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杂质对镁合金耐蚀性影响的电子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英  张辉  赵子夫  李昱材 《物理学报》2006,55(5):2439-2443
利用大角重位点阵模型建立了Mg合金[0001]对称倾斜晶界模型,应用实空间的连分数方法计算了杂质在晶界的偏聚能,杂质原子间相互作用能和不同体系的费米能级,讨论了杂质在晶界的偏聚行为,杂质间的相互作用与有序化的关系及杂质对镁合金腐蚀性能影响的物理本质. 计算结果表明,杂质原子偏聚于晶界,且主要偏聚于晶界的压缩区;杂质原子间相互排斥,因此在晶界区形成有序相;费米能级与材料的腐蚀电位存在这样的关系:材料的费米能级越高,其腐蚀电位就越低,容易被腐蚀,相反费米能级低,其腐蚀电位就高,不容易腐蚀. 体系中成分不同区域的费米能级差导致电子从费米能级高的区域流向费米能级低的区域,正是费米能级差构成了镁合金电化学腐蚀的电动势. 关键词: 电子理论 晶界偏聚 镁合金 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2.
钛金属应力腐蚀机理电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贵立 《物理学报》2006,55(4):1983-1986
为从理论上揭示钛金属应力腐蚀行为的本质,建立了α钛晶粒及位错塞积形成的微裂纹原子 集团模型,利用递归法(recursion)计算了裂纹及晶粒内的电子结构参量(费米能级、结构能 、表面能、团簇能、环境敏感镶嵌能). 计算结果表明:氢在裂纹处的环境敏感镶嵌能较低 ,易于偏聚在裂纹处,且氢在钛金属裂纹处团簇能为正值不能形成团簇,具有有序化倾向, 趋于形成氢化物. 氢在裂纹处偏聚降低裂纹的表面能,使裂纹容易扩展. 裂纹尖端处费米能 级高于裂纹其他区域,使电子从裂纹尖端流向裂纹其他区域造成电位差,在电解质作用下裂 关键词: 递归法 电子结构 钛 应力腐蚀  相似文献   

3.
刘贵立 《中国物理 B》2010,19(4):2708-2713
采用递归法计算了镁合金电子结构.研究发现Mg的态密度在晶内与表面接近,当表面有氧或氢氧时态密度形状改变很大,因此Mg在晶内、表面性质是接近的,但当合金表面渗透氧或氢时,合金性质有明显变化.Al,Y,La三种元素在晶体表面的掺杂原子镶嵌能均低于各自在晶内的掺杂原子镶嵌能,Al, Y, La从晶内向晶体表面扩散、并在合金表面偏聚.Al-O, Y-O, La-O, Mg-O及Mg-O-H间的亲和能均为负数,这些原子间存在亲和力,可以在合金中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由于Mg-O-H间的亲和能远低于Mg-O的亲和能,因此Mg(OH)2比MgO更稳定.氧化初期氧与Mg, Al, Y, La等生成氧化物,当合金与腐蚀介质接触时,MgO与腐蚀介质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Mg(OH)2.Al2O3,(Y,La)2O3及Mg(OH)2能对合金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刘贵立 《物理学报》2010,59(4):2708-2713
采用递归法计算了镁合金电子结构.研究发现Mg的态密度在晶内与表面接近,当表面有氧或氢氧时态密度形状改变很大,因此Mg在晶内、表面性质是接近的,但当合金表面渗透氧或氢时,合金性质有明显变化.Al,Y,La三种元素在晶体表面的掺杂原子镶嵌能均低于各自在晶内的掺杂原子镶嵌能,Al, Y, La从晶内向晶体表面扩散、并在合金表面偏聚.Al-O, Y-O, La-O, Mg-O及Mg-O-H间的亲和能均为负数,这些原子间存在亲和力,可以在合金中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由于Mg-O-H间的亲和能远低于Mg-O的亲和能,因此Mg(OH)2比MgO更稳定.氧化初期氧与Mg, Al, Y, La等生成氧化物,当合金与腐蚀介质接触时,MgO与腐蚀介质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Mg(OH)2.Al2O3,(Y,La)2O3及Mg(OH)2能对合金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关键词: 电子结构 Mg合金 腐蚀特性  相似文献   

