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一种国内外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的无损鉴别方法。采集了国内外8个品牌的维生素C片共计40个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比较了完整样品以及粉末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连续小波变换技术消除背景干扰和基线漂移,基于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的变量筛选方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波数点,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存在着明显的背景干扰和基线漂移现象,且粉末样品的重现性要优于完整样品;单纯使用原始光谱无法辨别来自不同品牌的维生素C片;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提高模型鉴别能力;完整样品的鉴别准确率优于粉末样品,说明国内外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可能是辅剂和工艺上存在细微差异。通过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对国产以及进口不同品牌维生素C片的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粉末药品的无损定量分析,使用安体舒通粉末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未知样品,讨论了影响网络的各参数,使用了逼近度作为网络新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出了一种不同品种及掺假三七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分别采集景天三七、菊三七、血三七、田三七完整、粉末及掺假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单一和组合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干扰,筛选出最佳的预处理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品种以及掺假三七样品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结合主成分分析,采用原始光谱即可实现粉末及掺假样品的100%鉴别分析,而完整样品由于受到物理性状的干扰,其原始光谱数据的品种鉴别率仅为9.38%;而经连续小波变换预处理后可达93.75%。采用组合预处理方法可以进一步消除光谱存在的多种干扰,显著提高完整样品的鉴别准确性,采用去偏移 + 一阶导数、去偏移+连续小波变换以及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后,完整样品的鉴别准确率达到了93.75%。以上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有效实现对不同品种以及掺假三七的快速无损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应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无损快速鉴别料酒品牌的新方法.利用主成分分解法和小波变换法对料酒样品的同步荧光光谱信号进行了压缩处理,分别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数据的第一主成分和小波细节系数为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表明小波系数作为料酒的特征变量对料酒品牌分类正确率更高.利用偏最小二乘和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发了不同品种绿茶的无损鉴别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8个品种绿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比较了单一以及优化组合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光谱的影响,利用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CA)与有监督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分别构建了茶叶品种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对比单一预处理方法,优化组合预处理具有更优的鉴别准确性。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消除了茶叶样品大小不均造成的光谱散射影响,一阶导数预处理实现了变动背景的消除,减少了基线漂移的影响,突出了图谱中的有效信息,采用二者相结合的预处理方式并结合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法可实现较为准确的绿茶样品种类鉴别分析,准确率达75.0%。此外,采用有监督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处理原始光谱数据,可达到100%的鉴别准确率,但该方法需提供类别的先验知识。因此,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手段可实现不同品种绿茶的快速无损鉴别。  相似文献   

6.
扑热息痛片剂药品的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将近红外光谱 (NIR)法同计算机科学和化学计量学结合 ,实现了对样品进行无损非破坏性定量分析 .该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及所需样品少等特点 ,能够实现样品分析的时间同步、地点同步及无损非破坏分析 .为实现生产过程中即时、在线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1 ] .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2 ]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结合对扑热息痛片剂药品进行了非破坏快速定量分析 .用扑热息痛片剂药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数据、一阶导数光谱数据及二阶导数光谱数据分别建立了 ANN模型 ,预测未知样品 ,讨论了影响网络的因素 ,使用了新…  相似文献   

7.
以枸杞干果为研究对象,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与平行因子分析法、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枸杞定性鉴别模型。采用固体样品支架测得枸杞粉末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预处理后的三维荧光矩阵进行三线性分解得到2个主因子的浓度得分,然后将浓度得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建立枸杞的人工神经网络鉴别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待测样品进行预测,预测正确率为100%。结果表明,平行因子分析结合BP神经网络建立的枸杞产地鉴别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宁夏枸杞。  相似文献   

8.
基于独立分量和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多组分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方利民  林敏 《分析化学》2008,36(6):815-818
采用小波变换对光谱数据进行压缩,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提取近红外光谱数据矩阵的独立成分和相应的混合矩阵,再用BP神经网络对混合矩阵和实测浓度矩阵进行建模,提出了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神经网络回归(ICA-NNR)的近红外分析建模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独立分量数和网络中间隐层的神经元数对模型性能的影响,经优化后的ICA-NNR模型在相关系数与均方根误差两个指标上均优于直接用光谱矩阵作为输入所建立的模型。本方法用于玉米中水分、淀粉、蛋白质3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检验样品集的化学检测值与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淀粉r=0.971,蛋白质r=0.976,水分r=0.975。  相似文献   

