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填充柱反相气相色谱 ,基于 Hadj- Romdhane和 Danner所提出的扩散分子在色谱柱中扩散模型 ,分别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痕量的三种氯代甲烷溶剂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在聚异丁烯膜 ( PIB)中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溶剂分子在聚异丁烯中的扩散系数与体系温度和溶剂的分子大小有关。在相同温度下 ,溶剂分子睦菠 ,扩散系数越大 ;温度越高 ,扩散系数越大。同时对所测数据用 Vrentas- Duda自由体积扩散系数方程进行了探讨 ,发现对于 PIB/ CCl4 体系 ,采用预测型 Vrentas- Duda方程计算所得不同温度下的值与实验数据相符 ,而对于PIB/ CHCl3体系计算偏差较大 ,该偏差产生于预测方程中忽略了能量效应。  相似文献   

2.
多孔介质内的扩散有分子扩散和表面扩散两种。在吸附温度较高时 ,表面扩散可忽略 ,而在温度较低的吸附过程中 ,两种扩散均须考虑。Schneider和Smith[1 ] 曾用色谱法探讨了一种计算扩散系数的方法。他们认为等温吸附呈线性变化 ,引入了曲折系数 ,计算出分子扩散系数 (下称气相扩散系数 ) ,表面扩散系数 (下称吸附相扩散系数 )则由综合扩散系数减去分子扩散系数得到。文献 [2 ]则认为吸附过程非线性变化 ,服从Frundlich方程或Langmuir方程。从质量平衡方程得出相对吸附量方程 ,再求出各扩散系数。前一种方法将…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O_2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球形扩散模型给出了一种测定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固相表观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修正Warburg阻抗法),研究了LiMnO_2电极的交流阻抗和锂离子的扩散行为.研究表明,材料合成温度影响电极反应表面电荷传递和材料中的锂离子扩散特性.用熔盐浸渍法在500℃保温12h合成的LiMnO_2正极材料的锂离子表观扩散系数为1.49×10~(-10)cm~2/s.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激光光散射方法研究了具有特殊相行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共存]共混体系羧化聚苯醚和聚苯乙烯在UCST域内的不稳相分离初期分子量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分离初期动力学过程与Cahn理论吻合;随着分子量增加,表现扩散系数D_(a??)明显减小;该体系的表现扩散系数为10~(-14) cm~2s~(-1)数量级。deGennes管子模型可很好地描述不稳相分离初期大分子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5.
微孔中简单流体扩散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受限在微孔中的简单流体氩的扩散行为,考察了微孔类型、孔径、温度和密度对微孔中流体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微孔中流体的扩散系数均小于体相流体,并且随孔径的减小而减小,同时沿孔道或狭缝方向的扩散系数分量远大于沿孔径方向的分量,并且流体在通道型微孔中的扩散系数小于在狭缝型微孔中的扩散系数,温度和密度也是影响微孔中扩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正己烷为探针分子,采用基于常梯度自旋回波序列的核磁共振技术(CFG-NMR)研究了小分子在SiO2颗粒和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的SiO2/Poly(styrene-co-acrylic acid) (SiO2/PSA)复合颗粒中的扩散行为。根据双位点模型和分子交换的理论,采用两组份指数拟合实验得到的1H CFG-NMR信号衰减曲线,表明正己烷在SiO2颗粒和SiO2/PSA颗粒中具有两个相差一个数量级的扩散系数。在相同的扩散时间下,正己烷在SiO2/PSA颗粒中的两个扩散系数小于其在SiO2颗粒中的两个扩散系数,说明复合颗粒壳层的聚合物膜对正己烷的扩散具有阻碍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改变常梯度自旋回波序列中的扩散时间,发现正己烷在复合粒子中的扩散系数强烈依赖于扩散时间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铀酰在叶腊石表面的吸附和扩散。在碳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探究了温度对铀酰吸附和扩散的影响。碳酸根离子与铀酰存在较强的作用力,不同数目的碳酸根离子与铀酰结合会形成多种铀酰种态。