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汪苏  陈代璋 《化学学报》1996,54(4):398-402
在研究用不同金属催化剂生产单层纳米级石墨管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铁、镍不仅可以作为生产单层纳米级石墨管的催化剂, 还可以作为生产多层巴基球链的催化剂。本文将详细报道这种链的形成条件和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2.
何法信 《大学化学》1999,14(5):50-54
简要回顾了富勒烯的发现和研究进程,阐述了巴基球高度完善的结构特征和奇妙诱人的物理化学性质,展望了碳家族新成员及其衍生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总结了人类科学认识上的某些规律性和经引发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3.
多层碳纳米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弧光放电法制备了碳的巴基葱.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在高定向石墨(HOPG)和金(Au)基底上的巴基葱的行为和电学特性.扫描隧道谱表明,巴基葱的电学特性具有与单壁碳纳米管相似的非线性特性.较小尺寸的巴基葱呈半导体特性,尺寸增大倾向金属线性.AFM/STM图像显示,在HOPG和Au基底上的巴基葱能够聚集成二聚体.利用较小尺寸巴基葱的电学非线性特性,有希望构造纳米电子学的单电子器件.  相似文献   

4.
简要回顾了富勒烯的发现和研究进程,阐述了巴基球高度完美的结构特征和奇妙诱人的物理化学性质,展望了碳家族新成员及其衍生物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对未来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总结了人类科学认识上的某些规律性和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碳60(C60)[1]和碳纳米管(CNTs)[2]发现之前,人们知道碳通常显示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结构.自从C60和碳纳米管发现后,由于其独特的纳米结构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它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C60、巴基葱(多层碳纳米球)、碳纳米管和金刚石之间的转变是所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由碳的其他形式向金刚石转变的主要方法有:Meilunas等人[3]以C60和C70薄膜为基底气相生长多晶金刚石,C60和C70的稳定性和微平面结构在外界条件下,有利于金刚石成核和外延生长;Banhart[4]小组研究了在电子束辐射作用下巴基葱转变…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科学家使用富勒球(碳-60)制成的溶剂,研究出能防止记忆受损的新方法。 富勒球由60个碳原子组成,外型呈圆球状。俄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巴基球C_(60)、C_(70)纸模型的制作刘国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00875)自从碳的第三种结晶形态——被发现后,已有文章介绍过这方面的知识,为配合这方面的化学教育,这里推荐一种简单的C6。、C7。纸模型制作方法。首先在一个较厚的纸上画出由...  相似文献   

8.
武克忠 《大学化学》1998,13(4):46-46
C60类结构的数学推证另解武克忠(河北师范大学化学系95级研究生石家庄050016)1994年第4期《大学化学》刊登了林朝阳的“C60类结构的数学推证”[1]一文(以下简称林文),该文从纯数学角度,对C原子数为n的“巴基球”Cn的结构进行了数学推证。...  相似文献   

9.
巴基管嵌锂电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吴国涛  王春生 《电化学》1998,4(3):313-317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巴基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达到700mAh/g的容量,远超过了石墨嵌锂化合物理论容量。CVD巴基管电极经2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65.3%,尽管CVD巴基管电极初次充放电效率低,但经表面镀铜修饰后,初次充放电效率可提高到55.9%。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育》1997,18(Z1):13-17
第Ⅰ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1996年诺贝尔奖授予发现C60分子的两位化学家。C60具有空心的类似于足球状结构,在C60分子的球表面上存在共轭双键(类似1,3-丁M烯中的C=C—C=C),因而被称为巴基球或足球烯或富勒烯。现以富勒烯为它的正式名称。富勒烯及其化合物有很多优良性能,在催化、润滑、治癌、贮氢以及半导体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前景。1.富勒烯与金刚石、石墨的相互关系是()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碳的同位素D.碳的同素异形体2.…  相似文献   

11.
多孔聚合物微球被广泛应用在生物技术、医学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安全、色谱填料等领域,因此受到材料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超临界技术是一种廉价的绿色致孔技术,在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经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种子聚合、沉淀聚合等多种聚合方法合成聚合物微球,通过超临界干燥技术除去溶剂实现致孔,可得到高质量多孔聚合...  相似文献   

