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指出了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通过文献调研,对近年来国内外降血脂药物的作用靶点和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为降血脂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最佳靶点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通过研究乌头碱、哇巴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靶点,揭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最佳靶点。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乌头碱、硅巴因对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L-型钙电流(ICa)、钠电流(INa)、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以及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作用。结果:乌头碱(1μM)使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90%复极化动作电位时程(APD90)从给药前的150.23±7.02ms延长至236.03±23.22ms(n=8,p<0.01)。ICa在0mV刺激电位下从-727.9±178.0pA增加至-1082.1±222.2pA(n=6,p<0.01);IK1在-110mV刺激电位下从-2122.0±511.1pA增加到-2536.3±386.5pA;乌头碱(1μM)抑制Ito,在+50mV刺激电压下,Ito从3203.6±617.1pA下降到2809.0±547.3pA。同时增加INa。哇巴因5μM使大鼠心肌细胞APD缩短(APD90从86.3±25.2ms缩短至58.9±20.8msn=5,p<0.01),ICa在+10mV刺激电位下从-1326.9±318.9pA减少到-782.3±395.3pA;使Ik1从-1868.3±187.8pA增加到-2392.8±366.7pA(刺激电压-120mV,n=10,p<0.01);使Ito从1272.7±317.6pA增加到1706.6±485.5pA(刺激电压+60mV,n=5,p<0.01)。结论: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发生的活性点或最佳靶点是ICa,INa,IK1,Ikr和Iks。APD缩短或过度延长均可致心律失常,一个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对心  相似文献   

3.
药物高通量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黎 《厦门科技》2004,(5):37-38
新药发现(Drug Discovery)的传统模式是在体内或体外构造疾病模型。并根据这些模型大量筛选的结果.研究和确定药物靶点及药靶的结构,再按照药靶的结构,筛选或设计先导化合物,进而将先导化合物优化。使化合物在人体内吸收,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方面性质更优。最终通过临床试验成为药物。这一传统模式的缺点是模型的筛选效率低、工作量大、成本高、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抗朊病毒药物筛选模型来筛选治疗以疯牛病为代表的朊病毒疾病的药物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结合作者正在进行的抗朊病毒药物筛选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几种抗朊病毒药物筛选模型的原理与方法以及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由于疟原虫对传统抗疟疾药物出现耐药性问题,导致感染疟疾的人数居高不下,仅在2019年全球就有超过2亿人感染疟疾.疟原虫的耐药性问题给消除疟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促使新药的研发加快脚步,目前已有多项抗疟疾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从传统抗疟疾药物、利用不同方法筛选的抗疟疾新药以及新发现的抗疟疾药物靶点几个方面综述抗疟疾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Ⅲ型抗心律失常药物:胺典酮、索他洛尔、托西溴苄铵、伊布利特、多菲利特、决奈达隆的作用机理、适应症、不良反应,可供临床使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脏的自律性,  相似文献   

9.
人参果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以氯仿为诱发小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了鲜人参果提取物对小白鼠心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果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效率为70%,提示人参果有重要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抗白血病转移药物筛选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抗白血病转移药物筛选模型.K562细胞转染GFP质粒后,经筛选,将稳定高表达GFP的K562细胞注射到鸡胚里,孵化后观察K562细胞在鸡胚中转移情况.在其脑部、胸骨及心脏可看到明显的荧光,最频繁发生的部位是脑部.成功构建含GFP的白血病鸡胚模型,并验证了虎眼万年青皂甙(OSW-1)和链激酶(SK)联合用药的抗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藏药甘松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获得甘松各不同组分,以氯化钡、氯仿致小鼠心律失常模型对各组分的抗心律失常活性进行比较.结果甘松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松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几十年来人类一直在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新的药物以有效的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在研究过程中,以何种方法有效的筛选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抗肿瘤药物筛选的历史、现状及方法,为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硝基苯降解菌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法处理硝基苯废水是较理想的方法。从吉林市某化工厂的排污口的江底底泥采样,以硝基苯为底物,在好氧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驯化、筛选,成功地分离出了4株对硝基苯有较强耐受力的高效降解菌,经鉴定为假单胞杆菌属(Planococcus Migula)、动性球菌属(Pseudomonas Migula)。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它们能把硝基苯作为惟一的碳源并对硝基苯有较强的生物降解能力;通过驯化可以使降解菌对硝基苯的降解能力有较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检测,比较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优选更适合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通量筛选的方法.分别用2种药物筛选方法检测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计算抑菌联合指数,其抑菌联合指数(FICI)0.5,则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均能验证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倍比微量稀释法操作更简单,抑菌联合指数的计算更直观,更适用于大批量药物的筛选.倍比微量稀释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的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可以恢复肿瘤细胞中p53功能的小分子,作者用表达野生型p53的人类直肠癌细胞HCT116建立了一株能够应答激活p53信号通路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稳定细胞系,同时用表达野生型p53的人类骨肉瘤细胞U2-OS建立了一株能够应答激活p53信号通路的mCherry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稳定细胞系.为了检测筛选p53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利用三种已知的以p53为靶点的小分子药物(cisplatin,doxorubicin以及Nutlin-3)处理这两种稳定细胞系,结果显示p53信号通路在这两个稳定细胞系中均能够被激活.为了探索小分子RNA作为恢复p53功能的靶标药物,并进一步验证这两种细胞模型用于药物筛选的可行性,分别检测了MDM2和MDMX的5个不同shRNA.通过比较HCT116稳定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和U2-OS稳定细胞中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我们筛选出了有效沉默MDM2或MDMX的shRNA.数据表明,这两种细胞模型不仅可用作筛选激活p53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平台,而且可用于筛选激活p53信号通路的小分子RNA.  相似文献   

