讨论了二能级系统光谱烧孔中孔宽和孔深与烧孔激光脉冲持续时间的关系.在强场下短脉冲烧孔中,用π脉冲可以得到足够深且宽度小于稳态值的孔.弱场下,孔深与烧孔时间成指数关系.Bloch方程的修正对上述两种条件下烧孔行为的描述无明显影响.以二能级系统光谱烧孔为基础,讨论了永久性光谱烧孔和光子选通光谱烧孔中孔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由光谱烧孔的发光动力学方程出发,推导了脉冲光烧孔并选通的情况下量子效率的表达式.在77K下测量了以不同功率的560nm脉冲光烧孔并选通的条件下,孔深随烧孔脉冲数目的变化,验证了烧孔的量子效率与选通光强度的关系.在相同的烧孔条件下测量了BaF(Cl,Br):Sm2+与SrF(Cl,Br):Sm2+的孔深随脉冲数目的变化,验证了量子效率与5DJ-7F0跃迁几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陈述春  祁长鸿 《光学学报》1992,12(2):12-117
首次报道—种新的无机光子造通光谱烧孔材料——BaSO_4:Sm~ (2+)的烧孔效应.并给出了有关光谱性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激发密度下,选通光分别为脉冲光和连续光时,孔深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可以通过脉冲光烧孔、连续光选通的方法缩短烧孔时间.应用BaFCl0.5Br0.5:Sm2+(2%)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单脉冲烧孔的孔深.  相似文献   

12.
报道固体选通光谱多重光谱烧孔研究的新进展,分析影响多生烧孔形成的一些主要因素,首次报道了在有机材料ZntbP/CA/PhR的非均匀加宽线内获得一次连续烧出100多光谱孔的结果,还进一步报道用穿带激光获得更窄线宽的光谱烧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赵有源  尹榆 《光学学报》1998,18(2):60-165
用偏振光谱方法对有机固体材料频域存贮材料进行单光子和双光子的选通光谱烧孔,获得了高的信号背景(噪声)比(SBR)。文章介绍偏振光谱烧孔原理和实验上得到高信号背景比的方法和结果,展示了偏振光谱烧孔技术在高分辨光谱和频域信号存贮应用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激发密度下,选通光分别为脉冲光和连续光时,孔深随时间的变化,得到可以通过脉冲光烧孔、连续光选通的方法缩短烧孔时间.应用BaFCl0.5Br0.5:Sm2+(2%)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单脉冲烧孔的孔深.  相似文献   

15.
飞秒互相关时间选通技术用于光学层析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力  邢岐荣 《光学学报》1997,17(12):624-1629
利用飞秒互相关二次谐波信号时间选通技术。实现了对埋藏在高度散射介质中物体的透射成像和反射以析成像。互相关选通门有效地选出携带物体信息的弹道光子和蛇行光子,排除了给成像带来背景噪声的温射光子,分别获得了散射介质中物体的二次谐波一维和二维图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光谱烧孔的填孔过程,在几种有机电子转移型永久性烧孔材料中,得到了光谱烧孔的光擦除过程中孔的擦除程度随样品中受体浓度的减少而减弱,并受擦孔光的光子能量影响,同时与受体本身性质有关的实验结果.得出填孔过程也是一种电子转移过程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个能级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光谱烧孔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菁  唐志列  梁瑞生 《光学技术》2000,26(4):379-382
论述了光谱烧孔技术的动力学理论模型 ;介绍了单光子烧孔和多光子烧孔所取得的实验结果 ;讨论了光谱烧孔的发展趋势 :提高烧孔度 ,实现室温烧孔和提高探测及读出时的信噪比。问题的关键在于光致填孔机制的研究。同时提出将它投入实际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 ,即作为一种可能的高密度频域光信息存储手段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开发适应于此技术的新材料 ,深入研究材料体系的烧扎特性  相似文献   

18.
姜联合  田明真 《发光学报》1995,16(3):205-210
研究了光谱烧孔的填孔过程,在几种有机电子转移型永久性烧孔材料中,得到了光谱烧孔的光擦除过程中孔的擦除程度随样品中受体浓度的减少而减弱,并受擦孔光的光子能量影响,同时与受体本身性质有关的实验结果.得出填孔过程也是一种电子转移过程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个能级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卟啉类有机体系THP/PMMA的永久性光谱烧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凌冰  李军 《光学学报》1992,12(4):36-341
首次报道了四-对羟基苯基卟吩/有机玻璃体系(THP/PMMA)的单光子永久性光谱烧孔.研究了烧孔特性和成孔条件.测量了孔的稳定性,在液氦温度下孔的保存时间已超过几个小时.实现了孔的擦除和重复烧孔.探讨了烧孔机制,认为激光诱导质子转位变构是导致该体系永久性光谱烧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微通道板皮秒选通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常增虎 《光子学报》1995,24(4):347-353
运用“能量正比假设”对微通道板在皮秒高压脉冲下的特性进行了模拟,发现光电子的倍增次数与光子的入射时刻有关,不能被视为常数。研究了快门脉冲的幅度,宽度和反向偏压对选通特性的影响。曝光时间最终受到选通图象信噪比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