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使用电脑计算、记账(即实施会计电算化),相对而言,珠算这一传统的手工计算工具就位于其次。一些人认为有了能够高速运转自动进行计算的电脑,珠算应该消声匿迹了。一些学校取消了珠算课。笔者认为即使在计算机计算相对发达的今天,珠算也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在会计行业使用算盘的比例大大的降低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学习会计的人,都不再学习珠算技术,考会计从业资格的时候都选择了电算化。  相似文献   

3.
表6免升制珠算—用九珠算盘二升制珠算-—用四、一珠算盘或用五、一珠算盘(一、五盘算盘的倒盘)作代用盘。三升制珠算—用十二进三升算盘(三、二珠算盘)、十二进四升算盘(二、三珠算盘) 或二、五珠算盘作代用盘。四升制珠算—用十二进制四升算盘(二、三珠算盘)或用一、五珠算盘,二、五珠算盘 作代用盘。十进制珠算 {五升制珠算……用一、四珠算盘或以一、五珠,二、五珠算盘作代用盘。非十进二进制珠算一一用一珠算盘非二进制珠算算珠制….12、11‘eses.戈 珠算传统珠算(明清珠算)算…非传统珠算 {(现代珠算) 表71、在时期上,一般出现或通行…  相似文献   

4.
所谓珠算式心算,就是珠脑速算,或叫心算。它是以脑算盘图为工具,以数学理论为依据,用脑思维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珠算式心算就是在娴熟的珠算技术的基础上,珠算升华到脑算即珠算的高级阶段。珠算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映象——脑算盘图。人们利用这个“脑算盘图”进行加减乘除,平方和乘方等计算,可以神奇地提高计算速度。珠算式心算,是我国传统文化珠算的新发展,是我国珠算文化发展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台播出一节广告,屏幕上显示一架“算盘”,下面有一行文字“万能财务软件”。当时我看了以后,感到很奇怪。自古以来我国算盘是珠算的工具,根据《中国珠算大全》一书记载,“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由此可见,算盘作为珠算的硬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算盘作为珠算的软件,凡难以理解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珠算科技的不断创新,事隔三年以后,使我对算盘成为珠算的软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算盘珠动数出; 算盘在清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算盘和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珠算的继承和发展,是用珠算传奇辉映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繁衍的结果。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校园,但对珠算未做要求,结果长期以来,有些学校没有  相似文献   

7.
所谓珠算式心算,就是珠脑速算.或叫心算。它是以脑算盘图为工具,以数学理论为依据,甩脑思维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珠算式心算就是在娴熟的珠算技术的基础上,珠算升华到脑算即珠算的高级阶段。珠算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映象——脑算盘图。人们利用这个“脑算盘图”进行加减乘除,平方和乘方等计算,可以神奇地提高计算速度。珠算式心算,是我国传统文化珠算的新发展,是我国珠算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珠算式心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三节 珠算基础知识 一、算盘构造图 珠算式心算使用的算盘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普通珠算盘;第二种是珠心算算盘。它们的构造请看后面的图式。 (一)普通珠算盘构造图  相似文献   

9.
珠算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曾以其独特的计算功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近些年,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使用不仅把人们从繁杂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还给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财经专业的学生是否还有必要掌握珠算技术?珠算是否再有存在的必要?算盘是否也该进博物馆了呢?这是我国珠算事业发展面临的富于挑战性的问题,也是广大珠算工作者普遍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标志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珠算已进入世界优秀文化之列,此乃是国人之骄傲!珠算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由珠算发展成为珠心算,让传统珠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走向世界,得到广泛传播,是历史之必然。算盘作为我国第五大发明,珠算的载体被称为最古老的计算机。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半形象半直观思维状态,特点是好玩、认识事物直观。如果把算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系中珠协珠算史研究会委员,他在审计我国天文、历史史料中,注意到天文学家、历算学家精参通珠算,在进行精微计算时,把多架算盘接起来用或造专用多档算盘,并有81档算盘和上三下五珠算的实证。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中国算盘是最好的计算工具。文中把算盘与天文、历算联系起来,重新评价珠算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珠算的作用。1972年周恩来总理与李政道博士谈话中指出:“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1979年薄一波同志为《珠算》杂志创刊号题词时也指出:“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用算与与用电子计算札并不矛盾。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建没事业服务。”《珠算》杂志1980年第一期刊登了“陈云同志在杭州打算盘”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在珠算的授课中我十分强调算盘的摆放位置。因为,珠算要求准确、快速的计算,分分秒秒都应当节省。如果算盘放的不正确,会直接影响计算速度和准确率。许多教材中没有介绍和说明算盘应摆放的位置,我认为这是不太科学的,如果算盘在计算中放的位置不对,同样直接影响计算速度。 在成人教学中,我发现许多会计、出纳人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珠算?作为传统文化的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用数学理论做基础,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一门应用计算技术。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有5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我国是传统文化珠算的发明国,并素有“珠算故  相似文献   

15.
《珠算与珠心算》2014,(4):45-53
第一章珠算的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1.了解珠算的起源与发展2.了解珠算的国际化3.了解珠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4.了解算盘的结构与种类5.熟悉拨珠指法与握笔法6.掌握算盘的置数7.掌握珠算常用术语 【考试内容】第一节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一、珠算的概念 珠算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以数学规律为基础,用手指拨动算珠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珠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珠心算是珠算的创新发展形式,在当代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珠算也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算盘作为珠算文化和技术的承载物,它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计算工具,还是一份宝贵的社会财富。算盘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其本身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含义。在我们的日常语言表达中,和算盘、珠算有关的短语可真是不少,但直接带有“算盘”二字的短语好像就不多了。不过,没有关系,让我打打算盘,好好寻找。  相似文献   

17.
1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对珠算的要求 在我国现行使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没有对珠算作任何要求.算盘作为在中国发明的古老的计算工具,随着它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应用,人们对它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计算工具"的意义.在我国现行使用的<标准>中为什么取消了对珠算的要求呢?从新中国成立后,"大纲"的变迁来看对"珠算"要求的变化(表1)可知,<标准>对算盘的功能仍然仅定位于"计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周总理对李博士的回答,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关同志说出了令珠算界奉为经典的名言:"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总理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生前对我国珠算事业如此关心,早已成为我国珠算界的美谈佳话,他的关于"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从此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开拓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总理的指示高瞻远瞩、发人深省。"不要把算盘丢掉",告诫我们不要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1979年2月13日,中央财政部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中国珠算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算盘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创造,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保护中国算盘、传承算盘文化,我们任重道远。一、传承保护中国算盘,意义深远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议》是这样评价中国珠算的:“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运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珠算在我国计算领域里已有悠久的历史,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一种传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城乡和个体经济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不可能把这些零星的计算事务都网络进去,而算盘以其结构简单,易学易懂,计算准确之功能,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并且作为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