9.
傅立叶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鹿茸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和OPUS/Ident软件,通过计算采集到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反映不同鹿茸样品间的差异,对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鹿茸进行了分类鉴别(Identification)。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繁琐复杂,主观性大相比,近红外光谱法能实现鹿茸的快速、无损和可靠的分析鉴别,为鹿茸的质量鉴别提供了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模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稻米镉含量是否超标进行可行性鉴别分析.本研究收集了120个样本,测定其镉含量值(合格49个,不合格71个).对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优化,确定了平滑,一阶导数以及自归一化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变量.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筛选了45个关键变量,并对上述变量的光谱吸收带进行归属.比较了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法、偏最小二乘识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K-最近邻法与簇类独立软模式法5种模式识别方法.确定采用偏最小二乘识别分析建模效果最好,模型训练集与预测集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8%与91.7%.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作为初筛方法可用于鉴别稻米中镉含量是否超标.  相似文献   

11.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近红外光谱预测汽油辛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BP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在汽油的辛烷值与其近红外光谱光谱吸光度的关系之间进行关联预报方面进行了研究。采用35个汽油实际样本数据,建立了利用汽油的近红外光谱光谱吸光度预测汽油辛烷值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所有辛烷值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计算误差小于1.55%。  相似文献   

12.
初步探讨了不同光谱采集方式对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烟草主要化学成分及建模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旋转方式采集光谱可以得到更多的样品信息,所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从模型的各项指标来看,总糖、还原糖和总烟碱的相关系数很高,说明化学成分含量数据和光谱数据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烟草样品主要化学成分的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药大黄的近红外光谱信息,采用最小二乘双胞胎支持向量机( LSTSVM)算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建立参数可优化识别模型,实现了对中药大黄的真伪鉴别.将实验材料98个大黄样品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于训练集60个样品采用留1/5法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以所选最优化参数结合训练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建立最优识别模型,对测试集的38个样品的真伪迸行识别,识别率可达97.4%.结果表明,LSTSVM算法是一种有效的识别方法,可依据中药大黄的近红外光谱对其真伪进行快速识别.同时,本研究将大黄样品6次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模预测平均识别率为93.4%,表明采用LSTSVM算法建立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李嘉仪  余梅  郑郁  李跑 《分析试验室》2021,40(12):1381-1386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不同产地茯苓块快速无损鉴别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8个不同产地茯苓块的光谱信息;通过单一及组合预处理方法消除光谱中的多种干扰;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软独立模式分类法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不同产地茯苓块的鉴别模型.结果 表明:光谱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背景以及噪声干扰;仅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光谱预处理的方法无法实现不同产地茯苓块的准确鉴别分析,鉴别率仅为14.1%;采用软独立模式分类法可显著提高不同产地茯苓块的鉴别率,采用原始光谱或去趋势预处理可获得最佳鉴别结果,鉴别率为54.2%;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时,用原始光谱即可得到最佳鉴别结果,鉴别率为91.7%.以上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可实现不同产地茯苓块的准确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市售鼠药样品成分各异且相对复杂,建立6种不同成分体系和9个不同样本容量的校正集,运用小波变换压缩鼠药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数据,结合BP反向神经网络算法对压缩的数据进行建模,考察校正集样品特性对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定量模型时,只要校正集样品中包含了与预测样品性质相似的样本,就能准确地对复杂样品进行近红外定量分析。当校正集容量分别为72和84时,模型预测结果趋于平稳。当校正集数量为96时,模型的最大相关系数为0.959 8,预测最小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93%和1.92%。  相似文献   

16.
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茶油真伪鉴别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近红外光谱透反射模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纯茶油进行真伪鉴别.收集并扫描了163个样品(合格97个,不合格66个),对样本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优化及有效波段筛选.在5750~6000 cm-1波段处,光谱经过平滑,一阶导数以及自归一化后,采用无监督学习算法即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将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和单隐层的反向传播网络(Back-Propagation Network,BP)联用并测定了鲜乳中4种主成分含量.用PLS法将原始数据压缩为主成分,取前3个主成分的14个数据输入网络,以Kolmogorov定理为依据,经过实验确定中间层的神经元个数为29,初始训练迭代次数为1000,建立了脂肪、蛋白质、乳糖、牛乳总固体4种主成分含量的预测校正模型.PLS-BP模型对样品4个组分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1、0.974、0.951、0.997;本研究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鲜乳多组分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同一果园的12棵果树上,在8月的4个不同日期各采集5个黄花梨样品,共采集240个样品。从每个样品上采集光谱数据。通过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和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光谱中与成熟度相关的特征并进行解析,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黄花梨成熟度的鉴别模型。从所得载荷向量图可知:1 SPCA能有效提取光谱中与成熟度有关的特征,其7个稀疏主成分分别反映了黄花梨的糖类物质、水分、色素和硬度等信息;2 SPCA-ANN的成熟度鉴别模型的预测总识别率为93.33%,高于PCA-ANN的鉴别模型的预测总识别率91.67%。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花生油中棕榈油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光谱经一阶求导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花生油中棕榈油含量的定标模型,并用交互验证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相关系数为0.9963,校正均方根(RMSEC)为0.937。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算法建立了不同共混比的ABS/PC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与共混比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校正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高分子材料共混比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