16.
体外快速筛选抗HIV药物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体外快速筛选抗H IV药物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荧光染料钙荧光素(Cal-ce in-AM)标记H 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 IV-1ⅢB)与不同稀释浓度的药物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2 h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T-2和H9/H IV-1ⅢB融合细胞的变化;孵育3 d后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 IV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和H IV-1p24抗原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p24抗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药物(双黄连粉针剂)能够抑制MT-2和H9/H IV-1ⅢB细胞融合(双黄连粉针剂抑制融合的EC50为3.18 mg/L,选择指数SI大于314.5);能够保护H IV感染细胞的死亡(EC50为10.59 mg/L,SI大于94.43)和减少H IV-1p24抗原的表达(EC50为23.29 mg/L,SI大于42.9)。结论:运用此方法4~6 h即可初步判断药物是否具有抗H IV的作用,此方法可简便直观,敏感快速进行抗H IV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三七黑斑病是云南三七产区内的一种重要病害。针对目前生产上三七黑斑病防治用药不规范,存在多、乱、杂的现象,该研究采用田间接种病原后药剂喷施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效观察、比色法测定施药后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分析参试杀菌剂保苗、防病效果及对三七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杀菌剂对黑斑病均有不同程度防效,经杀菌剂处理后的三七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5%丙环唑水剂2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倍液、25%腈菌唑水剂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8.
黄点是ZnS—SiO2陶瓷靶材中常见的缺陷。从减少ZnS粉末原料中存在的微量杂质入手,对黄点缺陷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措施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原料ZnS粉末中残存的单质S和SO4^2-是产生黄点的主要原因,采用高温烘烤的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S和SO4^2-的含量,从而达到减少甚至消除黄点缺陷的目的。酸洗可以降低以Fe为主的金属杂质的含量,但不宜在生产中采用。  相似文献   

19.
改良膨胀土菌种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固体培养基稀释平板法从农田土壤和膨胀土中分离出对膨胀土自由膨胀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81株,经筛选试验从中筛选出一株对膨胀土胀缩性改良作用较好的菌株(A9),经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改良膨胀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其菌落点状,干燥隆起,孢子灰色,可产生脂溶性黄褐色色素,有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多分支,呈树状,分生孢子丝波曲,孢子呈卵圆形,初步鉴定其为放线菌.其在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和25~30℃,起始pH7.0~7.5,通气量120 r/min条件下生长良好.用其作膨胀土改良试验,在最佳条件pH7.5,温度25℃,膨胀土样水分含量40%条件下,接种A9菌剂7%,培养7 d,膨胀土自由膨胀率最高可下降33.57%.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斑马鱼血栓生成模型在中药成分活性筛选中的适应性,利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和体内斑马鱼血栓形成实验,分别检测中药单体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筛选模型选择3~5 d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以及转基因TG系(integrin αIIb: EGFP)血小板标记绿色荧光斑马鱼,利用三氯化铁诱导血栓形成,以凝血时间为指标,用20种中药单体成分处理斑马鱼,考察对斑马鱼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采集大鼠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药单体成分活性。结果显示:有7种中药单体成分具有抑制斑马鱼血栓形成活性,首次发现桃叶珊瑚苷具有明显的抑制斑马鱼血栓形成作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显示有12种中药材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中100 μg/mL 红景天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88.22%;利用斑马鱼血栓模型检测出的7种中药单体与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一致。斑马鱼血栓生成模型对中药抗血栓活性筛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