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苯并咪唑为母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L,考察了该探针的荧光特性及其与Fe~(3+)的络合方式.结果表明,探针L在CH_3OH/Tris(体积比为7∶3,pH 7.4)体系中,可从常见的金属离子中选择性识别Fe~(3+),方法的线性范围在2~20μmol·L~(-1),检出限为1.77×10~(-8)mol·L~(-1),Fe~(3+)与探针L的络合比为1∶1,除Cu~(2+)外,其他金属离子对于Fe~(3+)检测无明显影响,且在pH 3.0~12.0范围内能稳定有效地检测Fe~(3+).  相似文献   

2.
对患"红脖子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的咽喉、肝、肺和肠组织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发现4种组织皆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肝和肺最严重。从病鳖肺、肠和血液中共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DNA测序鉴定表明,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对10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和诺氟沙星对该菌的MIC分别为1.6、1.6、6.4、12.8和12.8μg·mL~(-1),其余5种抗生素抑菌效果不明显。利用牛津杯法对抑菌效果明显的5种抗生素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种抗生素的抑菌敏感度由低到高依次为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硫酸庆大霉素,浓度依次为128、64、32、16和8μg·mL~(-1)。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重瓣红玫瑰繁殖周期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山东平阴地区培育的一种重瓣玫瑰作为实验材料,利用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腋芽初代培养、继代培养、无菌苗的生根及移栽,探索其诱导、增殖、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比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重瓣红玫瑰诱导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S culture medium(MS)+6-苄氨基腺嘌呤(6-BA)1.5 mg·L~(-1)+萘乙酸(NAA)0.1 mg·L~(-1)+蔗糖30 g·L~(-1)+0.8%琼脂;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S+6-BA 2 mg·L~(-1)+NAA 0.25 mg·L~(-1)+蔗糖30 g·L~(-1)+0.8%琼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吲哚丁酸(IBA)1 mg·L~(-1)+蔗糖30 g·L~(-1)+0.8%琼脂+黑暗条件培养.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投加量对白芍水提液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微电泳仪等,探究壳聚糖投加量对白芍水提液絮凝率、分形维数、粒度分布、ζ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壳聚糖投加量为3.2 mL(0.31g·L~(-1))时,絮凝率达到最大值80.88%,此时总黄酮损失率为10.67%,上清液平均粒径为5.42μm,ζ最接近零电位,为-1.168 2mV,絮体分形维数为1.463;应用激光粒子测速(PIV)系统对絮体的沉降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沉降过程的数学模型,絮凝过程的最大沉降速度为0.324 1mm·s~(-1),当絮体特征尺寸在2.75~3.75μm时,絮体的沉降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渔业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水样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中性氧化铝填料吸附除杂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柱温40℃,流动相由5 mmol·L~(-1)的乙酸铵缓冲溶液(含0.1%甲酸)和乙腈组成,梯度洗脱程序,流速为0.3 mL·min~(-1)。质谱条件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内标法。结果表明,在标准溶液浓度为0.2~5.0μg·L~(-1)时,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和隐色结晶紫4种组分的质谱信号强度与浓度之间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8,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 ng·L~(-1)和5 ng·L~(-1)。在空白水样为5~100 ng·L~(-1)的添加浓度梯度下,4种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8%~109.5%,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说明该方法准确率高、重现性好,且定量限低,能满足对渔业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立基于氧化石墨烯的Spin-mini固相萃取小柱样品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贝类产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方法.样品采用V(甲醇):V(乙醇):V(异丙醇)=7:2:1振荡提取,经氧化石墨烯Spin-mini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大环内酯类贝类毒素-2(PTX2)、米氏裸甲藻毒素(Gymnodimine,GYM)线性范围为3.0~30.0μg·kg~(~(-1)),原多甲藻酸贝毒(Azaspiracids,AZA1、AZA2、AZA3)线性范围为0.75~10.0μg·kg~(-1),螺环内酯毒素(13-Desmethyl Spirolide C,SPX1)线性范围为3.0~40.0μg·kg~(-1),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 2,方法检测限范围为0.10~0.26μg·kg~(-1),定量限范围为0.28~0.81μg·kg~(-1).在贝类样品基质中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2.5%~115.7%,相对标准偏差为0.9%~14.3%.该方法具有操作时间短、有机溶剂用量少、灵敏度高、回收率和稳定性较好等优势,适用于贝类样品中多种脂溶性贝类毒素残留的检测与确证.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添加柠檬酸或乳酸对海州香薷生物量、抗性,以及吸收和转运镉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2mg·L~(-1))的Cd可以促进海州香薷的生长;添加柠檬酸或乳酸均能提高海州香薷对Cd的抗性和吸收量,且添加乳酸20μmol·L~(-1)时抗性最强,添加柠檬酸3mmol·L~(-1)时吸收能力最强;添加柠檬酸或乳酸均能有效提高海州香薷转运Cd的能力,且添加20μmol·L~(-1)的乳酸时海州香薷的转运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培养及大量扩增中国恒河猴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国恒河猴(rhesus macaque)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用含5%猴自体血清、1 000 U·mL~(-1)白介素-2(IL-2)和不同浓度唑来膦酸(1,5,10μmol·L~(-1))的OpTmizer细胞培养基进行培养,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纯度及表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含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培养基诱导第8 d时,1μmol·L~(-1)和5μmol·L~(-1)处理组的猴γδT细胞分别扩增至总细胞的91. 