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singuonensis)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从受精卵到鱼苗孵化出膜被划分为31个发育时期;报导了胚胎各期发育所需时间。兴国红鲤在水体水温为22.39±2.44℃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共62小时又58分钟,胚胎发育所需积温为1519.2度时。本文比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室内培育的曼氏无针乌贼自然生产的受精卵形态和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成乳头状,平均卵长10mm,平均卵宽5.5mm,受精卵外被黑色坚韧而富有弹性的三级卵膜,成串聚集一起成葡萄状.胚胎发育分为12个阶段: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初具形态期、腕分化期、心跳出现期、色素出现期、内骨骼形成期、尾腺出现期、缘膜形成期、孵化期.其胚胎大小从卵裂期开始增长,卵裂期胚胎长(3.40±0.12)mm,胚胎宽(3.29±0.14)mm,到孵化出膜前胚胎长达(8.17±0.33)mm,胚胎宽达(7.17±0.33)mm,增大了2倍左右.初具形态期各器官开始形成,胴部、头部、腕部开始分化.在19~21℃水温下,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历时28~30d,初孵小乌贼仍挂着梨状卵黄囊,卵黄囊均长3.70mm,均宽2.75mm,在水中游动1~10min后就自动脱落,乌贼幼体一出膜就能喷墨,同时能开口摄食动物性饵料.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人工繁殖技术,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胭脂鱼人工授精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详细记录了胭脂鱼胚胎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胭脂鱼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可划分29个发育时期,在水温17.6℃~19.4℃条件下,胚胎发育共历时147.68h,发育积温为2572.65℃。出膜后,仔鱼经8d发育,鳔开始充气,第10天左右达到开口期。文中讨论了鱼类胚胎发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几种生态因子对管角螺孵化及稚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孵化密度、饵料种类、底质对管角螺孵化及稚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8~30℃,最适温度为21~30℃;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30×103ind.m-3,不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24×103ind.m-3,不充气初孵稚螺壳高与孵化密度负相关.稚螺适宜盐度为15~30,最适盐度为25~30;充气的条件下,培养适宜密度为1×104~5×104ind.m-3,培养最适密度为3×104~5×104ind.m-3;较佳饵料为缢蛏和菲律宾蛤子;较佳底质为细砂和砖瓦.  相似文献   

5.
硬壳蛤对环境因子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硬壳蛤稚贝及幼虫的生态习性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稚贝生存温度为3-30℃,以15-28℃较适宜;盐度适应范围为16.0‰-41.0‰;pH适应范围5.1-9.0氨氮对幼贝(壳长15-18mm)在pH=8时半致死浓度为96小时Lc50=10.97mg/L,安全浓度(SC)=2.31mg/L,此时非离子态氨96小时Lc50=0.823mg/L,安全浓度(SC)=0.0825mg/L,耐溶氧最低可测得值为0.48mg/L,稚贝营底栖生活,潜居砂质底,依靠水交换滤取食物,饵料以各种小型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为主,对种类无明显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孵化密度、饵料种类、底质对管角螺孵化及稚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8~30℃,最适温度为21~30℃;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30×10^3ind·m^-3,不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30×10^3ind·m^-3,不充气初孵稚螺壳高与孵化密度负相关.稚螺适宜盐度为15~30,最适盐度为25~30;充气的条件下,培养适宜密度为1×10^4-5×10^4ind·m^-3,培养最适密度为3×10^4-5×10^4ind·m^-3;较佳饵料为缢蛏和菲律宾蛤予;较佳底质为细砂和砖瓦.  相似文献   

7.
羊栖菜幼孢子体室内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栖菜是浙江海区重要的大型栽培海藻 ,幼孢子体室内培育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栽培所需种苗的质量 .海区栽培的羊栖菜成熟期有一定的规律 ,温度、盐度是影响幼孢子体的生长和附着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在 2 0℃ ,附着的适宜温度是 15~ 2 0℃ ,适宜的盐度为 2 2‰~ 2 8‰ .  相似文献   

8.
