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优化租户组合是提升购物中心租金收入的有效途径.以长三角和珠三角5个城市6家购物中心的457家商铺作为研究对象,对商铺种类的租户组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中国实际,将商铺种类划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和非主力店.实证结果表明,这三大商铺种类是异质性的,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租金水平显著低于非主力店.借助于租赁的规模经济,规模越大的商铺获得的租金折扣越多.商铺位置对商铺租金的影响总体较为显著,但在不同商铺种类之间差异较大.因而,有必要对这三大种类的租户进行有效组合,以实现购物中心整体的最优化运作.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明确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由城市的边界和门槛转型为城市的主体和纽带,沿江区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增长空间。研究聚焦杭州市主城区沿江区域,分析其发展现状;从岸线功能、开发规模、交通出行等角度分析发现,沿江区域职住空间表现出低复合功能、大规模开发等职住空间失衡特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沿江区域职住空间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对钱塘江南北两岸的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沿江区域的评价结果表明,滨江区拥有较高的职住指数,较好的配套公服设施,较低的通勤时间与距离成本。最后,提出了制定钱塘江沿岸职住建设导则、确立钱塘江沿岸职住分布体系、优化钱塘江沿岸职住支撑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建设对住宅价格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基于特征价格理论,引入了空间经济计量学分析方法和模型,以杭州市轨道交通一至三期规划内的10条地铁线路和杭州市范围内2 393个住宅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空间效应,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用SEM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的指标体系经空间误差模型拟合后对杭州市住宅价格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2)处于不同建设阶段的地铁线路和站点对住宅价格的空间效应差异明显;(3)地铁站点在不同区间范围内对住宅价格的空间效应不同;(4)杭州市已通车轨道交通站点在1 000~1 500 m内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城市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新增人口的公共服务需求,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经济下行加剧了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利用2007—2018年我国285个地级市隐性债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债务规模与发债主体特征两个视角评估隐性债务对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机制。主要结论有:(1)隐性债务规模对城市空间扩张有显著正向影响,上期隐性债务规模的增加将推动当期城市建成区扩张。发债规模增加1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0.192 km2,“借债建城”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市空间扩张的主要模式。(2)发债企业数和发债企业质量对城市空间扩张有显著正向影响,发债企业数增加,且信用评级为AA+及以上,发债主体的比例提高推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加。信用等级高的发债企业越多,城市扩张能力越强。(3)发债企业数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发债企业数对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空间扩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地区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城市扩张的空间模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杭州市中心城区的多时相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建设用地扩张强度、空间自相关方法等,分析了杭州市1991~2010年间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扩张的空间模式及其演化.结果表明:(1)杭州市城区快速扩展,各街道 乡镇扩张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杭州城市扩张的“热点”方位变化大致为:城北-城西-多方位-城东,其变迁规律与杭州城市扩张模式的总体变化规律一致;(3)杭州市城市扩张的空间模式主要有边缘式、填充式、自发式和线性轴状,且随城市演化过程总体遵循以下轨迹:首先,主城表现为边缘式为主、填充式为辅的扩张;其次,外围自发式的扩张形成了副城;接下来主副城都表现为从填充为主、边缘为辅的扩张转变为边缘为主、填充为辅的扩张;而线性轴状扩张是沿交通线发展并贯穿整个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作为特殊的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景观、生态和土地利用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在对桥下空间类型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主城区为案例,对其目前利用的实态进行考察与评价,梳理影响桥下空间利用效果的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桥下空间利用的适用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交通影响下的江苏沿江地区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交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制,认为交通“廊道”、“可达性”等效应推动了区域城镇发展轴带以及中心城市的形成,并对城市势力范围进行重新划分,进而促进区域空间重构.对江苏省沿江地区交通未来发展情况做了简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交通发展背景下的沿江地区空间重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城市现代化,都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经济过程",而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则表现出更多的空间特征,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动,区域结构具有内生性的振荡,如何适时转变便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课题.以日本为例,探究区域城镇结构变动的内涵.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国际经济环境、产业区位、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变动所引致的空间变化.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公司(企业)的空间组织与效应、产业技术升级与区域城市空间等.