4%和93. 1%;5μmol·L~(-1)处理组表达CD56、CD69及HLA-DR蛋白的猴γδT细胞占总细胞的比例分别为75. 6%、75. 5%以及78. 0%;5μmol·L~(-1)处理组表达干扰素IFN-γ的猴γδT细胞比例为84. 8%。本研究通过优化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仅添加猴自体血清和IL-2即能有效诱导猴γδT细胞在体外的大量扩增,且培养得到的猴γδT细胞能够显著表达CD56、CD69、HLADR及IFN-γ,并具有较强的免疫激活和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给定N个线性方程的方程组Ax=b,(1,1)其中A为对称非奇异N×N的矩阵。解(1,1)通常采用迭代方法:X~(m+1)=Gx~(m)十g,m=0,1,….本文在H_1和H_2的假设下,给出SSOR迭代方法的误差界,即‖ε~(m)‖~2≤{(ω-1)~8‖δ~(m)‖~2-2(ω-1)~4(δ~(m),δ~(m+1)+‖δ~(m+1)‖~2}/D~2,其中D=ω~2(2-ω)~2(1-μ_1~2),ω为松弛因子,μ_1为相应的Jacobi迭代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ε~(m)=x-x~(m),δ~(m)=x~(m)-x~(m-1),x为(1,1)的精确解,x~(m)为第m次SSOR迭代解。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红霉素残留量.样品用改进的QuEChERS(快速、简单、廉价、高效、灵活和安全)进行提取净化,经乙腈快速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除水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测定.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上进行分离,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电喷雾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红霉素浓度在0.5~50μg·L~(-1)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6,定量限为0.3μg·kg~(-1),回收率为87.6%~96.1%,相对标准偏差为2.2%~5.3%.本方法操作简易、应用性强,适合水产品中红霉素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以及放线菌酮单独及组合处理龙须菜,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对分离到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子鉴定, 比较获得无菌龙须菜的最佳抗生素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100μg?mL-1氯霉素、100μg?mL-1氨苄青霉素及50μg?mL-1放线菌酮组合使用抑菌效果最好. 并从龙须菜的培养液中分离鉴定出4株细菌, 分别为鲁杰氏菌属(Ruegeria)、单胞菌属(Alteromonas)、Maribacter属和Fluviimonas属, 1株真菌为Urocystales或Fereydounia属, 其中鲁杰氏菌为龙须菜附生细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测定水产品中三苯甲烷染料和氯霉素类药物。样品用乙腈均质提取,中性氧化铝净化,氮吹至干后,乙酸铵乙腈溶液(1+1,v:v)定容,质谱仪分别在正负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三苯甲烷染料定量限为0.5μg·kg-1,氯霉素定量限为0.1μg·kg-1,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定量限为1.0μg·kg-1。三苯甲烷染料在0.25~5.0μg·kg-1,氯霉素在0.05~2.0μg·kg-1,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在0.5~20.0μg·kg-1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鳗鱼、小龙虾和鲤鱼样品添加7种化合物,在1、2和4倍定量限浓度水平回收率在61.5~119.0%范围内,RSD值在0.76~14.46%之间。方法改进了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实现了水产品中三苯甲烷类染料和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同时检测,可为实际检测提供高效、准确、可靠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呋喃唑酮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呋喃唑酮药饵多次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呋喃唑酮代谢物在血淋巴、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液=414.107×e^-0.092t+124.451×e^-0.005t,C肝胰腺=1625.563×e^-0.019t+125.700,C肌肉=120.434×e^-0.019t+71.579×e^-0.001t.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浓度在4h达到高峰,肌肉中药物浓度在2h达到最大值;最高峰时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药物浓度平均为570.6μg·L^-1、1948.6μg·kg-1和210.0μg·kg-1.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浓度的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7.497h、36.206h和36.48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2.525 h、1 000 479.217 h和505.637 h,总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55.775 L·kg^-1、17.16 L·kg^-1和161.574L·kg^-1.说明给药后呋喃唑酮代谢物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消除缓慢,残留严重,尤其以肝胰脏残留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粒径13nm的金纳米粒子,并利用对氨基苯甲酰胺(AMIDE)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得到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AMIDE-AuNPs)。实验发现,在一定的pH条件下,杀草强能诱导AMIDE-AuNPs聚集,金纳米粒子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因此以对氨基苯甲酰胺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为探针,建立了快速检测杀草强的比色方法。优化后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杀草强与AMIDE-AuNPs反应平衡时间3min,缓冲液pH=4.0。在优化条件下,检测杀草强的线性范围为0.10~0.90mg·L~(-1),检测限(LOD)为0.02mg·L~(-1)。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选择性好等优点,对实际水样中的杀草强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7%~108%,相对标准为1.9%~7.6%。  相似文献   

15.
