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往事回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夏,我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主修物理,副修数学.住宿校内,寒暑假才回天津家中居住.孟昭英教我普通物理,张承书、袁家骝、杜连耀教我物理实验,张文裕教我力学,毕德显教我热学,谢玉铭教我光学和近代物理,系主任班维廉教我理论物理.班维廉是英国人,1936年我毕业(得理学士学位)时,他推荐我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深造.  相似文献   

2.
 应该说,我小时候的兴趣是比较广泛的,直到现在,我仍然喜爱着文学与音乐.我究竟是怎样会钟爱于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呢?这中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与机遇,尤其是许许多多的老师、长辈、同学、朋友给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对我热爱物理学起了不小的作用.这是我不能够忘记的.  相似文献   

3.
入门之路     
 在小学时期,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自然界的千奇百怪、多姿多采带给我好多幻想,也使我产生了好多问题,可大人们总是说:“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我期待着长大.小学毕业,我考进省重点中学武汉六中.雄厚的师资,严谨的学风造就了我,年近花甲的何国贤老师把我带进了数学王国,严格的逻辑思维,高超的运算技巧使我入了迷,学习中的进步增加了我的兴趣,竞赛中的取胜更增强了我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当我拿到大学文凭时--那是在很久以前了,物理学著作对我而言如同一片尚未勘探的浩瀚海洋,在开始自己的任何研究之前,我不得不为其每一部分绘制航海图。不在详尽地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怎能做任何研究呢?幸好在研究生院的第一年,我有幸碰到一群资深物理学家,他们不顾我忧心忡忡地反对,坚持认为我必须马上开始研究工作,并且随着工作的进展,用什么、学什么。如此一来,沉浮全看自己。出乎意料的是,我发现这种方式很有效。我努力提前拿到了博士学位--尽管那时我对物理几乎一无所知。但我确实学到了重要的一点:没有人无所不知,也没必要无所不知。另一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延用我关于海洋的比方,如果你已经在游泳而不至于沉没,那么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学起,就比较喜欢数学,上初中以后,有了物理课,也就自然而然地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真正迷上物理,还是高二的事.高二时,我们开设了选修课,我选学了物理实验.虽然每周只有一个下午的选修课,但它却使我一下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主持选修课的刘滨生老师很重视对实验设计的训练,特别突出了实验中严谨、细致作风的培养.也许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要求,恰恰与我沉稳、耐心的性格相符.因此,我在实验中能够比较得心应手,从中获得了很大的乐趣.这时,我才真正领会到了学物理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赵凯华 《物理》2015,(4):245-246
沈克琦先生是我尊敬的师长,我在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带过我们班一年的光学实验课。沈先生在我毕业留校任教后的不同时期,担任过物理系和校级领导,以及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期间多次安排和举荐我承担重要的教学任务、行政职责和社会工作。1958年我从苏联留学归国,他便亲自找我谈话,要我讲授物理类四个系二年级的普通物理课——电磁学和光学。这门课分两个大班,每班二三百人。北京大学物理系一贯重视基础课教学,  相似文献   

7.
名人名言     
《技术物理教学》2012,(3):48+90
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爱迪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第一次见面——对我当研究生的要求1964年初,我参加了科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1964年夏天,毕业分配时,年级主任通知我,考上了科学院原子能所张文裕先生的研究生。我按时报到,根据有关规定,先到农村锻炼一年,从农村回  相似文献   

9.
 1951年秋,我以高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入学之初,数学、物理两系一共才有20多个学生,是合并上课的。我发现,与我喜爱的数学相比,物理学是一门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内容丰富多彩,并与人类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对于人们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依靠数学进行描绘、分析和推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加以验证,使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探索自然的完美途径。从此,我和物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大会主席希望我谈谈钱三强先生,我想,关于钱先生的事迹,介绍的材料已不少;我还是按国际物理学界的老传统,在此场合,讲点先辈们的掌故轶事,用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我于1951年参加工作。如果把时针倒拨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的高能物理所、原子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所、上海原子核所,乃至物理所、半导体所以及长春、安徽光机所等诸多庞大的科研机构,都将追溯到一个共同的起点:北京东皇城根甲51号,原“北平研究院”旧址。  相似文献   