5.
刘贵立 《物理学报》2008,57(1):434-437
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镁合金的晶体,液态及其固/液界面模型.采用递归法计算了稀土元素在α-Mg、固/液界面、镁液态等原子环境中的环境敏感镶嵌能,定义并计算了Mg,La及Y与氧的原子亲和能.计算结果表明:La,Y在镁晶体中的环境敏感镶嵌能较高,不能稳定固溶于晶体中,因此在固体中的溶解度较小.合金凝固时稀土元素扩散到环境能较低的液体中,向液面聚集.由于稀土与氧的原子亲和能低于镁与氧的亲和能(镁、稀土与氧的亲和能分别为Mg-O:-14.9338 eV,La-O:-19.0608 eV,Y-O:-19.5050 eV 关键词: 电子结构 阻燃 Mg合金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稀土阻燃机理电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贵立 《中国物理 B》2008,17(1):434-437
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镁合金的晶体,液态及其固/液界面模型.采用递归法计算了稀土元素在α-Mg、固/液界面、镁液态等原子环境中的环境敏感镶嵌能,定义并计算了Mg,La及Y与氧的原子亲和能.计算结果表明:La,Y在镁晶体中的环境敏感镶嵌能较高,不能稳定固溶于晶体中,因此在固体中的溶解度较小.合金凝固时稀土元素扩散到环境能较低的液体中,向液面聚集.由于稀土与氧的原子亲和能低于镁与氧的亲和能(镁、稀土与氧的亲和能分别为Mg-O:-14.9338 eV,La-O:-19.0608 eV,Y-O:-19.5050 eV  相似文献   

7.
刘贵立 《物理学报》2008,57(7):4441-4445
建立了位错塞集引发的裂纹原子集团模型,采用递归法计算了钛的电子结构参量,并研究了氧、氯、钯等元素对钛电子结构的影响.发现氧能降低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使钛的物理化学活性降低.氧降低钛的原子结合能,与钛原子之间有较大的亲和力,易与钛反应形成氧化膜.Cl在钛中的稳定性及与钛的亲和力均不及氧,很难取代钛表层中的氧,使得钛的氧化膜非常稳定,不会出现过钝化现象.Pd在钛中裂纹处的环境敏感镶嵌能较低,易扩散到裂纹处,且Pd元素使H在裂纹处的环境敏感镶嵌能明显升高,有效减小H向裂纹处的扩散,提高钛的应力腐蚀抵抗力. 关键词: 钛 腐蚀 钝化 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8.
铸造锌铝合金稀土变质机理的电子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贵立  李荣德 《物理学报》2003,52(9):2264-2267
根据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液态锌铝合金ZA27的模型,结合计算机编程构造出了ZA27合金α 相与液相共存时的原子结构模型,利用递归方法计算了稀土固溶于晶粒内和富集于结晶前沿 时的电子结构.由此得出:稀土处于相界区比在晶内更稳定,从而解释了稀土在α相内溶解 度很小,结晶时富集于结晶前沿液体中的事实;稀土处于液态和晶态的结构能差相对于铝较 大解释了稀土在相界前的富集使α晶枝产生熔断、游离、增殖的观点.原子间的键级积分计 算也表明,稀土处于结晶前沿液体中与铝相比不容易结晶到晶体表面,起到阻碍晶粒长大, 细化晶粒的作用,这就从电子层次解释了稀土的变质机理. 关键词: 电子结构 液固相界原子结构模型 稀土变质机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旋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广义梯度近似平面波模守恒赝势方法,确定了准确计算Zn_(16)O_(16)超晶胞各原子对应的U值;通过计算形成能和化学键的布局分析了掺杂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原子电荷布局和自旋电子态密度的计算分析了掺杂结构的能带结构和磁性状态;讨论了各稀土原子掺杂对ZnO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引入使晶格膨胀,Zn-O键最长键增大而最小键减小,导致氧四面体畸变;Y/La/Ce掺杂的ZnO具有亚铁磁性,Th掺杂ZnO则呈弱铁磁性,Ac掺杂ZnO为顺磁体;稀土元素使ZnO的价带和导带下移,费米能级进入导带,增强了体系的电导率;Y/La/Ac掺杂对ZnO带隙宽度的影响较小,吸收光谱略微蓝移,而Ce/Th掺杂则有效提升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黄忠  叶令 《物理学进展》2000,20(3):220-233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局域密度近似方法(LDA)能够准确地给出广延态电子体系的基态电子结构,是研究复杂体系的电子结构的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不含参数,被广泛地用于微观体系的研究。但是,在处理的体系中含有局域电子时,由于方法的局限,给出的结果与光电子谱等试验结果符合得并不好。LSDA+U方法是局域自旋密度近似的框架下,结合模型哈密顿方法,对局域电子采用哈伯德模型描述,用以改进局域密度近似计算的一种方法。本利用局域密度近似下的离散变分团簇方法(DVM)对于内嵌稀土原子的富勒烯Er2C82、TmC82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对于体系中所含的稀土原子存在强关联的4f电子,在LDA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考虑4f电子在位库仑作用,用LSDA+U方法了上述体系,得到了可以和XPS和吸收谱相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角重位点阵概念建立了AZ91镁合金基体(α相)和镁[0001]对称倾斜晶界原子结构模型,应用实空间的连分数方法计算了体系的结构能,环境敏感镶嵌能以及相互作用能.结果发现,在镁合金基体中,Al和稀土形成团簇时比较稳定,Al,Bi或Sb与稀土形成团簇时不稳定.Bi或Sb和稀土元素同时存在于AZ91镁合金中时,一方面Bi或Sb将可与RE结合形成RE2Bi(RE2Sb)或RE-Bi(RE-Sb)化合物弥散分布于晶界,另一方面镁合金基体中会形成Al11关键词: 电子理论 晶界偏聚 合金元素 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程超  王逊  孙嘉兴  曹超铭  马云莉  刘艳侠 《物理学报》2018,67(19):197101-197101
许多实验报道中表明合金化元素Cr能够提高Ti基合金的抗腐蚀性.为了解Cr元素含量对Ti-Cr-Nb合金的影响,本文计算了不同Cr含量的Ti-Cr-Nb合金的内聚能、形成能、费米能级和态密度等参数.分析了Cr含量对合金的电子结构稳定性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增加,体系内聚能升高,形成能增加,体系稳定性略有下降,且材料形成条件变得苛刻;费米能级明显降低,体系不易失去电子,抗腐蚀性能增强;体系金属键增强,失电子能力降低,抗腐蚀性能提高;态密度与差分电荷密度研究表明, Cr含量的增加使得体系金属键增强,表明体系抗腐蚀性的提高.从费米能级和态密度图中发现,当Cr含量约为18.75 at.%时,合金的耐腐蚀性最优.  相似文献   

