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氘(2H)成像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种能在活体水平下实现特定代谢通路可视化的分子代谢成像方法,在癌症检测等重大疾病方面具有极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氘标记葡萄糖——[6,6’-2H2]-葡萄糖、[2,3,4,6,6’-2H5]-葡萄糖和[1,2,3,4,5,6,6’-2H7]-葡萄糖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代谢特征差异.将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与三种氘标记的葡萄糖一起孵育,收集不同时刻细胞培养基样品,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样品进行核磁共振氘谱采集,获取不同时间三种氘标记葡萄糖的消耗量以及下游代谢产物水和乳酸的产量,从而得出三种氘标记葡萄糖探针在肿瘤细胞中的消耗速度以及代谢物的生成速度等动态代谢特征.结果显示在细胞实验中三种氘标记葡萄糖均能够显示出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且葡萄糖的消耗速度并无显著性差异,氘标记水和氘标记乳酸的产量也符合理论估算.因此本文认为低成本的氘标记葡萄糖探针[2,3,4,6,6’-2H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可产生磁共振现象的原子核中,1H核凭借其在生物体中含量高、磁共振信号强的优势,成为磁共振成像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其它杂核在生命科学相关研究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如31P核广泛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是非质子成像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MRI向更高场强的发展使得杂核成像逐渐普及,其核心部件是高质量的1H/31P双调谐射频线圈.本文总结了与1H/31P双调谐射频线圈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展示了9.4 T下小鼠脑的质子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磷谱,并讨论了高场1H/31P双调谐射频线圈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NMR)波谱作为一种操作简单、高效且重复性良好的技术手段,在脑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离体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活体核磁共振氢谱(1H MRS).1H NMR和1H MRS在实验设计、样品预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各有优劣、各擅胜场.本综述主要从适用范围、样品预处理、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对二者在方法学层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讨论,以期为脑科学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大脑代谢相关研究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胃粘膜保护剂依卡倍特钠的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数据进行了解析,对其所有的1H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通过多种谱学技术确证了依卡倍特钠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对抗肿瘤药硼替佐米的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电喷雾离子源-质谱(ESI-MS)、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数据进行了解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通过多种谱学技术确证了硼替佐米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盐酸贝西沙星是一种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盐酸贝西沙星的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HSQC、HMBC、COSY和NOESY)数据进行了解析,对其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通过多种波谱学技术确证了盐酸贝西沙星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NMR)波谱(包含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1H-13C HMQC和1H-13C HMBC)、质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卢立康唑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卢立康唑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并通过多种谱学技术确证了卢立康唑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一种热转印色带用黄染料的1H、13C NMR , 应用1H NMR、13C NMR、定量碳谱、DEPT、1H-1H COSY、HMQC、HMBC等确定了其在氘代氯仿中的分子结构, 并对全部谱峰进行了归属, 探索了黄染料在氘代氯仿中的结构对13C、1H NMR谱图化学位移及谱峰裂分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
一种脑代谢研究的有效方法——高分辨率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脑代谢研究的有效方法.成年大鼠脑经漏斗法液氮冷冻,制备脑组织高氯酸提取物并冷冻干燥,所得固体溶于D2O后用1H和31P磁共振波谱(MRS)检测.结果表明:脑高氯酸提取物的磁共振波谱有着极好的分辨率,31P MRS可以分辨出ATP、ADP、磷酸肌酸(PCr)、无机磷以及多种磷酯和糖磷;1H MRS可以分辨出乳酸(Lac)、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GABA、肌醇(Ino)、琥珀酸(Suc)以及多种氨基酸.各波峰积分后得到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而这些代谢中间产物的相对含量变化可以反应脑内的代谢状况和脑受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0.
樊宏宇 《波谱学杂志》2018,35(1):98-108
以连翘脂素和布洛芬为原料,通过Schotten-Baumann酯化合成了酯合物——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对其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H NOE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进行了解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1.
