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秀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8,34(6):271-271
众所周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缺点之一在于每测一种元素需要更换一种元素灯使得操作麻烦,受多元素阴极灯的启发,发现普通锌空心阴极灯可作铜灯使用,利用锌灯既可测锌又可测铜,只需调节测定波长,无需换灯,节省时间,提高锌灯利用率。1 仪器与试剂 GFu-204型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分析仪器厂) 锌空心阴极灯(1)(上海电光器件厂) 相似文献
2.
3.
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定植物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植物油的经典方法是测定多种物理常数和进行化学分析。方法十分烦杂,费时费事,结果还不一定可靠,特别是鉴别伪劣品更困难。本文用气相色谱法快速鉴定国内常见的十三种植物油。试样经甲酯化后用φ2mm×1m 5%Reoplex 400柱在15min内就能很好地分离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和芥酸的甲酯。提出以脂肪酸甲酯作为保留指数的基准物,测 相似文献
4.
5.
6.
确定了植物油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前合适的样品处理步骤及条件和最佳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6种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处理分析。样品前处理主要步骤及条件:约0.045g样品,先加入萃取剂苯-石油醚(2:1,V/V)2mL;然后用2mL 0.4mol/L KOH-CH3OH溶液作酯化剂,于60℃酯化30 min后,再用1.5mL 15%BF3-CH3OH(w t%)溶液作酯化剂,于50℃酯化40 min。由食用植物油样品甲酯化后进行GC分析可知,各类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均能得以甲酯化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单光子计数法,试验了白背叶种子油(在我国南方常用以代替桐油)、水飞蓟种子油、玉米胚油和苦杏仁油的氧化发光条件,以及各种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物值和TBA值和其发光强度的关系。通过对滤光片的透过率,光电倍增管的波长灵敏度特性和时间的较正,求出其微弱光光谱图。从光谱图得知,水飞蓟种子油的发光是由于单态氧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之一。目前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实验项目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在综合化学实验中增加本新创实验项目。实验以废弃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氢氧化钠和氯化胆碱为催化剂,生成的副产物甘油与氯化胆碱原位形成低共熔体系,与产品形成液-液两相,促使反应正向进行,简化后处理,提高产品纯度和产率。GC-MS (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结果表明,产品纯度大于99%,产率接近85%。分离出的低共熔体系可循环使用。燃烧热测试表明其热值与矿物柴油相当。实验使用的原料安全低毒,涉及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燃烧热测定、分析化学等多门基础实验课程的基本操作和表征,适合作为应用化学专业三年级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实验项目的补充。通过本实验,有利于让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技术,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锻炼其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将绿水青山、环保低碳、变废为宝等课程思政理念融于综合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测定植物油脂肪酸聚合物的碘值,指出其碘值随样品称量增加而明显变小的原因与聚合物结构有关。实验还指出,严格控制称样量在0.2-0.3g内,其碘值绝对偏差不超过0.01g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可满意地表示植物油脂肪酸甲酯聚合物的不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中苯并芘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检验方法,将植物油中的苯并芘用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和净化后用反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苯并芘质量浓度在0.001~0.1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测限为0.4μg/kg,回收率在88.1%~94.2%之间,RSD为2.42%,操作简便,对样液的净化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12.
13.
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三酯 (TAGs) 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植物油中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是由丝状真菌或霉菌产生的结构多样的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常见于粮油中,具有致畸性、肝毒性、肾毒性、致癌性、出血性、免疫抑制及破坏生殖系统等毒性。真菌毒素在基体中存在浓度低、种类多、极性范围广、同族类化合物结构类似、性质接近,定性信息缺乏。植物油是易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之一,并且含有大量的油脂、脂肪酸和色素,可能增加基质效应,降低灵敏度,并损坏仪器。因此,建立高效样品前处理方法及高灵敏度、高通量、多种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成为植物油基体中真菌毒素准确测定面临的巨大挑战。该文综述了溶剂提取(LLE)、固相萃取(SPE)、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共价化学肼(DCHC)、QuEChERS方法在油中真菌毒素前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免疫传感器等检测技术的特点,并对植物油中真菌毒素污染检测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植物油中过氧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菜籽油、葵花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油类,油脂中产生的过氧化物直接影响油品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植物油中的过氧化值是按照GB5009.37-199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来进行检验[1],过氧化物是油脂在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一般都以过氧化物的反应作为油脂酸败的定量测定。该法多年来一直在使用,并无好的方法代替。本法对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 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含量[2]。2 试剂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碘化钾…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三酯(TAGs)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19.
运用一种植物油的系统分析方法测定蓖麻油的精细组分,这包括皂化,BF3-MeOH甲基化,GC-CIMS法测定脂肪酸碳链长度和不饱和度,AMP衍生化,GC-EIMS测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链位置,分析了蓖麻油的十一种脂肪酸组分,有五个为未知组分,并测定了其中三个组分的双链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