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氨基引发聚丁二酰亚胺( PSI)开环反应,制备了系列侧链含氨乙基和咪唑丙基的聚(L-天冬酰胺)共聚物(P1 ~ P5).该系列聚合物不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而且随侧链中咪唑取代基含量的增加,聚合物在pH 5 ~8范围内缓冲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凝胶电泳、粒径和电位分析等研究了聚合物与质粒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有...  相似文献   

2.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蒙脱土(PAM/MMT)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酰胺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 结果表明, 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 用超声波分散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蒙脱土共混铸膜液制得共混膜, 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形貌. 考察了共混膜在异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溶胀吸附性能及共混比和蒙脱土含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聚乙烯醇膜中添加适量的蒙脱土纳米粒子可以大大改善膜的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聚环氧乙烷/脂肪族聚碳酸酯共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差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和新型聚合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共混热行为和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熔点下降方法给出 PEO/PPC 混合体系在320K 下相互作用参数为-0.46,FTIR 谱表明 PPC 大分子链和 PEO 大分子链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EO/PPC 共混形态随 PPC 含量增加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聚环氧琥珀酸( PESA)和丙烯酸共聚物[P(AA-co-MA)]、[P(AA-co-HPA)]及[P(AA-co-MAE)]4种聚合物阻垢剂与方解石晶体(104)晶面、(1 (1) 0)晶面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聚合物与方解石两晶面结合能的大小排序均为PESA>[P(AA-co-MA)]>...  相似文献   

5.
聚偏氟乙烯β相结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淬火、熔体拉伸和与其它聚合物共混的方法直接制得了聚偏氟乙烯(PVF_2)β相结晶.并深入地研究了淬火、熔体拉伸和共混物组分对PVF_2β相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黏度法研究聚丙烯酰胺与聚乙二醇在水中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黏度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聚乙二醇(PEG)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发现当聚合物浓度较高时,PAM与PEG存在疏水作用、氢键以及相互缠结.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随着聚合物浓度、PEG分子量以及PAM分子量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相互作用先减小后增大;盐、乙醇以及丙烯酰胺的加入使相互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溶液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几种不同的非离子型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和阴离子型改性聚丙烯酰胺(HM-HPAM).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研究了在聚合物链上加入不同疏水改性单体对提高聚丙烯酰胺耐盐性的影响, 考察了盐浓度对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回旋半径(Rg)、 特性黏数([η])、 径向分布函数(RDF)和均方位移(MSD)的影响以及聚合物的微观结构与特性黏数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引入疏水改性单体后, 改性聚丙烯酰胺具有较好的耐盐性. 通过研究非键作用与氢键相互作用可知, 体系中溶质和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及氢键作用越弱, 溶液的特性黏数越大. O-H原子对的RDF结果表明, 聚合物链的伸展与聚合物链及官能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当RDF峰较弱时, 聚合物链与水的作用越弱, 越有利于聚合物链保持舒展状态, 溶液的特性黏数也就越大. 另外, 从聚合物链的MSD曲线发现, 聚合链的移动性与特性黏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两亲性的聚(γ-苄基-L-谷氨酸酯)-b-聚乙二醇(PBLG-b-PEG)聚肽刚-柔嵌段共聚物和聚苯乙烯(PS)均聚物及多种聚苯乙烯衍生物,包括聚(4-乙酰氧基苯乙烯)(PAS)均聚物、聚(4-羟基苯乙烯)(PVPh)均聚物和聚(苯乙烯-co-4-乙酰氧基苯乙烯)(P(S-co-AS))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及分布.采用共溶剂溶解、选择性溶剂透析的方法,制备了PBLG-b-PEG嵌段共聚物与不同PS衍生物(包括PS均聚物)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聚集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了自组装体的形貌和结构.研究发现,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如π-π共轭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氢键作用等)对共混体系的自组装形貌有显著的影响.PBLG-b-PEG/PS共混体系自组装可形成表面具有条纹结构的"毛线球"聚集体,该体系中PBLG和PS之间形成π-π共轭作用,相互作用强度相对较弱;PBLG-b-PEG/PAS共混体系自组装可形成表面基本光滑并有轻微凹陷的球形聚集体,该体系中PBLG和PAS之间除了π-π共轭作用,还可形成相对较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而PBLG-b-PEG/PVPh共混体系自组装得到了囊泡,该体系中PBLG与PVPh之间可形成π-π共轭和氢键作用,相互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对于PBLG-b-PEG/P(S-co-AS)共混体系,可通过改变P(S-co-AS)共聚物中AS摩尔分数和制备温度来调控自组装聚集体表面的条纹形貌.根据PBLG链段与不同PS衍生物(包括PS均聚物)之间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提出了上述聚集体形貌转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氯仿/乙醇共沸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混合均匀的聚L-乳酸/聚(天冬氨酸-co-乳酸)共混物(PLLA/PAL)体系.研究了PLLA/PAL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评价了PLLA和PAL之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AL对PLLA的结晶行为和热性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共混物的结晶度较低,共混体系中部分PAL会进入PLLA球晶的片晶而导致PLLA球晶结构不完善,熔点降低.PAL的含量小于20%的PLLA/PAL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均高于纯PLLA.PLLA和PAL分子链相互缠结,产生的氢键使分子链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齐聚氧化乙烯酯和聚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锂两系列聚合物,研究共聚物结构对共混物的相容性和锂离子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相容性是决定离子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共混物内锂离子传导发生在非晶区,聚合物的链段运动是离子传导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烯-alt-马来酸酐)为原料,通过与R-(+)-α-苯乙胺的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旋光聚电解质聚[乙烯-alt-R-N-(1-苯乙基)马来酰胺酸],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旋光度数据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聚[乙烯-alt-R-N-(1-苯乙基)马来酰胺酸]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逐层静电自组装过程的紫外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间能够形成稳定增长的自组装膜,多层膜组装量随双层数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12.
用DSC、WAXD和SAXS研究了聚乙烯醇(PVAl)/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PVAl的结晶度随PVP含量增加而减少,并存在结晶度为零的组成(PVAl)的重量分数约为50%.与纯PVAl相比,共混物的温度区间T_m-T_g减小,表明PVP对PVAl的结晶起抑制作用.共混物中PVAl的结晶速度下降,具体表现为PVAl过冷区随PVP含量增加而扩大,动力学速度常数减小,球晶增长速度下降.纯PVAl和共混体系的等温结晶速率均遵循Avrami方程.退火样品的长周期、片晶厚度和过渡层厚度大于相同组成未退火样品.两者长周期随PVP含量增长加显著增大,片晶厚度增长次之,过渡层厚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超支化聚(胺酯)的分子设计及其制备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丙烯酸甲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由Michael加成反应制得N ,N 二羟乙基 3 胺基丙酸甲酯单体 ,再用“准一步法”和“发散法”使之与 1 ,1 ,1 三羟甲基丙烷 (核 )反应合成一种新型超支化聚 (胺 酯 ) .以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方法对N ,N 二羟乙基 3 胺基丙酸甲酯单体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GPC测定表明合成的超支化聚 (胺 酯 )分子量分布窄 ,具有单分散性 ;粘度小于同分子量的线形分子 ;耐热性能较好 ,失重温度高于2 0 0℃ .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液折光指数和粘度测定,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聚氧化乙烯(PEO)高分子链间在复合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PAA/PEO高分子氢键复合溶液的结构与粘度,研究了复合溶液粘度随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浓度时剪切速率对复合溶液粘度和复合增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A/PEO复合溶液结构不同于PAA和PEO两组分聚合物溶液结构,PAA与PEO高分子链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构象更为伸展、流体力学体积列大  相似文献   

