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广西产马尾松与湿地松针叶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西产马尾松和湿地松的针叶中提取精油,探索了松针投料量和提取时间对产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松针投料量700 g,提取时间5 h。在此最佳条件下马尾松和湿地松针叶的产油率分别为0.45%和0.19%。用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分别对两树种的针叶精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从马尾松针叶精油中分离出6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9%;从湿地松针叶精油中分离出73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23%。两树种针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同,但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别。马尾松针叶精油中α-蒎烯的含量约为湿地松的2.6倍,但其β-蒎烯含量低于后者。单萜和倍半萜是构成马尾松和湿地松针叶精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石斛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石斛的研究更加深入.论文在石斛种质资源、有效化学成分、栽培方式与化学成分等方面综述国内石斛属植物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国内对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不同品种石斛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和药理活性研究是当今研究重点,提出未来应在植物分子水平上对石斛属植物进行更多的研究,为国内石斛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和湿地松松针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和湿地松松针叶挥发油的油相部分,用乙醚萃取法提取蒸馏残液中的水溶性挥发性组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由于增加了水溶性部分的提取,马尾松和湿地松挥发油总的得油率提高到0.4709%和0.3452%,提高率分别达19.17%和24.62%。马尾松挥发油的油相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组成部分相同,但含量相差较大;而湿地松针叶精油的油相和水相部分成分组成差别较大;马尾松和湿地松相比较,针叶精油(油相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大致相同,都是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但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火炬松枝条和针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共鉴定了30种化学成分。其中枝条中分离鉴定出2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月蒎烯、反式-石竹烯、β-杜松烯、大根叶烯-D;针叶中分离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异长叶烯、反式-石竹烯、α-律草烯、大根叶烯-D、双环吉马烯和双环榄香烯。  相似文献   

5.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是一种重要的药源植物,根据红豆杉针叶特点,本研究提出改良RNA提取方法,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氯化锂(CTAB-Li Cl)联用法,以红豆杉的幼嫩、成熟针叶为材料,采用TRIzol法提取RNA,结果表明,TRIzol法提取嫩针叶中的RNA质量完整,成熟针叶中的RNA质量不完整;针对成熟针叶采用CTAB法、SDS-酚法和改良的CTAB-Li Cl法提取RNA,并进行了质量验证比对显示,CTAB法和SDS-酚法提取的RNA质量差,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糖、多酚和DNA污染,改良CTAB-Li Cl联用法提取红豆杉成熟针叶的RNA质量完整,A_(260)/A_(280)比值在1.9~2.0之间,RNA产率最高,分别为CTAB法和SDS-酚法提取的RNA产率的1.37和1.24倍。进一步反转录后,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验证,发现扩增的片段条带清晰,片段大小符合预期。成熟针叶中高质量的RNA更有利于红豆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衣中某些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衣化学成分的测定,在地衣分类及正确使用上都有重要意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地衣的化学成分自1972年以来已有报道,但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了用硅胶吸附色谱对Cetraria属地衣样品中三个主要有机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碱(Colchicine,1)是从欧洲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autumnaleL.)中发现的重要生物碱[1,2]。国内生产秋水仙碱主要是云南省丽江山慈姑中提取[3].但资源日益减少。自1994年以来,云南省昭通地区引种欧洲秋水仙植物成功,现已扩大规模载培。因此,研究其中的化学成分,对利用云南省生物资源、发展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对云南省昭通地区引种欧洲百合科植物秋水仙花和球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秋水仙干花中分离、鉴定出六个生物碱:秋水侧碱(1),2-去甲秋水仙碱(2…  相似文献   

8.
秦昆明  蔡皓  张丽  石芸  李萍  蔡宝昌 《化学进展》2010,22(12):2436-2449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最佳体现,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化学成分不清楚,作用机理不明确,方剂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方剂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多种生物技术和分析化学方法为方剂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本文在总结方剂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四川汉源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汉源花椒历史悠久、享誉全国,它具有浓郁的香、麻味,是川菜的重要调味品.以前对它的香、麻味的化学成分很少研究.为科学地开发花椒系列产品,制订产品质量检验方法,本文用GC-MS对汉源花椒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1],初步确认了香、麻味的主要成分,研究花椒及制品在储藏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为改进花椒产品质量和储存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农作物秸秆的红外指纹图谱,对其谱带归属进行了判别分析;并利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农作物秸秆样品进行分析鉴别。结果表明:同种农作物秸秆化学成分相似,不同农作物秸秆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花生秆与其他农作物秸秆化学成分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苦水玫瑰油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围  周小平  赵国宏  刘红卫  丁兰  陈立仁 《色谱》2002,20(6):560-564
 选择OV1701交联毛细管柱作为中国苦水玫瑰油的分离柱,并采用现代气相/质谱(GC/MS)、气相/红外光谱(GC/IR)技术手段,结合标准品对照,对玫瑰油中分离出的130余种化合物进行鉴别,初步鉴定出了101种化合物。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玫瑰油形成各自不同的香味,这与栽培品种和土壤、温度、降雨量等综合栽培环境差异有关。中国苦水玫瑰油以其特有的浓郁玫瑰香气,应成为世界玫瑰油中一个重要品种。  相似文献   