在不同温度的模拟中,得到了UO_2~(2+)、UO_2CO_3、UO_2(CO_3)_2~(2-)、UO_2(CO_3)_3~(4-)四种铀酰种态和铀酰聚合物。通过原子密度图,观察了粒子在溶液中的分布情况。发现UO_2~(2+)+和UO_2CO_3容易吸附在叶腊石上,而UO_2(CO_3)_2~(2-)和UO_2(CO_3)_3~(4-)主要存在于扩散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碳酸根离子与铀酰配位,使得铀酰在叶腊石上的吸附逐渐减少。本文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铀酰种态的扩散系数。在扩散层中,各种态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而在吸附层中,UO_2~(2+)和UO_2CO_3的扩散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较UO_2(CO_3)_2~(2-)和UO_2(CO_3)_3~(4-)慢。但是在同一温度下,同一个吸附层或扩散层中,铀酰种态的扩散系数大小顺序始终保持不变:UO_2~(2+)UO_2CO_3UO_2(CO_3)_2~(2-)UO_2(CO_3)_3~(4-)。说明在碳酸根存在的情况下,UO_2~(2+)可能是主要的扩散形式。  相似文献   

8.
锂铅合金是非常有前途的聚变堆、聚变-裂变混合堆包层产氚材料,研究氚在其中的扩散行为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从氢在金属中扩散的宏观规律出发,依据平板模型初步建立了氚-锂铅体系的扩散模型,利用相关文献数据,探讨了不同研究方式、氚浓度、温度对扩散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这种扩散的微观机制.计算结果表明:造成研究结论之间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锂铅表面物理和化学状态的不同考虑;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氚浓度的升高引起扩散系数的下降,温度的升高引起扩散系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高温高压下黑云母中氩扩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云母在700—1000℃和0.5~2.0GPa温压条件下进行了氩扩散的动力学实验研究。根据不同扩散模型计算了各种温压下的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压力对扩散起明显作用,压力升高导致氩扩散系数降低、活化能增加,其作用和温度相反。计算了压力、封闭温度和冷却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推测在某种低温高压条件下,氩有可能进行从介质到矿物的反向扩散,使矿物获得过剩氩。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Recombinant human-like collagen,RHLC Ⅱ)在CM52树脂上的动力学行为,考察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分别采用简单线性推动力模型(液膜扩散控制时)和均相扩散模型(颗粒扩散控制时)研究RHLC Ⅱ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确定离子交换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并计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速率控制机理受转速和料液初始浓度的影响,在转速和料液初始浓度较低时,为液膜扩散控制(Film Diffusion Control,FDC);反之,则为颗粒扩散控制(Particle Diffusion Control,PDC);(2)以简单线性推动力模型拟合液膜扩散控制时的动力学数据,其线性关系良好,模型准确度较高;对于颗粒扩散控制的吸附,则以均相扩散模型拟合,求出有效扩散系数,模型较好地描述了CM52对RHLC Ⅱ的PDC吸附.(3)对于FDC,温度越高,溶液浓度越大,搅拌转速越高,外扩散速度常数越大,吸附越快;对于PDC,温度升高,有效扩散系数增大,吸附加快,料液浓度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徐坚  徐和昌 《应用化学》1991,8(2):16-19
本文用动态粘弹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了ClIIR/PS双组份接枝共聚物的相容性。讨论了共聚物相容性与微区尺寸、玻璃化转变的关系,以及共聚物的相分离温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DSC研究了分子结构对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柔性间隔基长度增加,T_g降低;当引入丙烯酸甲酯(MA)作为非晶共聚组分时,T_g降低;T_g真随MA摩尔百分含量增加而降低;当引入丙烯酸作为非晶共聚组分时,T_g升高。  相似文献   

13.
