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四氯化亚铜铝甲苯络合吸收剂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四氯化亚钢铝甲苯络合吸收剂的某些物理性质(比重、粘度和表面张力)及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分压下一氧化碳在其中的溶解度。提出了可用20℃时的络合吸收剂的比重作为关联以上这些物化性质的特征参教。关联式的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测定电解质溶液中非电解质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水活度的新方法。该法把等压平衡与传统化学分析统一起来,其优点是:(1)将多元饱和溶液中非电解质溶解度的测定转变为共存离子的溶度测定,避开了对非电解质难于进行精确化学分析的难题;(2)可以同时确定所测饱和体系的水活度。用该法测定了NaCl和KCl溶液中甘露醇的溶解度并与文献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预测聚合物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数据是热力学模型的一个重要内容.热力学模型大体可分3类,以过量吉布斯自由GF能表示的最为常用.本文选取基于GF的Flory-Huggins(FH)、UNIQUAC、UNIFAC和ENSIC 4种常用模型进行评述,认为FH模型出现较早,形式最简单;UNIQUAC模型发展较完善,应用范围较广,UNIFAC模型弥补了UNIQUAC模型参数缺乏的不足,应用最为;ENSIC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但参数难以获得.  相似文献   

4.
肖如亭  张敏  李乃瑄 《应用化学》2009,26(2):240-242
间苯二胺;硫酸钠;间氨基苯酚;溶解度曲线;高效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5.
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以圭  李春喜 《化学进展》1996,8(2):155-161
"本文从经典溶液理论及半经验模型、近代统计力学理论和分子模拟三大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解质溶液热力学的研究进展。指出电解质溶液的研究已逐渐从经典的溶液理论和半经验模型转向用统计力学理论进行研究, 从电解质的原始模型转向非原始模型。从分子和离子的微观参数出发建立高水平的热力学理论模型, 以预测电解质溶液体系的宏观热力学性质, 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以两支铝丝电极作为安培滴定法测定镀铬溶液中氟硅酸的指示电极系统,在pH3~5以硝酸钍溶液作为滴定剂,终点电流有明显的锯齿形转折。对溶液pH值的影响,外加电压的影响,有机溶剂的作用,干扰及其掩蔽等方面均作了详细的研究。所述条许下的滴定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不经分离直接滴定镀铬溶液中的氟硅酸,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正> 气相色谱法测定二元溶液中挥发性组分在无限稀时的活度已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成熟的方法。1969年,Smidsrφd和Guillet首先将此法用于聚合物溶液,并指出柱温必须高于聚合物的玻璃转化温度。对此,我们选择了聚苯乙烯以及其结构基本相同的挥发性组分苯和甲苯,在76—180℃范围内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稀土在镁合金溶液中作用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本文对多种稀土元素在镁合金溶液中的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讨论了稀土在溶液中的去氧和除氢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稀土与镁溶液中的氧化物夹杂发生交互作用,产生稀土氧化物而除去氧化物夹杂,通过与溶液中的氢发生交互作用,产生稀土氢化物而达到了溶液除氢;但与主要成分为MgCl2的熔剂发生交互作用则降低了溶液中的稀土含量。  相似文献   

9.
无盐聚电解质溶液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电解质在水处理和胶体领域应用广泛 ,在生物系统中 ,蛋白质和 DNA等均是聚电解质 .文献中已发表了不少聚电解质溶液的理论和模型 ,如基于柱型胞腔模型的 Poison- Boltzmann( PB)方程理论[1]及其改进型 ( MPB) [2 ] 、Manning反离子凝聚理论 [3 ] 、积分方程理论 [4] 及适合于工程应用的半经验模型 [5 ]等 ,但离工程实际应用的要求还相差较远 .最近 ,姜建文等 [6]建立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其预测结果与 MD模拟数据非常吻合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聚离子与反离子间的缔合作用 ,可以在中高浓度范围内很好地关联实验数据 .1 模  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27Al NMR法、渗析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柠檬酸铝(AlCit)溶液中铝的形态及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Cit溶液中存在两种形态的Al,一种是分子态AlCit,另一种是胶态Al, pH值增加时,分子态AlCit的量减少而胶态Al的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GB15892-2003测定聚氯化铝中氧化铝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通过对样品测定过程中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量化,求得聚氯化铝中氧化铝含量测量结果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025。  相似文献   

