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铅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2个方面 ,一是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二是缩短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 ,这些影响 ,最终导致贫血。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 ,铅至少在 4个环节上影响其合成。首先是铅抑制δ -氨基 -γ -酮戊酸脱氢酶 (ALAD)。ALAD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最灵敏的酶 ,它的被抑制使血浆和体液中的底物ALA (δ-氨基 -γ -酮戊酸 )过剩 ,最终造成尿中ALA排泄增加。其次是铅影响δ -氨基 -γ -酮戊酸合成酶 (ALAS) ,虽然铅对ALAS的作用是抑制还是激活尚有争议 ,但ALAS是限速酶和主要调节酶 ,血红素合成降低导致…  相似文献   

2.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与NAD+依赖型酶间的相互作用在细胞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代谢、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AD+依赖型酶利用共同的辅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主要针对NAD+类似物的合成及与NAD+依赖型酶相互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包括NAD+类似物的合成及其与天然NAD+依赖型酶相互作用、NAD+与突变酶相互作用及NAD+类似物与突变酶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锰元素不仅在生物化学的酶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合成分子磁体、开展多核间磁交换作用的研究方面也受到人们的关注.锰配合物的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我们合成了一些锰配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测定和分析。我们合成的锰配合物.主要集中在芳香羧酸配体体系:为了较系统地研究这类配合物的功能和配体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锰元素不仅在生物化学的酶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3],而且在合成分子磁体、开展多核间磁交换作用的研究方面也受到人们的关注[4-6],锰配合物的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金属卟啉在生物学上有很多必不可少的作用,如叶绿素(Mg)、血红蛋白(Fe)、肌红蛋白(Fe)、细胞色素(Fe)、过氧化氢酶(Fe)、过氧化物酶(Fe)、氧化酶(Fe)、维生素B_(12)(Co)等等,这些体系在光合成、酶催化、氧体输送、电子传递等关系维持生命的过程中起着各种功能的作用。金属卟啉除在生物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外,还可应用于药学和医学、工业用催化剂、电化学催化剂(还原CO_2和燃料电池、超导、半导  相似文献   

6.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和金属卟啉是典型的生物高分子和金属配合物,而且绝大部分蛋白质与金属卟啉是通过形成结合体共同发生作用的,因此,研究天然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的结构与功能并进行人工模拟受到关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在对蛋白质与金属卟啉的结构与类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 金属卟啉与蛋白质的天然结合体,如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物酶、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脑红蛋白等。总结了金属卟啉与蛋白的人工结合体,如原卟啉、血卟啉及其衍生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体;合成水溶性与不溶性金属卟啉与白蛋白的结合体。介绍了人工合成蛋白,即基因重组蛋白与合成金属卟啉的结合体,如用做人工合成血液的栏式铁卟啉白蛋白结合体。到目前为止,不但金属卟啉可以合成,而且白蛋白、血红蛋白也可以通过基因重组进行人工合成。金属卟啉蛋白质结合体已应用于制备人工血液、疾病检测、治疗,及光解水产氢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1)铅危害造血功能:众所周知,铁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色素,血色素与球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高铅负荷时,原卟啉的生成减少,而且原卟啉与铁的络合受阻,因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苜蓿豆血红蛋白合成的转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年龄的苜蓿根瘤的豆血红蛋白mRNA的转译活性进行了比较,证明苜蓿豆血红蛋白mRNA活性不受瘤龄的影响。苜蓿豆血红蛋白的抗血清或其IgG与豌豆豆血红蛋白有免疫反应;但与大豆豆血红蛋白没有这种反应。在体外转译系统中,将苜蓿豆血红蛋白加到其本身的和豌豆豆血红蛋白的mRNA转译系统中,则抑制了两者的转译作用。加入大豆豆血红蛋白、牛血红蛋白,则两者的转译作用不受影响。血红素可以提高豆血红蛋白的合成。实验证明豆血红蛋白的合成具有转译水平上的自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抗氧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量自由基可造成人体的多种损伤,加速人的衰老.抗氧化剂可以清除或转化多余的自由基,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本文从天然高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两方面对抗氧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天然高分子抗氧化剂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的结构与功能已经较为清晰;金属硫蛋白、血红蛋白、短肽及多糖等...  相似文献   

10.
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探讨了用血红蛋白(Hb)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替代物,用于率H2O2氧 化对甲基酚的反应体系,研究了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特征及其酶催化动力学特性 。稳态速率法测定了米氏常数(Km)、米氏速率(Vm)及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讨 论了对甲基酚作为血红蛋白的氢供体底物的酶催化反应机理,确立了反应速率方程 。实验比较发现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酶(HRP)的替代物,其催化活性比氯化血 红素(Hemin),β-环糊精-氯化血红素(β-CD-Hemin)等过氧化物模拟酶要高。  相似文献   