通过生物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胚胎和幼体不同发育时期的水分、总脂和脂肪酸的组成及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变化.结果显示,黑斑口虾蛄在胚胎和幼体的发育过程中,水的体积分数先降低,至原肠胚期开始升高,到第二相幼体期达到最高,之后又有所回落;脂类占组织干重的比率呈升高趋势,但分别在膜内无节幼体、第二相幼体和仔虾蛄期略有降低;脂类占组织湿重的比率呈降低趋势;花生四烯酸、EPA和DHA的体积分数都呈降低趋势.在胚胎及幼体发育过程中脂类及不饱和脂肪酸是作为能量物质被消耗并且与其组织、器官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体外培养及变态稚贝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纯水为对照,利用普通温控培养箱,在(24.0±1.0)℃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进行了15d的体外培养实验.结果显示:钩介幼虫排出体外24h内存活率显著下降为50.7%(p=0.006);A组(MEM高糖)、B组(RPMI1640)、C组(MEM 199)幼虫变态率分别为(7.5±3.9)%、(13.3±12.0)%、(42.1±10.0)%;D组(L-15)的幼虫变态率最高,为(66.1±3.8)%,极显著高于C组(p=0.007).相关分析表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与钩介幼虫变态率存在显著负相关(r=-0.886).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变态发育的稚贝形态观察发现:稚贝双壳表面圆形凹陷数量和深度比幼虫显著减少,双壳边缘外套膜增厚,在外套膜、斧足表面分布有大量乳状突起,但形态不同.体外培养稚贝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完成了变态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拟目乌贼受精卵长途运输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受精卵运输密度及运输时间对拟目乌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输密度对孵化率、幼体成活率、初孵幼体体重及卵黄完全吸收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各项指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运输时间对受精卵孵化也有显著影响(P<0.05),各项指标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建议运输密度为100~300 ind·L-1,运输时间为36 h以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观察了东方蝾螈胚胎发育期间体节中胚层的分节和玫瑰花瓣形结构形成的过程。东方蝾螈胚胎的体节中胚层分节始于分期21,随后以每个分期大约形成2对体节的速度向尾端进行,至蝌蚪孵化期结束。在整个体节发生过程中,成肌细胞经历了两次细胞重排运动方形成功能性体节。文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牛蛙蝌蚪变态发育中(Ⅰ、Ⅱ、Ⅲ期)肌肉总蛋白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10个与牛蛙蝌蚪变态相关的差异性蛋白.对10个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及数据库的检索后,发现了参与细胞分化及胚胎发育的锌指蛋白XLCOF22、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转录启动子RAP30和初期发育蛋白EGR2-XENLA.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哈图金矿成矿元素与共(伴)生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以及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显示:含矿石英脉中发育含CO_2的三相(V_(CO_2)+L_(CO_2)+L_(H_2O))包裹体以及富液相和富气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8?C~329?C,盐度0.7%~3.51%NaClwt%,成矿热液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其温度、压力随流体向上运移而明显降低.矿石中石英氧同位素δ~(18)OV-SMOW值为20.3‰~21.0‰,对应矿液中水的δ~(18)O值为8.6‰~14.8‰,具有变质水和岩浆水的混合特征.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CCA多元统计结果,认为成矿元素和共(伴)生元素按地球化学活性依次析出,形成了由下而上的尾晕元素组合→近矿元素组合→前缘晕元素组合的分带序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在两种新的池塘养殖鱼类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呼吸器官中寄生的13种单殖吸虫的感染率和强度的季节变化;发现广温性种类8种,适宜生长的水温至少在4℃—32℃范围内,喜温性种类5种,它们不能忍受低于11.6℃的水温条件,所有种类的寄生高峰期均在春夏两季;研究了其中危害较重的6种优势指环虫的感染强度逐月变化的特点;探讨了非专一性寄生的Dactylogyrus tendiculus A·Gussev,1955的感染强度、产卵率与鱼类寄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温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凡纳滨对虾养殖大棚内外池塘水温与气温的同步监测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池塘温度变化特征及水温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气温相比,池塘水温日振幅较小,日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滞后;晴天条件下水温与气温的日变化大于阴天;由于增氧设备的使用,池塘上下层水温温差较小,滞后不明显;与棚外池塘水温相比,大棚池塘水温变化平缓,受外界天气条件影响较小,日平均水温比棚外高出9.47℃,且能维持在30~33℃,为最适宜对虾生长的水温.利用水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及水温滞后效应分别建立了大棚内、大棚外池塘日最高和最低水温自回归模型,经Durbin-h检验及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对部分回归模型进行了修正,各模型的回归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平均相对误差均在5.0%以内.经验证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普适性,可用于池塘水温的预报.  相似文献   

16.
