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3^+和H4^+分子的几何构型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从头算法得到H3^+只有唯一构型,而H4^+则有10种不同的可能构型存在,其中包括D2h、D∞h、C3v、C2v等不同的几何构型。同时,计算表明H4^+和H4^+是不能稳定存在的,并详细地讨论了其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2.
用ab initio能量梯度法,在HF/6-31G水平下,对AlB3/AlB3^+原子簇6种构型32个电子态进行能量梯度优化,得到了相应的几何参数,总能量。同时还计算了部分较稳定构型的MP2能量及频率,从而得到该原子簇的性规律。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532nm激光气化MnCl2.4H2O固体产生气相团簇,(MnCl2)nMn^+,(MnCl2)nMnCl^+(MnCl2)nCl^-(n=1~12),以及溶剂化的团簇MnCl^+(MnCl2)n(H2O)m(n=1~7,m〈6)的机理,通过用飞行时间质谱考察团簇物尺寸大小与激光能量,激光与脉冲加速电场之间延迟的等关系,认为这些团簇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逐步生长的,并提出了正负团族离子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NH3)nH^+2团簇离子的产生及其结构的从头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激光多光子电离TOF质谱和分子束技术实验研究了氨团簇,测量到(NH3)nH^+2类型团簇离子,首镒观测到n〈4的该类团簇离子的存在。用GAUSSIAN-94程序计算这种团簇离子的结构,找到一种稳定构型,并与文献报道的有关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钒—硫团簇的形成和光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用激光直接溅射法产生钒硫团簇,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所产生的团簇离子的分布及紫外激光光解规律。钒硫二元团簇正负离子都是由周边硫原子包围团簇骨架而构成的,骨架是由数目大体相同的钒和硫原子组成,表示成(VS)n,它们结合紧密,构成了稳定的钒硫团簇的核心。稳定的团簇正离子为VnSn^+、VnSn^+^+和VnSn+2^+(n=1,2,…14)。VnSn^+团簇系列在n=2,4时具有很高的丰度  相似文献   

6.
紫激光作用下四甲基硅多光子电离TOF质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德恒  熊永建 《光学学报》1994,14(2):54-158
本文采用超声分子束技术,以飞行时间质谱仪,在396~387nm内的紫激光作用下对四甲硅进行了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研究,在较高在激光能量作用下检测到了Si(CH3)^+n(n=1,2,3,)、Si^+及C^+2等多种离子的信号,在较低的激光能量作用下只检测到了Si^+、C^+2等离子的信号,表明四甲基硅在不同激光能量作用下经历了不同的多光子电离过程。  相似文献   

7.
此文用从头计算法,在HF,MP2,MP3水平下,使用基组6-31G,6-31+G对SiO的等电子分析SiX^m(X=Be,B,C,N,F,Ne,m=-4~+2)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相应的平衡几何构型下的振动频率,对SiO分子,使用QCISD(T)方法考虑了不同水平下的电相关效应,并考虑了不同其函数6-31+G和6-311+G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分子的势能曲线都有稳定的极小值,并且键长与频  相似文献   

8.
依据排列通道量子力学(ACQM)的基本原理,对分子离子HD^+的核间距和基态势能曲线以及离解能De做了量论计算,得到了HD^+的核间距为2.0725ao,并求得HD^+按两种方式离解时的势能曲线,认为多数HD^+应按H^++D的方式离解。通过比较计算,文章认为HD^+比H2^+更容易激发和离解,也更不稳定。同时文章对用ACQM解决非对称的同位素微团簇的一般方法做了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465-485nm波长范围通过分质量激发谱研究了CS^+2的共振多光子解离。结果表明:在光子能量接近2.6eV及以上时,CS^+2R ^2π←X^2πg跃迁导致的1+1或1+2共振多光子解离分别产生碎片离子CS^2+和S^+而在更低的光子能量下CS^+2经由直接的2或3光子解离产生碎片离子CS^+S^+。  相似文献   

10.
CH2体系激发态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SCF,MCSCF,SOCI方法计算了CH2的基态和三个激发态。讨论了总量,稳定性,平衡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等性质。所得结果与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文献值相吻合,并且预言了一个新激发态c^1∑^+g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铁-硒二元团簇离子的产生和紫外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铁-硒二元团簇,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二元团簇的组份和光解规律。一组谱中组成FenXSen^+,FenSen-1^+和FenSen^-、FenSen+1^-是二元团簇的结构骨架和稳定组份。团簇正离子FenSen^+的紫外光解结果表明,光解产物主要为一级谱中丰度较大的离子,用密度泛函方法(DFT)优化了Fe2Se2^+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其光解通道,能较好地解释光解的  相似文献   