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景点旅游流空间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重要旅游城市-杭州为例,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互联网旅游出行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研究了杭州市旅游流的空间网络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杭州市各景点趋于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市中心附近区域;西湖等景点中心度较高,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偏高,说明景点间中心度差异明显,客流量分布不均;杭州市区旅游流网络总体密度偏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以杭州市为样本,基于土地城市化转变过程中地价形态的动态扩展模型,采用Webmap空间技术,研究了土地城市化转变过程中价格的空间复杂性及城市形态的应激反应,探讨杭州市土地城市化转变过程中价格机制的响应.结果表明,作为土地城市化的重要外生效应,地价与土地城市化转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有序转化、规范和引导土地流转和转换、合理调整非农用地的内部结构,以及调控城市扩展和城镇数量等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平安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文明城市。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犯罪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法等GIS方法,分析2015、2017、2019年的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犯罪数量的空间格局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高密度和较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交通便捷、经济活动频繁、人员密集的老城区、商业中心及大学城周围居住区。犯罪危害程度在空间上形成龙城片区“单核心”的格局并未被打破,且高密度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与犯罪数量的空间分布相似,较高密度集聚区相对分散,较低密度集聚区渐呈“散点状”分布。(2)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均表现出显著的集中分布和空间集聚格局。二者空间集中差异逐渐加大,犯罪危害日趋集中的态势更强烈;空间集聚差异变化明显。(3)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随新区建设的发展,各犯罪热点区逐渐破碎化。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重合区位于呈贡区中部,沿城市主干道和地铁线路分布;犯罪数量热点区分布于学校、医院及商业中心附近;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分布于城郊乡镇、城中村、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施工工地等区域...  相似文献   

13.
运用1990~2015年浙江省6期土地利用数据, 使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等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 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在5个时期呈现“W”趋势, 从不同行政等级来看, 扩展速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2000~2005年是浙江省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城镇用地扩展速度的最快阶段. (2)从扩展强度来看, 浙江省在2000~ 2005年对城镇用地扩展最大, 其他时期基本维持稳定. 地势平缓的城市往往开发强度大, 丘陵地区的城市处于缓慢扩展阶段. (3)浙江省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特征存在波动性. 城镇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镇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 (4)浙江省城镇用地重心受到地形限制明显. 西南地区受到丘陵地形影响, 重心移动方向大多数与斜长的峡谷平行; 北部平原区域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变化往往受到经济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5)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规律, 可看出1995年、2010年、2015年主要倾向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2000年、2005年则倾向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省县域单元城市人口数据,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GIS等计量方法从时、空间角度分析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浙江省城市规模结构总体不断调整优化, 问题在于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稍显不足; (2)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发育经历了小城镇快速发展和大城市加速发展两个阶段, 杭州市的首位度也呈现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 (3)空间演变上, 沿海和内陆城市区域差异显著; 环杭州湾地区、温台沿海地区、金华—义乌地区日益显现出圈层集聚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会对地理可照时数模拟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为了分析DEM尺度效应对我国不同区域地理可照时数的影响,选取小兴安岭、太行山区、秦岭、青藏高原弧形山区、横断山区和东南丘陵6个实验区,基于3种空间分辨率的DEM和地理可照时数分布式模型,利用GIS的多层面复合分析功能,模拟了典型月份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理可照时数,定量分析了典型地形因子与模拟结果的关系,并探讨了DEM尺度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地理可照时数差异明显,1月、7月及其差异主要受剖面曲率、海拔、纬度、地形阴影和地形起伏度等因子的影响;(2)我国地理可照时数与典型地理和地形因子之间极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在0.610 0~0.804 3,正相关因子为海拔高度和水平曲率,负相关因子为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和地表粗糙度;(3)不同地形因子的空间尺度效应存在差异,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均非常敏感,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次之,海拔、地表粗糙度和地形阴影相对较弱;(4)地理可照时数模拟结果随空间分辨率的减小而增大,1月增幅在8.2%~38.9%,7月增幅在5.9%~17.6%,标准差和冬夏季节差异值均随空间分辨率的减小而减小,空间异质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各城镇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以慈溪市观海卫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题思考,分析工业型城镇的空间发展历程及特征,指出其存在以外延扩张式发展为主导、开发模式亟待转变、用地布局杂乱、缺乏有序引导、公建设施与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工业型城镇应加快城镇产业转型和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镇发展动力多元化;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注重城镇内涵式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品质,建设现代化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