根据Hertwig效应,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对真鲷(Pagrus major)冷冻精子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未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的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无论是否经过冷休克处理都不能孵化出膜;经剂量为64.8~72.0mJ.cm-2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的真鲷精子与大菱鲆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初孵仔鱼表现出典型的单倍体综合征;受精和孵化水温为(14.5±0.5)℃时,大菱鲆雌核发育单倍体的冷休克二倍体化的最佳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水温和持续时间分别为受精后6.5min,-2℃和45min.至孵化后60日龄,雌核发育苗种的成活率为0.61%,仅相当于其半同胞对照的10%左右,60~180日龄两者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均达90%以上;14月龄前,雌核发育苗种的全长和体重均比半同胞对照要低,此后雌核发育苗种由于雌性比例较高而生长速度加快,至17月龄时其全长和体重与半同胞对照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和室外养殖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T1)和21‰(T2)的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幼蟹的蜕壳率、成活率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T0);摄食率随着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T1和T2组分别降低幼蟹饲料系数为15.38%和18.80%.芽孢杆菌添加显著影响胃、胰蛋白酶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但淀粉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室外池塘养殖结果表明:商品饲料中添加2‰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组(D2)平均产量最高,比只投喂商品饲料组(D1)增产14.4%;D2组起捕时蟹平均壳宽比D1组大3.4%.饲料系数方面,D1组和D2组差异不大.认为三疣梭子蟹养殖饲料中添加2‰的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褐菖(Sebastiscus marmoratus)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育苗水温12~17℃,5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仔鱼后期,36日龄各鳍鳍条形成进入稚鱼期,经57~62 d鳞被完整发育为幼鱼;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7.42%、66.01%和89.21%;水温对30日龄前的仔鱼生长影响不显著,平均体长增长率为(0.12±0.01) mm·d-1,30日龄后温度效应不断增大,平均日增长率(0.75±0.05) mm·d-1,其生长拟合方程为 Lt=0.0001D3+0.001D2+0.0123D+4.3919, R2=0.98;蛋黄可以部分代替轮虫,且存活率及生长速度与轮虫组无显著差异;育苗中发现第14~15天、第28~30天、第41~50天分别为褐菖育苗的3个危险期,死亡率以第1个危险期最高,达67.20%;针对3个危险期提出了加强早期营养供应,缩短卤虫投喂时间,增设底部和各水层隐蔽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盐度在三疣梭子蟹幼蟹养殖中的作用, 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盐度(10、15、20、27、35)来检验对梭子蟹幼蟹存活及蜕壳的影响. 结果显示: 盐度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幼蟹的蜕壳存活率以及其蜕壳周期的长短和蜕壳率. 盐度10、15组具有较高蜕壳存活率, 分别为(89±0.10)%和(72±0.10)%; 具有较短的蜕壳周期, 分别为(18.15±0.52)d和(17.51±0.73)d, 且蜕壳率也较高. 因此, 在三疣梭子蟹幼蟹养殖过程中, 可采取10~15的较低盐度获得较稳定的存活率及较短的蜕壳周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台湾泥鳅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于2017年9~12月对宁波市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池塘养殖的台湾泥鳅(3~6月龄)进行生长及形态参数测定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 台湾泥鳅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 体长(L)与体高(H)、体宽(D)、头长(E)的相关线性方程分别为L=6.3186H+0.0855(R2=0.9983), L=9.2335D+0.4164(R2=0.9988)及L=7.3853E-2.3784(R2=0.9963). 体重(W)、净体重(Wn)与体长的相关幂函数方程分别为W=0.087L3.037(R2=0.9647), Wn=0.0091L2.9606 (R2=0.9614). 以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台湾泥鳅的生长, 得出体重和体长的生长方程分别为Wt=42.69[1-e-0.3119(t-0.204)]3.04及Lt=16.23[1-e-0.3119(t-0.204)]. 台湾泥鳅属快速生长型鱼类, 每年的9~10月养殖水温适宜, 生长较快; 11月后随着水温下降生长减慢. 肝体比、肥满度随水温下降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而性腺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