12.
H^+n团族形成的Guo氏理论与结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H^+n的形成,Guo清泉教授指出,可先以H^=离了为中心瞬时地分别与周转个H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中心氢核同周围氢核间的(n-1)个瞬时单电子键,这些单民子键围绕中心转动共振,从而使H^+吸引周围(n-1)个H原子形成H^+n团簇。  相似文献   

13.
此文用从头计算法,在HF、MP2、MP3水平下,使用基组6—31G、6—31+G对SiO的等电子分子SiXm(X=Be、B、C、N、P、Ne,m=-4~+2)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相应的平衡几何构型下的振动频率,对SiO分子,使用QCISD(T)方法考虑了不同水平下的电子相关效应,并考虑了不同基函数6-31+G和6-311+G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有分子的势能曲线都有稳定的极小值,并且键长与频率在HF、MP2、MP3水平上都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与实验上存在的稳定分子SiO相比较,可以预言NSIi-和SiF+比其它分子有较明显的成键可能性,所以,NSi-和SiF+有可能形成稳定的分子。  相似文献   

14.
在355、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研究了C4H5N-(H2O)n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二波长下均得到一系列C4H5N-(H2O)n^+及质子化产物C4H5N-(H2O)nH^+。355nm下可能存在双光子共振电离过程,使得该波长下吡咯母体及团簇离子信号较532nm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激光溅射的方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并囚禁了Cn^+(n=3,4,5)进而利用了子阱的质量选择存储和离子存储时间长等特点,在其中开展了C^+n同O2的化学反应研究,得到了反应物的速率常数和反应产物分支比,根据热化学计算,分析了反应进行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PH^0—1+1—3离解能和电离能的精确ab initio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PHn,PH^+n(n=1~3)及其一些构型反转过渡态的几何构型用MP2(full)/6-31G(d,p)解析梯度方法优化,同时在该级别上计算了分子振动频率和零点振动能,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Gaussian-94程序中最大的预置基组6-311++G(3df,3pd)和Dunning基组aug-cc-pVTZ,在冻结苡电子相关能(FC)与非冻芯模型(full)情况下,用高级别量比化学abinito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采用光学发射谱方法测量了TEA CO2脉冲激光辐射SiH4+CH4系统产生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中的发射谱特性,探测到了Si,Si^+,Si^2+,C,C^+,C^2+,CH,SiH,SiH^+,Si2和H的特征辐射,研究了含C,Si碎片粒子光谱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对OE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氨和甲醇团簇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激光多光子电离质谱和分子束技术研究和氨和甲醇二元团簇,实现观测到两个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CH3OH)nH^+和(CH3OH)nNH4^+(1≤n≤14),其产生是经过二元团族内的质子转移反应。同时也研究了氘代甲醇CH3OD和氨混合团簇,结果表明OD原子团中的D转移概率比CH3原子团中的质子转移概率大几倍。在HF/STO-3G和MP2/6-31G**水平上对氨和甲醇二元团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CH3相比OH中的质子转移更加容易,因为C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中要克服高度约120k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与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方法(CTMC)不同的方法,利用精确的量子力学氢原子的波函数,抽样氢原子中电子的位置及动量分布,而不是用经典轨道抽样的办法。仔细计算了H^+,He^2^+,Li^3^+,C^6^+,O^8^+,Ne^1^0^+,Si^1^4^+等全裸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中的电子俘获及电离截面,并给出被俘获后的电子在入射裸离子中的壳层分布图象,实际计算表明,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特别是俘获截  相似文献   

20.
刘俊业  郑荧光 《发光学报》1999,20(3):235-238
通过对ZnS:Mn^2+不同含量的钠硼硅玻璃发光和激发光谱测量,发现Mn离子可能占扭替位(Mn^2+)sub和间隙(Mn^2+)int两种格位。进一步的电子 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实验证实了这一判断,并从EPR谱人(Mn^2+)Sub,(Mn^2+)int和Mn团三种格位态的存在。观测到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HFS)常数随纳米晶粒径的减小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