13.
Bi,Sb合金化对AZ91镁合金组织、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英  张辉  方戈亮  李昱材 《物理学报》2005,54(11):5288-5292
利用大角重位点阵模型建立了AZ91镁合金α相[0001]对称倾斜晶界原子结构模型,应用实空间的连分数方法计算了Mg合金的总结构能,合金元素引起的环境敏感镶嵌能及原子间相互作用能,讨论了主要合金元素Al及Bi,Sb在AZ91中的合金化行为.计算结果表明,Al,Bi,Sb固溶于α相内或晶界区使总结构能都降低,起到固溶强化作用;合金元素在AZ91α相内趋于均匀分布,在晶界区易占位于三角椎上部.AZ91镁合金中加入Bi或Sb时,Bi或Sb比Al容易偏聚于晶界,从而抑制了Al在晶界的偏聚,促进基体中连续的Mg17Al12相的析出,提高AZ91合金室温性能; AZ91合金中(α相内和晶界区)主要合金元素Al和微加元素Bi,Sb都能够形成有序相Mg17Al12,Mg3Bi2或Mg3Sb2,且在晶界区形成的量大.Bi,Sb加入AZ91合金中,由于Bi,Sb抑制Al在晶界的偏聚,晶界区主要析出相为Mg3Bi2或Mg3Sb2,提高镁合金高温性能. 关键词: 电子理论 合金化 晶界偏聚 镁合组织与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张国英  张辉  方戈亮  罗志成 《物理学报》2009,58(9):6441-6445
通过自编软件建立了Fe-Cr-Al合金表面、氧化膜/基体界面模型,采用递归法计算了合金元素在Fe-Cr-Al合金表面、氧化膜/基体界面的环境敏感镶嵌能、亲和能、结合能、态密度等电子结构参数.从电子层次系统研究了Fe-Cr-Al合金氧化膜的形成机理、稀土元素和杂质硫对氧化膜形成过程及黏附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Fe-Cr-Al合金中Al的偏聚驱动力远大于Y,Cr.氧化初期氧从合金表面向合金内部扩散,合金内部Al向合金表面扩散,使合金形成富铝、氧表面层;氧与Al间的亲和力较大(亲和能低),氧原子容易与Al结合生成Al2O3保护膜;合金中加入Y后,Y在合金表面偏聚,抑制Al向合金表面扩散,氧化膜的横向生长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氧化膜皱褶形貌的发生,提高氧化膜的黏附性;合金内部的S通过扩散汇集在基体/氧化膜界面,S使界面区原子的总能增高,总态密度降低,减小了界面的稳定性,进而削弱氧化膜与合金基体的结合力. 关键词: 电子结构 高温氧化 Fe-Cr-Al合金  相似文献   

15.
A nanostructured surface layer with a thickness up to 60 μm was produced on a rare earth Mg-Gd-Y magnesium alloy using a new process named HVOF-SMB (high velocity oxygen-fuel flame supersonic microparticles bombarding).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treated surface at various depth of the deformed layer were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with an aim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steps during grain refinement process were found, i.e., twinning dominates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divides the coarse grains into finer twin platelets at the initial stage, stacking faults are generated and a number of dislocation slip systems are activated leading to the cross slips with increasing strain and strain rate, eventually high-density dislocation networks, dislocation cells and dislocation arrays are formed, which further subdivides the twin platelets and residual microbands into sub-microstructures. As a result, homogeneous nanostructure with a grain size of about 10-20 nm is formed through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in the topmost surface layer.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 grain refinement mechanism induced by plastic deformation with higher strain rate during the HVOF-SMB treatment in the rare earth Mg-Gd-Y alloy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