11.
HPLC/RI与HPLC/ESI-MS方法研究细菌D-97酶合成海藻糖的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荣绍丰  张海平  段作营  杨静  毛忠贵  戴军 《色谱》2002,20(3):197-201
 通过高效液相 /示差折光检测系统 (HPLC/RI)分析可获得细菌D 97利用糊精或淀粉水解物合成海藻糖的基本生物学信息 ,包括微生物培养碳源对细菌D 97胞内海藻糖合成酶系的影响以及该酶系利用不同种类或不同分子链长度的麦芽寡糖合成海藻糖的能力及作用过程。采用HPLC与RI及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 MS)联用并结合其他生物学手段对由细菌D 97获得的纯酶组分 (酶A)作用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从而基本明确了D 97胞内酶合成海藻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含糖聚合物的酶促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含糖聚合物的酶促催化合成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主链含糖聚糖酯,支链含糖聚合物,中心为糖的星形取合物,硅烷主链含糖聚合物等。主链含糖聚合物直接由酶促催化酯化或酯交换作用制得;支链含糖聚合物由酶促合成糖酯单体及单体的化学聚合两步制得。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少数可以用于不对称催化C-C键合成/裂解的几类酶之一,羟腈裂解酶因其可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氰醇或β-硝基醇的高对映体选择性合成而受到了合成化学家的青睐.有赖于分子生物学手段和蛋白质工程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羟腈裂解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扩展.本文就近年来耦合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羟腈裂解酶催化不对称羟氰化和硝基-羟醛缩合在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中的代表性应用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羟腈裂解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造血之宝——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及含铁酶类的重要成分,在人体氧气运转中起核心作用。缺铁会使血液运氧气的能力降低,导致供氧不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或猝死。铁缺乏时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健康将受到严重损害;缺铁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异食癖、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儿童行为异常、对外界反应差、易激怒、易疲劳、儿童智商低、  相似文献   

15.
荧光法研究硒酶模型化合物消除.OH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与苯甲酸生成具有荧光的羟化苯甲酸,用荧光法间接测定羟基自由基的含量.用荧光法研究新合成的5种硒酶模型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新合成的硒酶模型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该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氧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需求的激增和异体输血的不安全性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合成“血液替代品”。通过对天然氧载体(即血红蛋白)结构与性能的清晰认识,已有多种人工氧载体被成功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人工氧载体可分为全氟碳化合物、血红蛋白基氧载体、合成血红素及其高分子配合物三大类。全氟碳化合物虽大部分已退出人工血液市场,但因其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为了降低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的副作用,已采用多种方法对血红蛋白进行改性,如采用化学修饰、微囊包裹(HbV)、重组和仿生纳米等技术。其中,血红蛋白囊泡模拟红细胞的结构,其粒径相对较大(250nm),副作用相对较低,是目前血红蛋白基氧载体的发展趋势。人工合成血红素如栏式卟啉只溶于有机溶剂,为增加其水溶性,可使其与白蛋白、木糖醇酶和环糊精等高分子结合为配合物,经动物实验表明,这些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在体内具有运送氧气功能。除主要在临床上用作血液代替品外,人工氧载体还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醛酸苷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向明  俞飙  惠永正 《有机化学》2000,20(2):146-154
葡萄糖醛酸苷生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简单介绍近年来合成葡萄糖醛酸苷的进展,主要按照不同类型葡萄糖醛酸给体总结了该糖醛酸苷合成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苜蓿根瘤发育阶段豆血红蛋白基因的转录和转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第2—10星期的苜蓿根瘤中分离的豆血红蛋白mRNA进行体外转译,都表现有转译活性,产生豆血红蛋白的各个组份,并各自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说明豆血红蛋白的基因,一旦表达,在根瘤的整个生命期间就不在转录水平上调节。与第4星期壮年的苜蓿根瘤豆血红蛋白mRNA体外转译系统试验相比,在第10星期老龄根瘤的豆血红蛋白mRNA体外转译系统中加入苜蓿豆血红蛋白组份,转译抑制作用降低,加入肌红蛋白、牛血红蛋白,转译未受到促进,说明这时的豆血红蛋白合成在转译水平上的调节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静电吸引的自组装树状超分子复合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树状分子合成和基于静电作用组装研究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1-3].树状分子的大小、形状、拓扑形态、柔曲性、内部空腔分布和表面化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严格的控制,因而其具有独特的性质,被用作“纳米构筑单元”来组装特殊的超分子结构和微环境[3~5].大环共轭卟啉分子在生物体系内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卟啉为核的树状分子可作为人工模拟酶的模型[6].本文首次报道以阴离子卟啉作为树状分子的核,树状阳离子为外层,基于卟啉阴离子与树状阳离子之间静电作用力来组装树状超分子复合物.合成与组装过程如下:1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20.
钴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铁的新陈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等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微量钴的测定研究对生命科学和环境监测有着重大意义。而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生物和环境样品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青睐。试验发现,在pH4.5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