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动态系统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进行研究.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优化决策模型,应用动态规划对该模型的求解给予讨论,并根据该模型的特殊性,提出简便算法.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6):1062-1079
本文基于1998-2016年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杜宾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产业结构内部升级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动态效应;人口老龄既会对当地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又会对邻近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效果强于短期效果,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内部升级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分区域的研究结果则显示,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推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同时还会对东部地区邻近区域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及服务业结构的内部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既会对中部地区服务业结构的内部升级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又会对中部地区邻近区域制造业结构的内部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人口老龄化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制造业结构内部升级的影响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能源环境现状出发,基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演化理论,提出能源消耗演化目标和污染排放演化目标,建立节能减排下的离散动态演化模型,深入探讨节能减排策略和优化产业结构方法.模型对中国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得出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产值、中国能源消耗量及污染排放量,并将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给予实证分析.基于建立的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中国2015年的经济产值、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演化情景分析为中国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策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路线.  相似文献   

4.
首先运用超效DEA模型测算全要素水资源利用效率,然后利用我国2005—2015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测度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水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反应时滞、作用力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1952-2008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在所研究期间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并且短期动态校正作用明显.同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在湖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经济生产总值和宏观税负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1952-2017年湖南省宏观统计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得到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税收增长,同时也应调整第三产业的相关政策,来维持经济平稳发展,并拉动GDP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3):381-393
大多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实证研究隐含地假定各地区具有相同的环境与收入的关系模式,这种假定抹灭了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运用动态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中国1995-2009年30个省份产业结构对EKC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曲线,但该曲线会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的不同而发生非线性变化,当该比重值高于10.975%时,碳排放的转折点将大幅下降,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水平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某些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碳减排。此外,中国的碳排放模式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发展低碳环保的居民消费方式是中国未来实现可持续性碳减排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相关分析理论及其实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和生活方式对水资源的消耗是不同的,经济的不同发展格局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水的需求,因此对宏观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同时进行动态分析,才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以北京市为实例,利用相关分析理论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需求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计算,指出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用水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发展第三产业,调整第二产业是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提升是一国或地区经济素质的重要表现,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目标。本文对1978-2007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978年以来全国产业结构的状况描述及变动检验,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及其与全国产业结构相比的类似性,产业结构特征的地区间分类。主要结论有:不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各个地区来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总体上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产业结构在地区间表现出较弱的不平衡性,没有出现整体性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浙江省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含邮政业)和邮政业四大部分,以近些年浙江省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基于产业关联与波及理论,详细分析了浙江省邮政业的产业地位、产业关联度变化、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变化、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度变化,并详细分析了其关联产业动态,得出浙江省邮政业发展的6项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生产函数几何表示的尝试,本文通过对生产函数要素构成的分析,归纳出一种用树形图表示生产函数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形象,能清晰地表示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指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动态环境约束下企业的资本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安沙  李亚琼 《经济数学》2006,23(4):394-399
本文讨论动态环境约束下企业的动态投资行为,拓广了文献[4]的结果.为了使讨论的问题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假设政府设定的污染排放上限是与企业的规模大小有关,即假设污染排放上限是生产资本的函数,讨论动态环境约束下企业的最佳动态投资行为,并为政府制定污染排放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研究中图论方法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许多离散生产过程都可以用离散事件系统描述,所以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有很强的实用背景,例如柔性制造系统,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和重视,进行深入研究,已获得一些很重要的理论结果.本文试图用图论的观点和方法,对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某些重要结果予以注释和新的证明,并探讨图论在该领域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产制造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库存量是影响生产系统的诸多随机变量之一,它随着市场需求、库存成本、企业生产能力等的改变而改变.本文以原有的动态随机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库存变化这一随机因素,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改进与扩充,使其更加符合生产系统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Previous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Georges Bank Atlantic cod fishery employed discrete‐time models without age‐structure. To make use of a much wider variety of data on fisheries and fish stocks than was possible with an unstructured model, we introduce a juvenile‐adult age‐structured production exploited fishery model with a very general recruitment function. We use the age‐structured model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sh exploitation levels and recruitment dynamics. As case studies, we use our model results and historical fish population data from Georges Bank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recent harvesting levels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d fishery. We show that a constant harvesting policy with the same harvesting rate of 2007 would lead to the recovery and sustainability of Georges Bank cod fishery.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产业结构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多年来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中构造的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具有存储器的生产线的状态方程描述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G.Cohen 等人利用极大代数上的线性系统分析法,对具有无限存储量的一般生产线给出了系统的静态状态方程及批量生产的输入-输出动态模型;利用矩阵的有向图中关键回路和特征值的关系,给出了系统稳定运行的一些结果.然而,对“生产线具有无限的存储量”的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满足的.本文借助极大代数工具,对具有有限存储量的串行生产线给出了动态的“线性”状态方程,利用纯代数的方法,研究了系统稳定运行的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roblem of minimizing machine operation cost in a large-scale irrigated double-cropping rice production area in Malaysia was investigate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roduction environment,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agronomic requirements of the crop require the farmers to rent the machines from cooperatives or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However, the high cost of operation and the unique machine demand structure lead to extreme machine shortages. Therefore, a production system which minimizes machine demand is required. In this study, a two-stage cost-minimizing procedure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was studied, and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on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 (VARMAX) modelling of the hot metal silicon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of pig iron using key process data from a blast furnace. In many empirical estimation problems, a priori knowledge of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processes is lacking. In the blast furnace case, the dynamics of pig iron production is roughly known, thus alleviating the search for a proper lag structure. In the paper we present fairly adequate VARMAX-models for the silicon content and temperature. The approach of the present paper thus should provide a useful framework for practical modelling and control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 single item lot-sizing problem with backlogging on a single machine at a finite production rate.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total cost of setup, stockholding and backlogging to satisfy a sequence of discrete demands. Both varying demands over a finite planning horizon and fixed demands at regular intervals over an infinite planning horizon are considered. We have characterized the structure of an optimal production schedule for both cas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characterization, a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computation of an optimal production schedule for the varying demands case and a simpler one for the fixed demands c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