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秦立振  张振宇  张坤  丁建桥  段智勇  苏宇锋 《物理学报》2018,67(1):18501-018501
分析了微型抗磁悬浮振动能量采集器中悬浮磁体的受力特性,发现了能量采集器的单稳态和双稳态现象,研究了能量采集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该两种稳态类型时的动力学响应特性.当能量采集器处于非工作的单稳态状态时,其动力学响应是在线性系统的基础上加入非线性扰动、幅频响应曲线向右偏转;热解石墨板间距越大,非线性扰动越强烈,右偏现象则越显著.当能量采集器处于非工作的双稳态状态时,其动力学响应比较复杂,出现倍周期、4倍周期以及混沌等非线性系统特有的现象.当能量采集器处于工作状态的双稳态状态时,其振动频率和外界激励频率保持一致,进行周期振动.该研究对抗磁悬浮振动能量采集器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提高能量采集器的响应特性和输出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谢磊  孙超  刘雄厚  蒋光禹  孔德智 《物理学报》2017,66(19):194301-194301
深度较浅的声源其辐射声波在陆架斜坡海域上坡传播时,在斜坡顶端会出现声能量急剧下降现象.利用射线声学模型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根据抛物方程声场模型计算的深海和浅海平均传播损失定义了"声能量急剧下降距离",定量分析了声源位置对该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源深度对"声能量急剧下降距离"影响较大,而声源与斜坡底端水平距离对其影响较小;当声源深度变大时,部分掠射角较小的声线最终能够达到斜坡顶端,致使"声能量急剧下降距离"增大,继续增加声源深度,将导致上坡声能量急剧下降现象消失.利用抛物方程声场模型对陆架斜坡海域上坡声传播进行数值仿真,结合"声能量急剧下降距离"的定义,计算并比较了声源位置不同时该距离的变化,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1064 nm激光抽运单模光纤受激喇曼散射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已有理论模型,利用1 064 nm 连续波抽运源在不同抽运光强下对不同长度光纤抽运所产生的受激喇曼散射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作了分析.研究发现:发生受激喇曼散射现象时,抽运光强和光纤长度发生兑换;能量红移现象普遍存在,包括同阶Stokes光谱内部和不同阶的Stokes光谱之间.抽运光强越大,能量红移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蒋华北 《物理学报》1986,35(6):792-796
本文从单粒子模型出发,导出了考虑相对论能量因子一级扰动量影响的色散方程。结果表明:当入射电子能量足够大时,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器出现频谱振荡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相对论能量因子的扰动作用。文中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表面等离激元与量子发射体间的强耦合现象通常通过散射、吸收以及荧光等远场光谱探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高度聚焦的电子束,电子能量损失谱能够实现亚纳米尺度的局域探测,可以更加有效地研究强耦合现象.本文在理论上分别模拟了银纳米棒、介质材料以及介质层包裹银纳米棒复合结构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得到了可以与实验结果比拟的银纳米棒表面等离激元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在上述复合结构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中观察到了谱峰的拉比劈裂,探究了银纳米棒尺寸对拉比劈裂的影响.分别在红外、可见光波段讨论了介质层的元激发与银纳米棒偶极辐射及高阶非辐射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间的强耦合现象,从损失谱的空间分布成像角度探讨了强耦合引起的杂化等离激子(plexciton)的形成.本研究对强耦合现象的进一步实验和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蓝其开  刘连寿 《中国物理 C》1993,17(10):934-940
利用三火球模型,对强子-强子碰撞中平均横动量和多重数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根据两个侧边火球贡献的变化,成功地解释了在ISR顶峰能量以下平均横动量与多重数关系曲线的斜率为负、并随能量的升高而增加、以及多重数低时平均横动量近似地与能量无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马正木  靳艳飞 《物理学报》2015,64(24):240502-240502
研究了二值噪声和周期信号共同激励下欠阻尼周期势系统的随机共振. 利用随机能量法计算了系统的平均输入能量和平均输出信号的振幅和相位差, 讨论了二值噪声对随机共振的影响. 发现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大, 平均输入能量曲线存在一个极小值和一个极大值, 系统出现先抑制后共振的现象; 同时, 系统信噪比曲线随噪声强度的增加出现单峰现象, 说明系统存在随机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8.
