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藏牧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牧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并举,以发展促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对西藏生态经济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破解牧区可持续发展难题的黄金时期,本文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推导了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并指出“以草为本、草业先行”、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农牧结合是我国牧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论文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巩固和加强草原保护力度、转移牧区多余劳动力和积极发展草产业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牧区作为一个具有特定生态意义的区域,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牧区32个旗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牧区整体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 56%以上旗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平均状态以下,仅5个旗县属于强可持续发展水平,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实现内蒙古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树立生态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把草原生态保护作为牧区发展的切入点,而且要加强牧区法规与制度建设,健全草原合理化流转机制和全面落实草原补奖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牧区全方位监理体系,确保基本草原红线,在建构牧区坚实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各牧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系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阐释构建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指标独立性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特点及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赋权,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西藏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缓慢、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是当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牧区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对此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章试图结合西藏牧区的实际,探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与加快牧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纵观全球,畜牧业发展与劳动者收入、生态环境保护、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完善的国家,注重畜牧业的整体协调性发展,借鉴其先进经验,能够促进内蒙古畜牧业的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草原保护红线关系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从生态发展角度探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草原保护红线的划定必须要因地制宜。在分析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提出了划定草原保护红线的基本保护方向,总结出红线的划定能够促进生态牧区的形成,逐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草原保护红线工程是以草原红线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为依据,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生态、产业、文化传承三大功能为基点,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涵盖多类型工程项目的一个复合系统,与中国牧区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入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民族四个方面全方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意义,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展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扶贫是改善民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消除贫困才能让所有的公民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最终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辽宁少数民族地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叠,扶贫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取得初步成果,但面临着扶贫资金不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扶贫金融组织功能异化、扶贫创新遭遇瓶颈的问题。结合问题,提出充分利用和发挥政策性金融与扶贫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争取与优质企业集团合作开展PPP项目;以成熟景区做引领,带动贫困村旅游开发;借助互联网络,提高贫困地区资源物产知名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总体要求,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基本目标,从构建“大思政”格局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学科建设明确理论依托、优化教研机构规范平台支撑、推进实践教学关注问题导向和强化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等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定居东北为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金国、蒙古汗国、元朝、明朝、后金至清初汉族农民的不断迁入促进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至清末民初,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地带基本形成,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处理好农、林、牧,资源、经济的关系,才能使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新近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赋予了牧区建设和发展新的特点,使牧区建设和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结合这些特点,并针对牧区当前主要“三牧”问题,在对策上采取“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总纲”的主体思路,最终实现牧区生态良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乎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影响国家稳定统一的大局。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解决好环境和经济问题,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落实根本措施,落实具体方案。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良性运行自然—经济—社会这一复合系统,形成永续、全面、健康的局面,以此真正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