以柠檬酸根同时作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采用化学还原法通过冷凝回流实验,同时还原HAuCl_4和AgNO_3,制备了粒径为50nm的金银合金纳米粒子并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在合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酒石酸作为识别分子,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水中Cr~(3+)的比色传感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Cr~(3+)有较好的选择性,检测Cr~(3+)浓度范围为(0.3~20.5)μmol·L~(-1),最低检测限为0.22μmol·L~(-1)。该方法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用于检测水中的Cr~(3+)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老龄的垃圾渗滤液经过生化处理之后仍然不能达标排放,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本文采用混凝/UV/O_3组合工艺对经氧化塘出水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探索了较优的组合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混凝反应阶段,当pH值为5、PFS投加量为1 200 mL(100 g/1 000 mL)、PAM投加量为1 000 mL(1 g/1 000 mL),COD去除率可达60.2%;在光化学反应阶段,当反应时间为60 min、pH值为9、紫外光照强度为3.8 W·L~(-1)、臭氧通气量为80 L·h~(-1),COD去除率可达79.1%。该组合工艺对水样的COD综合去除率为91.7%,最终出水COD值由1 560 mg·L~(-1)降低至130 mg·L~(-1),出水可接近GB16889-2008排放标准。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了混凝与光化学处理工艺组合应用的必要性,与单纯的UV/O_3光化学处理工艺相比,混凝/UV/O_3组合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提升了23.5%。  相似文献   

17.
将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的铸膜液与聚砜超滤膜进行复合,用环氧氯丙烷(ECH)交联,制备了一种新型荷正电复合纳滤膜.结果表明,该类膜呈复合结构,截留分子量为720;20℃时,膜的纯水渗透系数为12.6 L·h-1·m-2·MPa-1,对不同无机盐料液的截留的顺序由高到低为MgCl2,NaCl,KCI,MgSO4,Na2SO4,K2SO4.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高选择性和量子点的优良荧光特性,制备获得了对双酚A(BisphenolA,BPA)具有特异荧光响应的分子印迹-量子点纳米结构聚合物(MIP-QDs),并应用于痕量BPA的测定.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选择性分析等对获得的MIP-QDs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其对BPA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在此基础上获得的MIP-QDs最佳反应体系如下:水:乙醇=6:4 (V/V)、pH为5.0、Na Cl质量浓度3.5%.在最佳条件下, MIP-QDs在0.002~10.0 mg·L~(-1)时,抑制剂浓度与(F——0-F)/F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3,LOD为0.75μg·L~(-1).在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0.1,2.0 mg·L~(-1)时,回收率为96.8%~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7.4%.结果表明,获得的MIP-QDs对BPA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荧光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大气中微量的二硫化碳。在0.6900mol·L~(-1)乙醇-0.0970mol·L~(-1)二乙胺-0.0015mol·L~(-1)EDTA底液中,二硫化碳产生一灵敏的峰电流。峰电位为—0.64V(vs.SCE)。二硫化碳浓度在1.00×10~(-2)mol·L~(-1)~3.00×10~(-5)mol·L~(-1)范围内,浓度与峰电流具有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0×10~(-5)mol·L~(-1)。用本方法测定大气中的二硫化碳,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4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究了其对潮霉素的敏感度及原生质体的制备时间。在0.1 mmol·L~(-1)氯丙嗪和150μg·mL~(-1)潮霉素B共同存在的条件下,H4的生长被完全抑制;在酶解时间为3.5 h时,H4的原生质体有最佳的再生率33%。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UC18-hygB-LIP并转化至米曲霉H4中。在液态发酵条件下,脂肪酶活力最高的转化子的酶活力比出发菌株H4高10.16 U·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