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利用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讨论了电流驱动效率和电流分布控制与等离子体参量及入射波谱的关系,强调了波传播在确定功率沉积分布区域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控制电流密度分布的方法,探索在HL-2A装置上实现中心负磁剪切位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段文学  吴斌 《计算物理》2011,28(3):438-444
对原有的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模拟程序进行改进,使之能够研究EAST上如何控制低混杂波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分布.在EAST非圆截面的平衡位形下,应用改进后的程序详细计算不同低混杂波功率谱、等离子体密度和温度分布对低混杂波功率沉积位置和电流驱动剖面分布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选取合适的低混杂波功率谱,等离子体温度分布和密度分布可以对功率沉积位置和电流驱动分布的剖面进行控制;调节等离子体温度分布可以很好的控制低混杂波近轴电流驱动分布和离轴电流驱动分布.  相似文献   

3.
应用改进后的低杂波电流驱动程序对EAST进行了低杂波电流驱动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发现,波注入位置、功率谱、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对低杂波的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剖面分布有很大影响。通过选取合适的低杂波功率谱、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可以实现对其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剖面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HL-1M感应与低杂波组合电流驱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结合HL-1M的基本参数,利用准线性的低杂波电流驱动理论和等离子体的电回路方程.研究了在控制等离子体总电流不变情形下欧姆感应和低杂波注入组合驱动电流的问题。结果表明,这一组合驱动方案对HL-1M装置的运行是可行的,其驱动电流分布可以通过改变低杂波注入功率、波谱形状、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密度以及总等离子体电流等加以控制。组合驱动的电流分布将优于欧姆驱动的电流分布,并可能抑制诸如锯齿振荡等一些MHD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进后的低杂波电流驱动程序对EAST进行了低杂波电流驱动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发现,波注入位置、功率谱、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对低杂波的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剖面分布有很大影响。通过选取合适的低杂波功率谱、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可以实现对其功率沉积和电流驱动剖面分布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利用低杂波电流驱动有效地控制了等离子体电流分布,并使等离子体约束性能改善。数值模拟与硬X射线测量结果均表明,低杂波的发射功率谱、纵场和等离子体密度对改变等离子体电流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在优化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参数的条件下,等离子体密度、温度分布发生了理想的变化。在电子和离子温度分布上出现了内部输运垒,同时等离子体的能量约束时间和粒子约束时间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海霞  殷雯 《物理学报》2008,57(5):2669-2673
采用Gurvitz等人直接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并结合数值计算,分析了驱动频率对周期耦合量子阱体系的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驱动频率小于耦合量子阱间的能级差时,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大,系统平衡时的电流增加,当驱动频率大于耦合量子阱间能级差时,随着驱动频率的增大,平衡时的电流减小.这样,通过控制外场驱动频率来达到控制电流的目的. 关键词: 量子阱 驱动频率 电流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HL-1M的基本参数,利用准线性的低杂波电流驱动理论和等离子体的电回路方程,研究了在控制等离子体总电流不变情形下欧姆感应和低杂洲入组合驱动电流的问题。结果表明,这一组合驱动方案对HL-1M装置的运行是可行的,其驱动电流分布可以通过发迹低杂流注入功率、波谱形状、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密度以及总等离子体电流等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进后的程序详细计算了不同径向扩散系数对低杂波电流驱动剖面分布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考虑径向扩散效应后,驱动电流分布变平展宽,电流驱动的分布随着扩散系数的增大逐渐向外层移动,由局域性分布演化成非局域性分布;驱动电流的大小和效率随着扩散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低杂波电流驱动中径向扩散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改进后的程序详细计算了不同径向扩散系数对低杂波电流驱动剖面分布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考虑径向扩散效应后,驱动电流分布变平展宽,电流驱动的分布随着扩散系数的增大逐渐向外层移动,由局域性分布演化成非局域性分布;驱动电流的大小和效率随着扩散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与等离子体平衡问题.考虑了感应电场,得到了自洽方程组,并把它应用于托卡马克工程实验混合堆电流驱升阶段的某一时刻,研究了该时刻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与MHD平衡。计算中采用了一个较宽的波谱,得到了电流与安全因子q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低混杂波电流驱动的准线性理论模型,研究了由于磁场的随机涨落而引起的快电子的反常输运对驱动电流分布和驱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径向扩散将使驱动电流分布变平和展宽,同时驱动电流减小。  相似文献   