11.
1933年我出生于安特卫普,比利时的弗拉芒语区,那年正值希特勒崛起,一个注定要形塑我的生命轨迹的事件.当纳粹在1940年5月10日入侵比利时的时候,我就读一年级,还差三个月满7岁.我大家族的成员(父母、兄弟、好几个叔伯、姑姑、表兄弟姊妹)都用尽任何可能的方式逃往加莱(Calais),大部分是靠步行.我们抵达加莱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吴於人 《物理》2015,(3):153-155
回想走过的岁月,我和物理有缘。物理的奇、趣、神让我(自称为"吴姥姥"的小老太)至今仍陶醉不已。我常常对孩子们说,物理有戏呢,让我们尽情地游戏物理吧。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做趣味题和趣味实验觉得无比开心。记得一次燃烧镁条,让我极为诧异,居然金属那么容易点燃,而且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我既奇怪又兴奋,到学校后,立刻绘声绘色地告  相似文献   

13.
诸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非常高兴,在百岁之际,我还能出现在物理学会年会这个氛围庄严活跃、充满吸引力的学术园地。常言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而我,习惯于泰然处事,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地走过了百年。回首既往,感慨殊多。1925年,我开始与物理学结下不解之缘。1929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去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夫人研究所学习。1933年回国之后,我一直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任教。这么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复杂多样的生活历程,无论是经验或是教训,对后人也许会有所启迪。所以,尽管我年迈体衰,我还是撰写了这本简短的回忆录。感谢南京大…  相似文献   

14.
潘群 《技术物理教学》2012,20(1):109-110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 “我在中国学的方法是演绎法,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勒等人的研究方法,他们是从实际实验的结果中归纳出原理,是归纳法.我很幸运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好处都吸收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夜,静极了.南大校园里,灯火通明.象往常一样,做完了功课、预习之后,又翻阅我生活中的伴侣--《现代物理知识》,仿佛只身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大厅里,聆听王淦昌、张文裕、赵忠尧、朱洪元教授给我讲解物理新发现…….我是一个物理系四年级学生,平时学了不少系统的物理知识,但对许多高深物理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心中总感到迷惑,甚至怀疑现代物理是否陷入繁杂的数学推理之中,变成脱离实际的抽象理论学科.读了《现代物理知识》,对现代物理学的进展与应用有所了解,使我眼界顿开;它介绍的各种新奇的物理思想、实验和重大发现,使我惊叹不已,激起了我对学物理、用物理的强烈兴趣,心中所有的疑虑也烟消云散了.学校不是真空.随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在我周围有不少人感到读书无用,学物理更无出路.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农民,曾考上西安交大电信系.由于患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和眼睛高度近视,体检没过关,未能上大学,回村后,自修理论物理,物理学史,自学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能凭借词典阅读这几种文字的科学资料.我家地处川北山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匮乏,自身贫病交加,生活和学习十分困难.1988年10月,我从《国内报刊简明目录》上知道新创刊的《现代物理知识》,便订了一份.两年来,我是此杂志的热心读者.她以严谨的科学性、丰富的知识性,五光十色的趣味性,改变了我个人生活.为了研究物理学,我已决定终身不结婚,而《现代物理知识》就成了我的终身伴侣.她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要感谢大会组织者为我的老师施士元教授安排如此盛大的祝寿会,更要感谢南京大学物理系安排我在会上发言,使我有机会对先生的教诲表示衷心的感谢。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他不仅教会我如何做学问,还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做人自尊做事自信我第一次见到施先生,是在入大学后不久,不知为什么系里让我们几个一年级新生去听苏联专家的学术报告,施先生就是这次学术报告会的主持人。当时,“反右”刚结束,有些人就因和苏联专家意见不合而被打成了“右派”,因此参会的人对苏联专家都有点诚惶诚恐,但施先生并不是这样,他落落大方地介绍了这位…  相似文献   

18.
李荫远 《物理》2012,41(7):450-452
在此文中,我只闲话家常式地写出我和恩师王竹溪先生的交往.至于先生学风的严谨、多方面的长才和高尚的人格无须我来多说了.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物理》编辑部向我约稿,希望我从女生自身的角度说说物理,对此我感到非常荣幸!可说实话,答应下来我有些犯难,因为我的经历并不复杂,在同一所大学读了本科,然后继续读硕士、博士,留校,出国做两年博士后,再回来,一直到现在。但是,我在科研求学道路上有些体会和感想,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吧,希望能对年青的学子们,特别是有学术追求的学妹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5日,是何泽慧院士百年诞辰的日子。虽然我没有直接在何先生那里工作过,但是她的许多重大的科学成就,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在后来频繁的学术活动中,她的敬业精神、她的远见卓识、她的踏实俭朴、她的平易近人、她的和蔼可亲,她对后辈的关心爱护,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非常敬仰她,敬仰她的为人,敬仰她的创业,敬仰她的务实。她一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