12.
GC-MS分析大蒜中的挥发油和大蒜精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比较大蒜中的挥发油以及大蒜精油的化学成分,通过非负矩阵因子分解(NMF)方法解析色谱重叠峰,并用峰面积百分比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确定了大蒜中37种化学成分,其中含硫化合物34种,大蒜精油中的32种化学成分,含硫化合物28种。  相似文献   

13.
俞稼镛 《化学进展》1995,7(3):193-200
油藏化学工程是以三次采油为背景,在油藏工程和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研究油藏环境中发生的传递现象和化学反应,及其影响油藏动态的原理与规律的学科。化学工程中一系列的新方法、新概念、新的理论原理的应用对油藏化学工程学科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化学工程的发展与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背景相结合将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复杂环境和丰富的学科营养,为发展化学工程的前沿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园地。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文中提出了还需要加强的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14.
GC-MS法测定大葱、细香葱、小葱中的挥发性物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葱是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有大葱、香葱、小葱、青葱等多个品种。葱类蔬菜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是对痢疾杆菌以及皮肤真菌抑制作用强烈。葱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还可降胆固醇,减少血小板凝集,调节血糖,增加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血性,提高免疫力和抗癌。本试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andextraction,SDE)提取其中的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并初步确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对的化学成分研究川芎-赤芍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药药对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 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 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中药药对川芎-赤芍、 单味药川芎和赤芍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中的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方法(CRM)进行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图,药对川芎-赤芍、 单味药川芎和赤芍分别分辨出82,78和5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定性,分别得到61,52和33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0.18%,95.14%和95.82%.  相似文献   

16.
Assignment of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a of major fatty acid components of South African produced vegetable oils was attempted using a method in which the vegetable oil was spiked with a standard triacylglycerol. This proved to be inadequate and therefore a new rapid and potentially generic graphical linear correl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assignment of the 13C NMR spectra of major fatty acid components of apricot kernel, avocado pear, grapeseed, macadamia nut, mango kernel and marula vegetable oils. In this graphical correlation method, chemical shifts of fatty acids present in a known standard triacylglycerol is plotted against the corresponding chemical shifts of fatty acids present in the vegetable oils. This new approach (under carefully defined conditions and concentrations) was found especially useful for spectrally crowded regions where significant peak overlap occurs and was validated with the well‐known 13C NMR spectrum of olive oil which has been extensivel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way, a full assignment of the 13C{1H} NMR spectra of the vegetable oils, as well as tripalmitolein was readily achieved and the resonances belonging to the palmitoleic acid component of the triacylglycerols in the case of macadamia nut and avocado pear oil resonances were also assig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13C NMR spectra of these oil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质谱-化学计量学法分析测定药对桃仁-红花挥发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对是中药配伍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具有中药配伍的基本特点。药对化学是复方化学的核心内容。联用色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是分析中药复方复杂体系的有效工具。采用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桃仁-红花、单味药桃仁和红花的挥发油成分,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桃仁-红花、单味药桃仁和红花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84、27和52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2.06%、89.43%和94%。实验结果表明:桃仁-红花挥发油成分与单味药桃仁和红花的存在较大差别,也不是两者挥发油成分之加和。  相似文献   

18.
湘西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GC/MS/DS联用仪对湘西金角花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鉴定出40种组分。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环氧芳樟醇、α-萜品醇、顺-3-已 烯醇、顺芷酸-3、己烯酯、香叶醇、氧化芳樟醇、法尼醇、顺-苯酮、法尼烯、大根香叶烯、橙花醇等。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约占精油总量的20%。  相似文献   

19.
陈华  辛广  张兰杰  张博 《分析试验室》2008,27(2):111-11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从未处理和纤维素酶前处理的没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38种和3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95%和7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茶条木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普分离出134个峰,共确认了其中101种成分,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78.08%。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胺、棕榈酸甲酯、十六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