12.
以五、六元环结构存在的有机化合物自然界中的万物繁衍生息,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选择并造就了许多美妙的具有五、六边形的几何体作为永恒的造型。譬如老幼皆知的蜂房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室构成的[1],就充分利用了空间和材料。曾在1985年,英国Sussex大学的N.W.Kroto等人[2]在激光汽化石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富勒烯C(60)(或称巴基球、足球烯).一时轰动了全世单,并因此与R.F.Curl及R.E.Smalles共同获得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其结构最初就是由五、六边形拱顶的建筑物联想而获得.并用建筑师名字命名的。近十年内,又有Kratschm…  相似文献   

13.
甲壳胺与戊二醛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逸云  周骏  胡敏琴  施永寿 《有机化学》2003,23(Z1):344-345
甲壳胺是一种资源非常丰富的天然多糖化合物,其结构为2-氨基-2-脱氧-D-吡喃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彼此相连.由于它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功能,因而显示了很好的医用材料应用前景[1].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家都非常重视甲壳胺及其衍生物改性的研究[2,3].本文进行了以戊二醛作交联剂来制备甲壳胺纳米微球的研究,以粘度作指标,配合SEM检测,研究了戊二醛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对甲壳胺与戊二醛交联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锂钙硼玻璃(LCB)微球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原位转化反应,在常温下制备中空的羟基磷灰石(HA)微球,研究了玻璃微球的组分、磷酸盐浸泡液的浓度及热处理等工艺参数对微球的形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微球为晶型较好具有中空结构的羟基磷灰石,随着玻璃微球组分中CaO含量的升高,中空微球的球壁逐渐变厚,当CaO含量达到30%时,微球变为实心结构。磷酸盐溶液浓度较低时,中空微球的球壁容易形成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世界性的C_(60)与C_(60)(球烯包合物的符号尚未统一,目前文献中有C_(60)和xdC_(60)等记法,本文采用前一种)研究热潮,使长期以来在化学领域中倍受冷落的二十面体群,I_h变得日益重要。尽管目前只有La、U、K、He等少数元素被封装进C_(60)笼内,但科学家们已经预言:许多元素、甚至一些分子总有一天将填入C_(60)或  相似文献   

16.
聚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合成及其表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二乙烯基苯微球 ,研究了引发剂、稳定剂、单体 溶剂比例和溶剂种类对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窄的微球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内稳定剂、悬挂双键以及对位和间位二乙烯基苯含量随聚合过程的进行发生的变化 .测得的微球TG曲线表明 ,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7.
经化学改性的透明质酸不仅保留了天然透明质酸原本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还赋予了独特的理化性质,如抗降解性、粘弹性等。利用这一特性,可将改性后的透明质酸用于血管栓塞治疗肿瘤疾病。本研究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交联透明质酸钠微球栓塞剂,考察了透明质酸钠起始反应浓度、乳化剪切速度及油水相比例各因素对微球成球性、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特征,并对微球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交联透明质酸钠微球表面光滑、球形态完整,具有良好的抗压缩形变能力,符合微球血管栓塞剂的基本要求,为体内实验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尼龙1010球晶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尼龙1010球晶的转化。发现在降温过程中放射状球晶多转变成相同光性的环状球晶。升温时正环状转化为正放射状球晶;正、混合放射球晶部分转化为负放射状球晶;黄蓝两瓣球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与负放射球晶相互转变。多种球晶共存时,混合放射球晶可转变成两瓣、不对称四瓣和六瓣形放射球晶;正、混合坏状分别转变成不对称四瓣和六瓣形环状球晶;最后都以环状球晶熔化。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剂热法制得了一系列锰-二茂铁基配位聚合物微球,系统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规律,采用SEM、TEM、PXRD、EDX和FTIR等方法研究了微球的形貌、尺寸和结构等.发现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可使微球的尺寸约在4 ~9 μm范围内变化,提高反应物浓度可使微球从光滑的球形结构向核...  相似文献   

20.
尼龙1010环状球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尼龙1010环状球晶的生成条件、形态特征和光学性质,发现在等温结晶过程中只可生成环状球晶;在降温过程中可由相同光性的放射状球晶转变成正、负、混合光性环状球晶;在升温过程中正光性和混合光性环状球晶分别转变成不对称四瓣形和六瓣形环状球晶,负放射球晶可转变成另一种负环状球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