丁氟螨酯是一种新型杀螨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的特点.本文对其红外吸收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UV和IR谱图特征吸收峰对应的基团,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确证了丁氟螨酯的结构.该研究将为丁氟螨酯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鸟笼线圈原理和阵列线圈去耦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主研发的多核并行磁共振成像(MRI)系统的双核并行成像线圈设计方案,并在电感去耦的基础上提出LC并联trap去耦法,提高了去耦方法的可适性.依据设计方案制作了1H/31P双核并行成像线圈,并将其应用于4.7 T磁体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核并行MRI系统进行了并行成像实验测试,成功获得了1H和31P的并行磁共振图像,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活体多片磁共振谱成像(MRSI)产生大量的波谱数据,因此需要使用自动的谱数据分析方法来获得不同组织代谢产物的定量分布图.然而,活体波谱通常产生严重的谱和基线变形,使得基于曲线拟合的谱定量数据分析方法失效.该文应用多尺度分析(Multiscale)方法自动确定兴趣代谢物在频率空间的谱峰特征(位置和线宽),然后通过叠代运算对该代谢物对应的谱峰进行独立的自动相位矫正和线型拟合.大脑波谱成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有效的获得代谢产物在大脑的分布,特别适宜于多片磁共振谱成像的代谢产物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戊环唑(1)、甲环唑(2)、丙环唑(3)的NMR谱,对其一般特征进行 了对比与讨论,用13C-1H COSY、13C-1H COLOC、DQF-COSY、DEPT等技术对它们的1H、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并应用1H-1H NOESY谱研究其立体结构.
  相似文献   

15.
二氢黄酮糖苷化后产生的RS构型非对映异构体在1H NMR谱上会呈现一些差别,但文献对其差别描述非常有限.为便于利用1H NMR谱图判断二氢黄酮糖苷的RS构型非对映异构体,本文首先在植物药皂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二氢黄酮苷-柚皮素7-O-葡萄糖苷RS构型混合物,分析其氘代二甲亚砜(DMSO-d6)溶液的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谱,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归属;然后,采用手性色谱柱对该混合物进行分离,结合圆二色光谱(CD)技术确定构型;最后,为鉴别RS构型柚皮素7-O-葡萄糖苷在1H NMR谱中特征差别谱峰,避免葡萄糖残基质子对二氢黄酮苷元质子化学位移的影响,采集了RS构型柚皮素7-O-葡萄糖苷及其混合物氘代乙腈(CD3CN)溶液的NMR谱,结果显示葡萄糖残基端基质子H-1″化学位移差别最为明显,为9.4 Hz;5-位酚羟基质子化学位移差别为5.8 Hz,C环上3个质子化学位移差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青霉素类抗生素阿扑西林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氢氢相关谱(1H-1H COSY)、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DEPT谱、碳氢相关谱(HSQC)、质谱(MS)进行了解析,对其所有的NMR谱信号进行了归属,同时讨论了质谱的主要碎片离子的可能的裂解方式和红外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 通过多种波谱技术确证了阿扑西林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田园  唐惠儒 《波谱学杂志》2012,29(3):361-371
粪样代谢组能够反映宿主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共代谢信息,然而粪样中糖类物质的归属信息迄今仍不完善. 该研究使用1D NMR技术检测到大鼠粪样中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单糖以及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的寡聚糖. 在使用固相萃取(SPE)方法进行分离富集的基础上,结合使用2D NMR实验技术(1H-1H COSY,1H-1H TOCSY,1H-13C HSQC,1H-13C HMBC以及DOSY)确定了这些糖类物质的结构,并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8.
飞速发展的分子影像学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RI)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其他成像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需要放射性示踪剂,没有电离辐射,具有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近年来,新型磁共振分子探针及成像序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环境响应型分子探针、19F成像、129Xe超极化成像以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进一步拓展了MRI的应用范围.研究和开发靶向性好、弛豫效率高且安全性好的新型多模态MRI造影剂,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是MRI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例如将胶束的特性与一些MRI新方法结合,寻找合适的胶束体系,以提高MRI分子探针的灵敏度;或者引入多模态分子探针,弥补磁共振方法的不足.本文综述了胶束型MRI分子探针核心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指出分子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组织蛋白酶B(Cat B)是一种溶酶体半胱氨酸蛋白酶,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Cat B在肺癌细胞中会过表达.因此,细胞内Cat B水平的检测非常重要.迄今为止,细胞内Cat B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荧光成像,但该技术受限于渗透性和自发荧光背景干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超极化129Xe磁共振成像的新型探针.它由一个作为129Xe核磁共振(NMR)报告基团的穴番分子笼和一个作为Cat B特异性可裂解基团的酰胺键组成.当探针与Cat B相互作用时,酰胺键的断裂会导致其129Xe化学位移发生变化.结合超极化-化学交换饱和转移(Hyper-CEST)技术,可为Cat B提供一种新颖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白花刺参中的咖啡酰基奎宁酸成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著名藏药白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 var. albaHand. Mazz.的全株的水溶性部分通过硅胶、RP-8、Sephadex LH-20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咖啡酰基奎宁酸1~4 ,运用光谱和波谱方法, 分别鉴定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1)、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3)和4,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4). 应用2D NMR图谱, 对其氢和碳的化学位移进行全归属, 并报道1, 2在氘代甲醇和氘代二-甲亚砜两种溶剂下测定1H和13C化学位移. 4个化合物都是首次分离自刺参属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