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正>本文以年遗传增益(△G_t)和期望遗传增益(G_t)为评定尺度,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最佳选择年龄(x_(max)),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早期选择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Ⅰ-69杨×小叶杨F_1无性系的早期选择年龄可早至定植后2年 (包括定植年龄),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在定植后3年(不包括定植年龄)。在这些年龄对无性系进行的选择能够代表轮伐年龄的选择,并且选择的遗传增益将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黑杨派新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Ⅵ.苗期年生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根据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异模式,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用Logistic曲线模拟各无性系的年生长特点,估测它们日生长速率最大的点和速生期天数。根据速生期对早中后三个时期的覆盖程度,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型式作了分析。以正交多项式逼近无性系增长曲线,对组成增长曲线的系数β_0,β_1,β_2检验结果表明:苗高增长曲线的差异在整体及阶段上均是显著的;地径增长曲线仅在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研究了黑杨派新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在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数、主根总长度和侧根数等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根力的广义遗传力在水培后各时期变化不大,表明生根力对环境条件是不敏感的。对主根总长度的动态变化用指数曲线加以逼近,准确地判明各基因型的生根特点。  相似文献   

5.
黑杨派新无性系木材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正>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微纤丝角在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的测验群体中均具有广阔的遗传基础,并且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表明选育一个密度大、纤维长、微纤丝排列紧密的优质材性基因型是可能的。木材性状株内变异模式揭示了树干利用率。基本密度水平变化呈“马鞍型”,是较理想的类型,纤维长度随年轮逐渐增大,平均纤维长度达到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中级长度标准;微纤丝角从髓心到树皮是逐渐减小的。三个性状在垂直方向的变异对树干纵向利用率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杨派新无性系研究——Ⅳ.树冠结构与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分别讨论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树冠结构各组成部分与生长的表型和遗传相关;利用通径分析具体剖析这种相关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不同F_1无性系的理想冠型;并据此计算生长选择指数,比较各种性状组合的选择效果。利用一个最合理的选择指数式对各无性系的生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通过苗期测定选出的几个优良无性系之所以能保持速生特性,是因为具有较为合理的树冠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分析了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方差分析表明,Ⅰ-69杨X小叶杨和Ⅰ-69杨X欧洲黑杨F1无性系的无性系效应、地点效应和无性系X地点效应均是极显著的。从各无性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指数,预测了它们的适应范围。这些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的关系在正方向上是独立的,生长和稳定性的关系是多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的关系大都也是多变的。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分析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干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度,结果表明对干形实行直接选择是可行的。为了充分挖掘干形改良的遗传潜力和为多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从树冠结构方面对干形实行间接选择的可能性。遗传相关分析提供了树冠各组成性状与干形的联系情况,通径分析具体剖析了它们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各F_1无性系干形改良的理想冠型。在比较不同性状组合的干形选择指数效果基础上,利用一个合理的选择式预测了各F_1无性系的干形。将干形选择效果与生长选择效果进行比较,具体评述了生长与干形同时进行改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正>Populus delioides Bartr.ev.‘Lux’(ex.I-69/55),和P. ×euramericana(Dode) Guinier ev.‘San Martino’.(ex.I-72/58)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不具有草本双子叶植物中的A型和B型传递细胞(transfer cell),但小脉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的某些结构-复合胞间连丝和壁旁体(paramural body)的形态是随叶片发育而变化,表明它们的发生与局部频繁的运输有联系。小脉筛管分子的分化是通过 P-蛋白体(P-protein body)的形成和液泡系的溶酶体作用,并伴之以高尔基体的分泌作用。I-69和I-72无性系后代实生苗叶小脉的超微结构有区别,似与生长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ED-120T电子密度计测定了美洲黑杨(Populusdeltoides Bartr.cv.‘Lux’(I-69/55))×欧美杨(P.euramericana cv.I-45)F191个新无性系的苗期气干材密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91个无性系的气干材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苗期气干材密度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杨树叶片SOD同工酶谱都具有较小迁移率的S带、中等迁移率的M带和较大迁移率的F带;S带为Mn-SOD,M带和F带为Cu、Zn-SOD.各无性系SOD同工酶谱都具有1条S带和1条M带,F带数目在各无性系存在差异;青杨和黑杨的F带为3条,白杨的F带为6条,亲缘关系较近的青杨和黑杨SOD同工酶谱较为相似,而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远的白杨SOD同工酶谱存在较大差异,SOD同工酶谱分析可应用于杨属植物的分组、无性系及亲缘关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杂种马褂木无性系插条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杂种马褂木无性系插条的生根类型,生根能力的遗传变异,母株的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结果表明:(1)插条兼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生根二种类型,大多数无性系呈现其中一种类型,少数无性系同时包含二种类型;(2)成年树和幼年树基部插条生根能力均存在较大变异性,而且幼年树比成年树的变异幅度更大;(3)扦插繁殖的母株年龄效应不明显,成年树的基部萌条具有很强的生根能力;(4)幼年树插条生根存在位置效  相似文献   

