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对模拟生物膜功能和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用于形成囊泡双分子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类似天然磷脂的双烷基链两亲分子,单烷基链两亲分子在引人刚性基团时亦可形成双分子膜k'.含SChiff碱基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聚集性质及间、尾链长度对SChiff碱基构象的影响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这类分子的另一种重要成膜性质,即改变制备条件,可选择性地得到不同聚集结构和相变温度的双分子膜·实验中所用成膜分子为:CH。(CH。)。;OPh-N-CH-PhO(CH;)n;N"(CH。)。Br-(m-4;n-…  相似文献   

2.
合成双分子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重要的超分子化学体系,它具有多方面模拟生物膜功能的性质,是目前国际上极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含有Schiff碱基的双亲性分子(1)的稀水溶液在超声波作用下,可形成其壁为双分子膜结构的球形囊泡。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表明,该双分子膜从凝胶相到液晶相的相变温度T_c为32℃.由于Schiff碱基在膜内的质子化行为与视网膜中视色素的光化学过程密切相关,所以研究上述合成双分子膜的质子化过程有着重要的膜模拟化学意义.本文简要报导双分子膜(1)在不  相似文献   

3.
两亲性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以双分子层结构存在干股中.当脂质双分子层中含足够比例的液晶相时,膜才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才能生长繁殖.因此,生物膜脂质双分子展相变特别是凝胶一液晶棺变研究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在正烷烃中,人们已观察到从。相到转子相(rotomericPhas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生物膜中的脂类(糖脂、磷脂、胆固醇)的组成极为复杂,种类敏多,分子结构也各不相同,但全部属于极性分子,即在分子中都含有一个亲水头部基团和一个疏水尾部基团.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31)P.NMR和~1HNMR谱分析了卵磷脂的组分和结构,并以小角X射线散射法(SAXS)研究了所合成的六种四乙酰氧基卟啉金属配合物与卵磷脂的相互作用,发现卟啉分子镶嵌于磷脂双层的疏水链之间,使双分子层间距变大,而金属卟啉分子因其与磷脂的极性头基的静电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的间距介于纯卵磷脂和含有卟啉分子的卵磷脂所构成的双分子层之间.  相似文献   

6.
生物膜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生物膜中的脂类 (糖脂、磷脂、胆固醇 )的组成极为复杂 ,种类繁多 ,分子结构也各不相同 ,但全部属于极性分子 ,即在分子中都含有一个亲水头部基团和一个疏水尾部基团 .它们在膜中有一定的排列方向 ,形成脂双层或微团 ,与膜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 .糖脂在生物膜中所含的比例虽然不是很高 ,约占 2 %~ 5% ,但它在细胞间识别和分子识别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 GM1是所有细胞中霍乱毒素的真正受体 [1] ,幽门螺旋杆菌的配体是一些糖脂上的唾液酸 [2 ] .L angmuir- Blodgett(L B)薄膜技术 [3,4 ] 在分子水平上制…  相似文献   