13.
HL—1M低混杂波电流驱动中的径向扩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低温杂波电流驱动的准线性理论模型,研究了由于磁场磁机涨落而引起的快电子的反常输运对驱动电流分布和驱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径向扩散将使驱动电流分布变平和展宽,同时驱动电流减小。  相似文献   

14.
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反馈控制系统已经建成,并在HT-6B托卡马克的纯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中得到应用。通过实时调节微波注入功率,由微波驱动并维持的等离子体电流变比率被成功地控制住。实验中,在等离子体密度、纵场及水平位移均存在波动的情况下,得到了20hA的电流平台,其维持时间为加波的20ms脉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较简单的计算模型计算低杂波沿射线轨迹的能量沉积和电流分布。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不太高(Te〈1keV)时,边缘冷等离子体区电子-离子碰撞吸收的能量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电流驱动效率较低。提高中心和边缘电子温度,将较大幅度地增加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从而可解释为什么在小托卡马克中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比在大、中型托卡马克中小得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较简单的计算模型计算低杂波沿射线轨迹的能量沉积和电流分布。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中心电于温度不太高(Te<1keV)时,边缘冷等离子体区电子-离子碰撞吸收的能量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电流驱动效率较低。提高中心和边缘电子温度,将较大幅度地增加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从而可解释为什么在小托卡马克中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比在大、中型托卡马克中小得多。  相似文献   

17.
张公让  匡光力 《计算物理》2006,23(3):325-334
用隐含5点模式对二维Fokker-Planck方程进行离散化,调用NAG程序库中子函数D03UAF求解该方程,并将求解二维Fokker-Planck方程的code与波的射线轨迹code相结合,根据HT-7托卡马克装置参数,分别对有或没有IBW情况下的等离子体电流的全波驱动和在低杂波和离子伯恩斯坦波协同作用下低杂波的功率沉积分布、驱动电流分布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有IBW情况下的全波驱动电流分布比没有IBW时全波驱动的电流分布区域要广一些,而且驱动的总电流也大一点;在双波协同作用下,全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流空间分布随IBW的频率和n//谱的变化而变化;在两波协同作用下低杂波驱动非感应电流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HL-1托卡马克的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中,驱动效率对低杂波注入功率和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参数的依赖关系很分散。分析表明,其可能原因是驱动电流的计算不够精确,携带电流的快是电子相当的部分逃离等体后损失到也栏或真空室壁上,以及放电的重复性差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给定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下,从电子、离子的能量方程出发,根据不同运行模式下等离子体的热传导率不同,分别求出了中心负剪切模式,常规剪切H模式和L模式下的等离子体温度分布,然后通过求解波迹方程与相对论情况下的Fokker-Planck方程,分别计算了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和波功率沉积.得到在中心负剪切下,驱动电流最大,驱动效率最高,功率沉积和电流分布区间跨度大;在常规剪切H模式下,驱动电流较小,分布区间跨度比较窄,驱动效率相对较低;在常规剪切L模式,驱动电流效率最低,分布区间跨度也非常集中. 关键词: 托卡马克 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 中心负剪切 常规剪切  相似文献   

20.
采用1.5维的放电模拟程序TSC结合蒙特卡罗程序NUBEAM对使用中性束加热的EAST放电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典型实验参数条件下的中性束的加热及电流驱动效果。讨论了不同背景等离子体密度对中性束加热及电流驱动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性束的注入使得背景等离子体温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能驱动出一定份额的非感应电流;适当降低背景等离子体密度有助于提高中性束的加热及电流驱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