铪离子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铜基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SRIM软件对铪离子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铜进行了模拟。模拟了铪离子注入铜的核阻止本领、电子阻止本领、入射深度随能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注入条件下铪离子的摩尔浓度分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能量低于6 MeV时核阻止本领占主导地位,高于6 MeV时电子阻止本领成为主要的能量损失,并且离子注入过程中会出现能量沉积的Bragg峰和质量沉积区域较集中的现象,入射深度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提高腔靶激光能量注入率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星光Ⅱ”上测量了入射孔边缘镀CH膜的孔靶激光能量注入率,给出了注入率随入射激光能量和波长变化的经验公式,同时对堵口现象物理机理进行了一维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镀CH膜是增加激光能量注入率、提高腔靶辐射温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设计的脉冲光电子枪,研究了光电子束的能量分布,光数密度与激光强度的关系和光电子在电离区内的滞留时间。大部分电子的能量为光发射电子的剩余能量,但量由于电子的空间电荷效应,电子能量分布具有加宽现象。每个激光脉冲发射到电离区内的光电子数密度在10^9/cm^3以上。  相似文献   

11.
连续谱X射线在ICT中的能谱硬化修正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X射线ICT中,由于连续谱X射线源在穿过物质时,能量较低的射线优先被吸收,也即较高能量的X射线的衰减系数比较低能量的X射线的衰减系数小,射线随透射厚度增大,变得更易穿透,也就是发生了能谱硬化现象。如不加修正,必引起赝像。文中对能谱硬化现象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了在均匀物质中, X射线的衰减系数与透射厚度的关系, 提出新的能谱硬化修正方法和严谨精确的能谱硬化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枚 《物理》2006,35(11):927-931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一种活动现象.当日冕物质抛射爆发时,大量的等离子体物质从接近太阳日面的低日冕被抛出,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一部分这些物质和能量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可以造成短波通讯中断、卫星工作失常等破坏性现象.文章作者认为,是缠绕的太阳磁场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使这些日冕物质可以克服恒星的重力以及周边磁场的束缚抛射出来;而磁螺度在日冕中的不断积累,不仅为日冕物质抛射提供了能量基础,而且使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日冕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电磁辐射能量分布时,发展经典理论在解释实验现象时显得无能为力,创造性地提出了量子理论,用它解释了电磁现象。爱因斯坦于1905年推广了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  相似文献   

14.
 宇宙之中,从地球磁层、恒星大气、活动星系到类星体,到处都存在着等离子体,它们经常产生爆发现象.这种宇宙等离子体爆发的最普遍特性,是能量脉冲式的释放,以及粒子被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自制热机能量转化演示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简易材料设计和制作的热机能量转化演示仪,该演示仪可以用来演示热机循环的原理和能量转换的现象.能够方便地在课堂进行演示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热学理论课中相关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不断发展,19世纪物理学家焦耳的工作使人们认识到物体内能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那部分能量,建立了能的概念以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学习使学生对能量的认识从力学拓展到热现象,跨出了这一步,就容易理解电磁能、核能等,就能领悟能量的多样性,体会能量概念及其所遵循的规律在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整体X光透镜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高计数率探测器和低功率光源,在大的能量范围内,同时测量了整体X光透镜的传输效率和焦斑直径与能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透镜的焦斑直径随着能量的升高而减小;对04-5-10-5透镜而言,在高于5.8keV的能量范围内,透镜的传输效率随着能量的升高而降低,在低于5.8keV的能量范围内,透镜的传输效率随着能量的升高而增加。通过测量不同能量的X射线在透镜会聚光束中的空间分布,研究了短出口焦距透镜的光晕现象,光晕会导致透镜焦斑直径增大和传输效率测量值的增加。利用轴向扫描法研究了整体X光透镜出口焦距和能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会聚透镜的出口焦距随着X射线能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高能(MeVlamu)离子在固体中的能量损失主要用于激发电子。本文结合三类实验现象(固体径迹形成,高能离子溅射和薄膜基体粘着力增强效应),讨论这部分电子激发能在绝缘介质中如何转移为原子运动能量的模型机制以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能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些实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能(MeVlamu)离子在固体中的能量损失主要用于激发电子。本文结合三类实验现象(固体径迹形成,高能离子溅射和薄膜基体粘着力增强效应),讨论这部分电子激发能在绝缘介质中如何转移为原子运动能量的模型机制以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磁场的能量,是一个重要却又较抽象的概念。我们除了用自感现象的实验说明磁场具有能量,还采用下述的方法进行演示,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