7.
含长链烷基的单羧基卟啉的合成及LB膜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际上对有机光电子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热门课题。具有优良光电特性的卟啉分子的合成及其LB膜的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工作设计和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长链烷基的单羧基双亲性卟啉(Ⅳ),其结构见下图,它能在水面上展开成稳定的单层膜,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这种超薄膜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军  胡松青  王勇  郭文跃  刘金祥  尤龙 《化学学报》2008,66(22):2469-2475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6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H2S腐蚀的缓蚀机理进行研究, 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评价. 前线轨道分布和Fukui指数表明, 6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集中在分子的咪唑环上, 3个反应活性中心分别位于咪唑环上的N(4), N(7)和C(8)原子, 可使咪唑环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 分子的反应活性及活性区域分布对烷基链长并不敏感. 单分子吸附能、膜的内聚能、吸附角和链间距的计算数据显示, 缓蚀剂膜的稳定性以及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 当正构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3时, 缓蚀剂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覆盖度、致密的疏水膜, 能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 从而达到阻碍或延缓腐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硒化合物与脂质过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卵磷脂、亚油酸和脂质体作为生物膜模型, 鼠红细胞膜作为生物膜实例, 通过ESR研究, 观察到包括RSe和RSeSeR在内的硒化合物在模拟的和真实的生物膜体系中对脂质过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使得硒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假说在体外模型体系实验中被初步证实, 提示占体内总硒量约2/3的非GSH-Px硒可能是通过直接清除过氧自由基而发挥其生理功能, 研究表明, 其清除作用是针对生物膜磷脂分子上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自由基, 其作用部位处于膜磷脂双分子层中部疏水区(脂相)中, 在体外实验的清除效果上, 有机硒优于无机硒, 某些有机硒化合物表面出“奇偶规律"。CNDO/2计算表明, 硒化合物清除脂质过氧自由基可能是通过硒中心自由基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梁映秋  卢先春  李春 《化学学报》2000,58(7):742-747
提出普通表面活性剂(单链两亲分子)亲水头基相互作用诱导疏水尾链平行聚集形成双分子膜的新机制。设计和合成了系列单烷基取代乙二胺C~nH~2~n~+~1NHC~2H~4NH~2(n=8,12,14,16,18)。通过电镜形态,分散液凝胶/液晶相变和对应铸膜的二维双层结构,表明单链两亲分子头基相互作用和脂链引入刚性片断一样,两者形成的双分子膜具有类似的结构和性能;展示了各体系取代乙二胺双层结构和性能的密切联系。指出了广泛认同的单链两亲分子形成双分子膜必须引入刚性片断的单一成膜机制的片面性,为组装新一类功能头基表面活性剂双分子膜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为液晶态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其中蛋白质镶嵌在生物膜上, 处于脂质环境中, 因此药物膜的转运、 药物接近膜中蛋白质以及随后结合过程等均与药物和生物膜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药物的膜/水分配系数(Km)是评价药物与生物膜间相互作用的定量参数, 为药物与生物膜间各种分子作用力的总和, 包括静电、 氢键和疏水等作用力及立体效应等[1,2]. 药物与生物膜间相互作用的评价系统一直是研究中的热点. 最初正辛醇/水系统为模型分配系统, 但是由于其不是理想的生物膜模拟相, 因此不能用来准确描述药物与生物膜间的相互作用. 最近出现的磷脂膜色谱可较好地模拟细胞膜有序磷脂层的空间环境, 因此在评价药物与生物膜间的相互作用、 预测药物跨膜转运以及生物活性上均明显优越于正辛醇/水系统[3]. 虽然我们已证明这两个系统在亲脂性测量尺度上存在明显差别, 但是并没有说明溶质与两个生物膜模拟相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差别[4]. 本文考察了温度对溶质分子在这两个分配系统中分配的影响, 并从溶质分配过程中的熵变和焓变的角度对这两个分配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一维和二维H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柠檬酸稀土、稀土-DTPA配合物与磷脂双分子膜的作用,结果表明L在近生理条件下(PH=7.4)及 柠檬酸配体的磷脂双分子膜体系中,稀土离子首先与柠檬酸体作用,形成的配合物对磷脂双分子膜的结构影响较小,稀土-DTPA配合物对磷脂双分子膜的结构没有影响这些结果为科学地评价稀土离子进行体内的毒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链长的2-烷基-苯并咪唑衍生物(BzCn,烷基链长从C5到C15)在硝酸银亚相上的成膜行为及形成的LB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表面压-面积曲线的结果表明,短链(C5~C9)的2-烷基-苯并咪唑可在银离子亚相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而长链(C13和C15)衍生物则形成多层膜.利用LB技术可将上述Langmuir膜转移到固体基板上形成LB膜,其吸收光谱的结果说明了苯并咪唑和银离子配位.利用AFM、XRD及FT-IR等技术研究了烷基链长对LB膜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BzC15,其余的衍生物都可形成规整的层状结构.短链衍生物的单层LB膜具有均一、平整的形貌;而对于BzC15,观察到多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金表面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偶氮苯巯基衍生物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对比各向同性样品的透射谱和单分子膜的反射谱中各个吸收峰强度,定量地研究了分子中各部分的取向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我们分别提出了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取向计算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地求得了分子中各部分在膜的倾角.结果显示,当分子中烷基链长度增大时,碳链和偶氮苯基团相对于法线的倾斜逐渐加剧.这种倾角的变化归因于分子中碳链间范德华引力增大时,引起分子逐渐倾斜以达到最佳的范德华接触.同时研究发现,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受碳长度变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分子中亚甲基数目增多时,烷基链的倾角迅速增大而偶氮苯倾角的增大则相对缓慢,这反映了它们在空间需求和本身刚性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单分子膜中的分子取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金表面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偶氮苯巯基衍生物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对比各向同性样品的透射谱和单分子膜的反射谱中各个吸收峰强度,定量地研究了分子中各部分的取向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我们分别提出了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取向计算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地求得了分子中各部分在膜的倾角.结果显示,当分子中烷基链长度增大时,碳链和偶氮苯基团相对于法线的倾斜逐渐加剧.这种倾角的变化归因于分子中碳链间范德华引力增大时,引起分子逐渐倾斜以达到最佳的范德华接触.同时研究发现,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受碳长度变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分子中亚甲基数目增多时,烷基链的倾角迅速增大而偶氮苯倾角的增大则相对缓慢,这反映了它们在空间需求和本身刚性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源荧光探针研究了肥皂草素和膜脂相互作用后膜物理状态变化的特征。SO-6与磷脂双分子层作用后,可以引起双分子层内含物的释放,使磷脂双分子层发生搅动;SO-6可以降低磷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根据上结果,提出了肥皂草素与模拟膜作用的初步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蕴峰  张占军 《电化学》2005,11(3):248-253
以烷基硫醇和二茂铁衍生物构建的氧化-还原自组装多层膜为模型体系,研究烷基硫醇分子链长对多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表明,二茂铁基团和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速率随两者距离的增加呈现指数级下降的趋势;烷基硫醇分子链长对自组装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于不同情况下表现不同.本实验条件下,当多层膜上的电活性基团与电极比较接近时,长链分子自组装膜呈现较强的电化学响应.而当电极与电活性基团之间的距离较远时,短链烷基硫醇分子自组装膜呈现较强的电化学响应.  相似文献   