12.
Method of VSC (Voltage Shorted Compaction)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rinsic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conductivity ofpolycrystalline compaction.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key for preparation of VSC device and its physical model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s in conducting polyme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其在基准试剂纯度、干涉滤光片波长标准物质、锌合金成分标准物质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KCl在甲醇-非电解质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度和溶剂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测定了5、15、25和35 ℃时KCl在甲醇-苯、甲醇-甲苯、甲醇-环己烷和甲醇-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S, 并得到经验公式: logS=a+bT, 其中T为绝对温度。同时计算了KCl由甲醇到甲醇混合溶剂的标准迁移自由能ΔG_(tr)~°-, 并得到它和组成x_(Ne)的经验关系式; ΔG_(tr)~°-=CX_(Ne)。同时指出在本实验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不影响单纯溶剂化模型和第二介质常数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自由基捕捉剂2,3,5,6-四甲基亚硝基苯(ND)与ESR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光解活泼自由基及其与烃或醇的夺氢反应, 结果表明:1. Cl_2C=CCl_2光解首先产生Cl_2C=CCl及Cl, 而又可进一步加成为Cl_2C-CCl_3.2. 对于CH_3(CH_2)_nOH(n=3,7)及(CH_3)_2CH(CH_2)_nOH(n=1,2)而言, Cl_2C=CCl(或Cl)分别夺取其α-碳及叔碳上的氢, 以形成CH_3(CH_2)_(n-1)CHOH及(CH_3)_2C(CH_2)_nOH, 并为ND所捕获。3. Cl_2C=CCl(或Cl)分别夺取CH_3(CH_2)_nCH3(n=3,4,5,6), C_6H_5-CH_2CH_3及(CH_3)_2CH(CH_2)_nCH_3(n=1,4), (C_2H_5)_2CHCH_3, C_6H_5CH(CH_3)_2中亚甲基及叔碳上的氢, 以形成CH_3(CH_2)_mCH(CH_2)_(n-m-1)CH_3, C_6H_5CHCH_3及(CH_3)_2C(CH_2)_nCH_3, (C_2H_5)_2CCH_3, C_6H_5C(CH_3)_2.  相似文献   

16.
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产生及其评定和表述的一般原则。讨论了离子色谱法测量中影响测量不确定的因素并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给出了测量结果的表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用GB/T223、11—1991《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的方法测定钢铁及合金中铬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对样品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量化,求得铬含量测定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6%和0.12%。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苯乙烯型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其用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反应中,研究了温度、浓度、空速对树脂催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树脂的不可逆膨胀及失活原因.结果表明,在393K树脂发生降解,降解物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乙二醇胺,导致树脂膨胀破裂;在温度353K,压力1.5MPa,液时空速0.2h-1下,环氧乙烷转化率100%,乙二醇的选择性96.3%,使用1600h后,催化剂的膨胀率6%,强碱容量损失率7.5%.  相似文献   

19.
煤中无机矿物组分的溶出性及其对水煤浆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考察了14种不同变质程度煤中的无机矿物质在煤浆分散体系中的溶出性,并就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煤中无机矿物质的溶出性视煤种和煤中矿物质含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且,除个别煤熔出相当数量的铝离子外,其余煤在浆体分散体系中溶出的无机矿物离子均主要以钙出子为主,其次为镁,铁离子。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long wavelength UV-induced photoisomerization of retinoic acid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physiologic-like solution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seven isomers of the parent molecule were observed at the photostationary state.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isomers have been determined using high-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While addition of a non-ionic detergent had no effect on the retinoic acid photoisomerization, a number of proteins, as well as a phospholipid, completely inhibited this process. Possibl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observed isomer distribution relative to earlier studies, as well as for the effects of the photoprotectant compound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