15.
由二氧化碳活化并与环氧丙烷共聚而成的脂肪族聚碳酸酯(PPC)是一类有发展前途的新型高分子弹性体。研究它与其它高聚物的混容性及混容机制对于开拓这一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度和不同链长酯基的聚苯醚羧酸酯[E(x)-CyPPO][3],探索了PPC与各聚苯醚狡酸醋的混容性,讨论了聚苯醚梭酸酷的取代度及侧基链长对PPC/E(x)-CyPPO共混体系混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聚(ε-己内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DSC、IR方法研究了聚ε-己内酯PCL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物的相容性。观察到共混物只表现出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而且随着含量的增加,半结晶高聚物的熔点下降,利用Flory-Huggins方程计算出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x_(23)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是热力学相容的。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两种高聚物的这种相容性,是由于PCL中的羰基和SAN中的α-氢的氢键相互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聚对苯硫醚[poly(pphenylenesulfide),简称pPPS]的分子链是由对苯撑基和硫原子交替连接构成而使制品抗冲击能力差[1](有些研究者用共聚或共混的方法在pPPS中引入间位结构来达到减少其结晶度,增强韧性的目的)。余自力等[2]用硫磺溶液法合成了mPPS、pPPS及其共聚物,认为在pP...  相似文献   

18.
用电纺的方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膜,它们具有多微孔结构,能够作为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电纺中聚合物溶液的浓度对制备的电纺膜的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低浓度(10 wt%)时得到珠丝结构的膜,浓度15 wt%时则为纤维结构,而高浓度(18 wt%)时,电纺膜为交联的网状结构.用电纺法制备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而且它们与锂金属电极具有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在25℃时吸液率最高可达340%,以这种膜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电导率可达到1.57×10-3S.cm-1;由该电解质组装的扣式电池以0.5 mA.cm-2恒流充放电,25℃时50次循环后几乎无容量损失,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即使60℃时,电池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近15年来,由于超支化聚合物所具有的三维椭球状结构,良好的溶解性,大量末端官能团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在涂料、添加剂、药物载体、基因载体、大分子建筑“砌块”、超分子科学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已成为高分子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超支化聚合物在光通讯及微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也已引起人们广泛而高度的重视.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溶解性是作为微电子和光学集成线路所必需的.本文以含有大侧基的“功能性”A:单体2.(4-苯氧基苯基).1,4.苯二酚(POP)与B单体1,3,5-三[(4.(4.氟苯酰基)苯氧基]苯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全芳结构超支化聚醚醚酮(HPOP-PEEK).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PVA)、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和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二甲醚(PVA/PEGDE)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细考察了膜的外观形貌、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化学稳定性等.结果表明,PVA与PVP以及PEGDE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所制备的复合膜断面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