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女 ,生出6mo ,面色、指甲床、眼脸及全身皮肤苍白 ,贫血进行性加重1mo余 ,偶有发热腹泻。查体 :巩膜无黄染 ,淋巴结不肿大 ,肝剑下3cm ,肋下2cm ,质中等 ,脾未扪及 ,胸骨左缘闻及收缩期Ⅱ级杂音 ,曾用叶酸 ,维生素B12 及铁剂治疗。1实验室检查血象 :血红蛋白40g/L ,红细胞1 4×1012/L,白细胞8 1×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外分叶核粒细胞占0 37 ,淋巴细胞占0 63,网织红细胞计数为0 002,血小板计数为440×109/L。相关试验免疫球蛋白正常 ,血Ham试验阴性 ,血Coombs试验阴性 ,血清总胆红素20umoI/L ,血清谷丙转氨酶50U/L ,尿含铁血黄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8岁,因面色苍白,纳差3mo,心悸1w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收住入院。患者入院前3mo因外伤致左足跟健断裂,在院外行跟腱吻合术,并行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未引起重视。1mo前出现乏力,食欲下降,面色苍白,牙龈出血,胸部及双下肢出现少许皮下出血点,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行骨穿检查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惠尔血、促红素、升白血等治疗,病情有所缓解。1w前上述症状加重而收住入院,入院检查:T38℃,P90次份,R20次/分。Bp110/60mmHg(14.6/7.9Kpa),重度贫血貌,前胸及双下肢可见散在皮下出血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  相似文献   

3.
4.
5.
结合临床五酯胶囊联合环孢素A(CsA)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效性探讨作用机制。关注并记录1例再障患者应用五酯胶囊联合CsA等的临床治疗过程,并联合国内外文献整合分析。结果:加用五酯胶囊后,CsA血药浓度提升,在多药物作用下临床治愈。以“五酯胶囊”“环孢素A”等为关键词在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00余篇。该病例中五酯胶囊提升CsA血药浓度,是由于环孢素A代谢的主要药物代谢酶是CYP-450中的CYP3A酶系,五脂胶囊中五味子系列有效成分能够诱导CYP-450酶系,对CYP3A4及CYP2C19抑制作用最强,从而使CsA代谢减慢、蓄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CsA的给药剂量,对减轻CsA的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相关性,对慢性再障(CAA)31例、重型再障(SAA)1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TGF-β1及RT-PCR检测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EL1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的量.结果表明:SAA、CAA组比正常组、SAA组比CAA组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P<0.01).可见再障患者的TGF-β1水平高于正常组,而且TGF-β1与血小板的数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骨髓核素显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进行全身骨髓显像的血液病患者共63例,分为再障组(n=24例)和非再障组(n=39例),以临床表现、血象、骨髓涂片和(或)骨髓活检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骨髓显像对再障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全身骨髓显像结果以骨髓活性2级作为正常;再障诊断的灵敏度为83 3%(其中重型再障90 0%,慢性再障78 6%),特异性为61 5%。结论:全身骨髓核素显像是一种无创、安全、灵敏的检查方法,对了解再障的全身功能性骨髓分布及各部位骨髓造血功能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8.
吴晓芳 《甘肃科技》2001,17(5):61-6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症,发病机理复杂。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应用小剂量环孢霉素A(CsAsondoz公司产品)联合康力龙治疗成人再障15例,现就治疗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1 材料和方法 1.1病例。成人再障患者15例,依照目前国内统一标准诊断。其中重症再障(SAA)5例,慢性再障(CAA)10例;年龄14—58岁,治疗前病程1—38个月。 1.2 方法。小剂量CsA口服4mg/kg.d,每日分2—3次口服,疗程至少3个月。康力龙6mg/d,每日分3次口服,疗程至少6个月。治疗期间定期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微血管的生成与疾病病理临床改变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5g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35例正常人的骨髓蜡块的VEGF表达情况,并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的VEGF表达低下,MVD也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EGF和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88,P〈0.01)。结论:VEGF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下调可能和MVD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血管生成的治疗可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另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单标及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法,对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 细胞、CD34 mP53表达细胞及血清细胞子IL-2、IL-3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补髓生血颗剂能提高细胞、CD34mP53表达细胞百分率(P<0.05),降低Fas 细胞分率(P<0.05),降低IL-2水平(P<0.05).提示:1)补髓生血颗粒剂可能能通过提高抑制凋亡因mP53表达,降低促进凋亡Fas抗原表达抑制血干细胞的过度凋亡.2)补髓生血颗粒剂能够降低造血负调控因子水平,同时提高造血正调控因子水平,并可能通过造血因子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造血干细胞的过度凋亡.  相似文献   