以玻璃化转变的热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相邻C原子的不同取代情况对主链化学键进行分类,假定化学键的刚性能具有加和性,从而对Gibbs-DiMarzio方程进行了修订,提出了新的Tg-序列结构-共聚物组成关系方程.新方程中包含不同三元组序列的摩尔分率和相关均聚物、周期共聚物的Tg,方程中的所有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到,没有纯粹的拟合参数,在共聚物的结构与Tg之间建立了直接而唯一的关系,因而此方程可以方便地解释各种共聚物Tg-组成关系曲线.如果二元共聚体系的周期共聚物或交替共聚物尚未合成,还可以通过该方程由无规共聚物的Tg-组成曲线对其Tg进行预测.将该方程应用到MMA-St、E-VAc无规共聚物,得到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The transitions of bisphenol A and phenolphthalein o|igopolysulfon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SC. It is found that both the oligomers have three transitions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230-550K)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strong dependence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two transitions, lower and higher than T_g, on the specimens' thermal history, i. e.,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heat-treatment, and their particular molecular struetur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se two transitions are morphological in origin arid are due to the disordering of relatively short range order of very small regions, and to the disordering of relatively well-ordered intraor/and intermoleeular segments, respectively. Equations for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_g and 1/_n for both the oligomers are given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5.
EC/C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C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稳定性;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溶液共混;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王湘  叶霖  张爱英  冯增国 《应用化学》2010,27(4):413-417
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与2-(2'-碘苯甲酰)-O-甲基丙烯酸乙酯(2-IEMA)自由基共聚制备了一种X光显影材料。1H NMR分析表明,该共聚物中2种结构单元之比与投料比吻合。GPC测得该共聚物的分子量随2-IEMA含量增加而降低。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2.3~28.0 ℃之间,与Fox方程计算值比较接近,而且随2-IEM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TGA测得共聚物的分解温度为250 ℃,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随BM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拉伸强度可达到7.46 MPa。X光显影性测试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显影性,显影效果随2-IEMA含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了苯并噁嗪/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三元共混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固化剂DDS含量的关系.随着DDS含量的增加,三元体系的交联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介于聚苯并噁嗪和苯并噁嗪/环氧树脂体系之间;但是三元体系的Tg却逐渐降低,当DDS的含量超过20 mol%时,低于聚苯并噁嗪的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结果表明,DDS对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都有很强的固化效果.通过测定体系的凝胶化时间,借助Arrhenius方程,判断三元体系的初始反应过程,推测了固化体系可能的网络化学结构.对各体系DMA曲线中损耗模量,储能模量和力学损耗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体系最终Tg受氢键相互作用、交联密度和网络规整性以及链段的刚性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氢键的类型和相互作用的强弱对Tg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溶剂诱导结晶(SINC)又称为液体诱导结晶,它是结晶性高聚物在溶剂(或包括其蒸汽)作用下,在低于通常Tg下诱导结晶,而在高于通常Tg时能加速结晶的现象。本文主要对溶剂诱导结晶的机理、动力学和形态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ly dispersed aerosols is studied.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diffusion dynamic approach, as it is the best way to determin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t shown that the probl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eps: directly measuring particle penetration through diffusion batteries and solving the inverse problem (obtaining a size distribution from the measured penetrations). No reliable way of solving the so-called inverse problem is found, but it can be done by introducing a parametrized size distribution (i.e., a gamma distribution). The integral equation is therefore reduced to a system of nonlinear equations that can be solved by elementary mathematical mean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requires an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i.e., measuring the dimensions of molecular clusters with radioactive sources, along with the activity of diffusion battery screens).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步法合成线性聚二氯磷腈(PDCP),并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线性聚二氯磷腈(PDCP)反应合成聚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磷腈,运用~1HNMR、~(13)C NMR、~(31)P NMR及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DSC和TGA实验表明该聚合物的T_g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