13.
对自河北省宁晋县获得的一个特殊毛白杨无性系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为一嵌合体。该嵌合体苗木的主要性状与毛白杨相似,但叶片略小,叶尖较尖;皮色为灰绿色,表皮可纵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平滑,另一部分有纵棱;皮孔分布均匀,菱形。该嵌合体扦插成活率远高于毛白杨(38.2%),达96.4%。扦插成苗后发生分离,其中88%为类似毛白杨,2.6%为杂杨,9.4%仍为嵌合体。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嵌合体及由此萌生的类似毛白杨的叶片和皮层,酶谱更接近于毛白杨;而由嵌合体分离出的杂杨酶谱与小叶杨类似。  相似文献   

14.
杨树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对水泡型溃疡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12个杨树无性系的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愈伤组织抗病性与植株水平的抗病性基本一致。来自感病无性系的愈伤组织表现感病;来自抗病无性系的愈伤组织也表现抗病。愈伤组织抗病性表达受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及比例、病原菌的接种量和接种温度影响较大;而接种方法、愈伤组织继代数对之影响较小。采用2,4-D浓度为0.5mg/1和KT浓度为0.2mg/1的MS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用1mm带菌牙签进行无伤接种控制接种量,接种温度在28℃时,愈伤组织能较好地表达植株水平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毛白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本文对位于中心分布区的毛白杨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试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和不同经营措施下的毛白杨林分的平均生产量,为营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毛白杨人工林的生物量受立地类型和经营措施的影响极大,立地类型相同经营措施不同的林分平均生产量相差三倍多,而经营措施相同立地类型不同的林分的平均生产量相差四倍还多。  相似文献   

16.
影响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生长的综合土壤-立地因子有:有效水分、物理性状、通气条件和土壤养分.综合土壤-立地因子由反映立地质量的土壤-立地子因子构成.通径分析表明:影响土壤有效水分的土壤-立地子因子主要是局域位置、地形条件和地下水位;影响物理性状的是质地与结构;影响通气条件的是经营水平;而影响土壤养分的土壤-立地子因子是速效钾和pH值.  相似文献   

17.
广东,海南普通野生稻58份样本中酯酯同工酶的酶带数从8到15条均有,酶谱类型可归纳为17种类型,相同谱型的酶带种类和数量相同,酶谱相似系数为1,亲缘关系最密切,相似系数0.9以上的植株亦很密切;0.8-0.89亲缘关系也很近。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荧光抗体染色、免疫酶染色及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对大肠杆菌F1987新菌毛抗原进行了检验,经可行性、特异性及对粪便标本检验等试验,表明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对F1987新菌毛抗原的检出。三种方法除均表现特异、准确外,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易分辨,但需具备荧光显微镜;免疫酶染色只需普通显微镜;Dot-ELISA可用眼观判定结果,但对病料标本需做一定的处理后才能进行检验。本次试验均采用了间接染色法,同时试验建立了三种方法对F1987新菌毛抗原的具体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