11.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为SDS-PAGE)方法分离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病人红细胞膜蛋白,发现其中有6例红细胞骨架蛋白带1、带2和带4有不同程度减少或缺损。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红细胞形态,发现亦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棘状、刺状及波浪状。提示红细胞骨架蛋白的含量与红细胞的形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CR ζ链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了解患者T细胞活化过程的相关变化情况.方法: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检测25例AA患者、12例PV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TCR ζ链基因表达情况,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为内参照,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 △△Ct计算患者与正常人TCR ζ链基因表达差异倍数.结果:与正常人相比,TCR ζ链基因表达水平有40% AA(10例)和41.7% PV(5例)患者呈表达上调,其它的(60?和58.3%PV患者)则呈表达下调情况,TCR ζ链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结论:AA和PV患者可能存在T细胞活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紊乱的情况,TCR ζ链基因表达模式改变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1975—1985年应用中医方法,诊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病12例,收效较佳,从诊治中体会到治疗上应注意:一、病证有机结合,识病则全面掌握疾病的本质,以病概全貌。辨证分型则能立法选药定方;二、建立综合性、系统性和持久性治疗方法,是治疗再障成败关键;三、补虚要注意人体脏腑间相互资助的作用和药疗要与食疗相结合;四、新感驱邪,药忌猛峻,妇女经来要防崩;五、中医辨证重要,但掌握血象变化不可缺。  相似文献   

14.
用细胞催熟剂-LR生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物对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兔进行静注 治疗,发现此三元复合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兔的血象指标恢复到正常值,并 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左上腹隐痛5月余,劳累时加重.先后多次于多家医院就诊,行CT检查初步诊断为脾梗死;穿刺活检发现坏死组织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另一家医院CT诊断:脾内囊实性占位,考虑脾脏恶性肿瘤(图1).我院B超检查显示:脾脏稍大,脾内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团,部分突出包膜外,大小约88 mm×83 mm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内见少许血流信号,性质待查(图2).  相似文献   

16.
蔡玉亮  王兰英 《甘肃科技》2021,(11):146-147,150
探讨王兰英主任医师补益脾肾方联合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低的疗效.56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减少患者给予化疗全程中草药补益脾肾方口服联合毫米波治疗仪治疗,有效率85.7%.补益脾肾方联合毫米波治疗仪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有效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周期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过去认为药物所致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急性再障),大多数为氯霉素所致,磺胺药引起者较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三例现报告如下: 例1:刘某,男,15岁,学生。入院前十天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在某院诊断支气管炎,用复方新诺明每日4片,连服三天后发现眼眶及颈部有瘀点,立即停药,但瘀点继续增多并累及双下肢,四天后出现肉眼血尿,拟“过敏性紫癜”,给予扑尔敏,强的松治疗无效,伴高热,于84年元月19日以急性再障收住院。平素身体健康。体检:体温39℃、呼吸  相似文献   

18.
宋秀荣 《甘肃科技》2001,17(3):37-37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不适一月余就诊。查体时发现肝脾肿大建议行B超检查。B超显示:左半肝长度95mm,左半肝前后径62mm,右半肝前后径152mm,肝实质内布满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最大约为62×63mm,正常肝组织几乎看不到。脾脏厚度68mm,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区,最大约45×49mm。双肾形态失常,大小无法测量,双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内回声均匀,边界清晰。超声提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讨论:多囊肿、多囊脾、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女性发病较多,生长缓慢,大多数长期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肝、…  相似文献   

19.
林殿琨 《甘肃科技》1999,15(2):12-12
延迟性脾破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脾破裂,多由外伤引起,因其在隐匿期的表现颇不典型,往往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时有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由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点,隐匿性贫血发生率相对较高,当出现心慌、气短、乏力、下肢浮肿时,有的老人滥用心血管药物,症状得不到根本的改善,有的老人虽就治于社区基层医院,但部分医生因缺乏对老年人隐匿性贫血的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