18.
合成双分子膜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重要的超分子化学体系。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着重讨论了合成双分子膜与生物膜功能密切相关的方面及引入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9.
1977年Kunitake等首次报道了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自组织成类似于卵磷脂双层结构的囊泡,泡壁即为双分子膜。该发现表明可以用人工合成方法建造仿生组织,开辟了合成双分子膜研究的新领域。单链两亲性成膜物质,一般由亲水基团、间链、刚性生色基和尾链4部分组成。本文报道4-(4′-十六烷氧基-4-联苯氧基)丁基三甲基溴化铵  相似文献   

20.
分子自组装脂类微管的螺旋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玉彬  张立德  郑纪勇 《化学学报》2004,62(9):911-915,M006
利用联乙炔基甘油磷脂酰胆碱分子的自组装特性,制备得到脂类微管结构,并在大量观察基础上,对脂类微管的螺旋带特征进行分析归纳.观察表明脂类微管是由螺旋带紧密缠绕形成的稳定结构,具有明显的螺旋缠绕特征;同时体系中存在少量不同形态的松驰螺旋带.体系中存在有单层脂膜包埋的螺旋带,这是一种新的结构形态.螺旋带边缘有明显的错位和分层现象,端部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松驰现象.脂类微管的这些特征对其表面纳米颗粒的沉积产生很大的影响,金属钯和镍纳米颗粒在螺旋带边缘的分层沉积可清楚地显示脂类微管螺旋带的错位和分层特征.金属钯的分层沉积特征可尝试用于标志自组装膜的脂类双层数;同时,自组装脂类螺旋带的研究可用于揭示脂类分子自组装的本质,并在生物矿化和生物膜力学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