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富勒烯(C60/70)—丙烯酸的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
自从研制出克量的C6 0 [1],其在超导光、电、磁、生物等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 .由于C6 0 只溶于几种非极性溶剂中 ,其使用受到限制 ,从而制备C6 0 的高分子衍生物一直被认为是C6 0 材料化的重要途径[2 6 ].文献 [39]报道 ,富勒烯与含双键的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可很方便地进行自由基共聚 ,得到富勒烯与烯类单体的共聚物 ,产物可溶于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 .但迄今为止 ,可溶于水或其它强极性溶剂中的C6 0 聚合物研究的很少[10 ,11],而C6 0 的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几乎未见报道 ,为此 ,我们采用自由基共聚制备了C6 0 苯乙烯 顺丁烯…  相似文献   

3.
富勒烯C60/C70的制备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了富勒烯制备化学的研究与进展,阐述了未来工业规模生产富勒烯的发展动向与前景,着重对有机合成制备C60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富勒烯C60、C70的超分子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富勒烯C60、C70与环糊精、冠醚、杯芳烃等主体形成超分子的进展和一些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浅谈富勒烯C60、C70发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的波谱学家H.W.Kroto与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两名教授R.E.Smalley和R.F.Curl合作研究,发现碳元素可以形成由60个或70个碳原子构成的有笼状结构的C60和C70分子[1],这一发现引起科学界特别是物理学和化学界的强烈反响,成为本世纪后半叶的重大科学发现之一.11年后,三位科学家因为发现C60并提出其分子结构模型而荣获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回顾C60的发现过程,应当承认,确有偶然性的一面,但从人类的认识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背景分析,C60的发现又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典型的接枝共聚过程 ,首先由变量相关函数的内涵规律出发 ,在Eu clid空间内拟Tchebycheff意义下的曲线模型 ,对共聚过程中的均聚部分作最佳逼近 ,由此可得到接枝单体浓度的变化规律 .其方法是以数据的回归模拟处理 ,而得到单体变化最切实的描绘 .在此基础上 ,处理了接枝引发过程 .继而在n维线性空间对链增长引为向量分析 ,利用Laplace变换进行递推处理 ,推出包括链转移的接枝链增长的动态过程表达式 ,由此可获得一系列接枝动力学的微观信息 .  相似文献   

7.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8.
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这两种不同极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嵌段共聚和无规共聚,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的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聚合过程中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成比例增加,多分散性指数变化不大.用1H NMR法测定共聚组成,Kelen Tudos法计算竞聚率.得到rSt=091,rBMA=032.  相似文献   

9.
C60与n—Bu3SnH的自由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富勒烯碳-60,碳-70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振时  朱果逸 《分析化学》1993,21(6):721-726
短短的几年,随着各种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的相继介入,以C_(60)和C_(70)为代表的富勒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跟踪最新进展,引文41篇,本文就其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Therecentdiscoveryofaclassofcarboncontainingmoleculesknownasthefulereneshasproducedaseriesofmaterialswithawideran...  相似文献   

12.
从模型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对自由基交联共聚合理论的模型:概率统计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基于逾渗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处理软件(maple)对经典的自由基二元聚合公式进行图形绘制,得到了二元单体之间共聚关系的三组图.一是二元单体的自由基共聚曲线图F1-f1,二是聚合物中单体平均组成(Fp)与投料单体浓度(f1)的关系曲线图,三是聚合物转化率(C)与投料单体(f1)的关系曲线图.通过二组具有代表性的共聚实例,分别是有恒比点的非理...  相似文献   

14.
15.
不饱和环状单体与烯类单体共聚所得的共聚物 ,已经或正在开发成一系列新的产品 .例如 ,水解后得到末端带有—OH,— SH,—COOH等官能团的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低聚物[1] ,用于制备新型聚酯和聚氨酯 ;与乙烯的共聚物可在细菌作用下彻底分解成脂肪酸或醇 ,可赋予聚合物生物降解活性 ;与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共混物 ,可用于制作高强度补牙材料[2 ] 等 .以前报道的不饱和环状单体与烯类单体的共聚反应 ,均为无规共聚 ,而且是普通自由基引发聚合 ,不能控制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很宽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杷来酸酐-苯乙烯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于70℃和低引发剂浓度(0.59-1.8×10^-3mol/L条件下,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的配比无关,生成无规共聚物;在高引发剂浓度(2×10^-2mol/L),随马来酸酐单体含量的增加,趋向生成1:1交替共聚物,温度的提高可以使生砀共聚物结构向1:1组成移动,当温度超过140℃时将生成无规共聚物,在本体聚合反应体系中,存在共聚反应和苯乙烯的均聚反应,而且随着的提  相似文献   

17.
Fullerene(富勒烯)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吸引了高分子界广泛的关注.迄今,已通过和自由基共聚[1]、活性自由基聚合[2]、阳离子聚合[3]、阴离子聚合[4~8]以及配位聚合[9~13]等诸多方法相结合制备出了种类繁多的富勒烯高分子衍生物.不仅如此,富勒烯家族的重要分支--富勒烯卤化物,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具有的新性质也甚引起人们的重视[14,15].  相似文献   

18.
The simultaneous gravimetric and dilatometric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kinetics of aqueous free radical crosslinking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AAm) and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 at different crosslinker ratios,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s. In this study, the ge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welling measurements and microscopic techniques. Based on the data,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deviation point of the results of dilatometric technique from those of the gravimetric one can be a new criterion for gel point. The monomer conversion and the equilibrium swelling ratio of the hydrogels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reaction time. Experimental data showed an inverse dependence of the critical gel point on crosslinker concentration. As the MBA/AAm ratio was decreased to 0.1?wt%, the product appearance chang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rate and critical gel point were studi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he equilibrium swelling ratio reached to its minimum value earlier. Besides, the hydrogel surface became smoother.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on the intramolecular free radical cyclization reactions mediated by diphenylsilane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