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林业竣  李艳梅 《化学进展》2022,34(8):1645-1660
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有6种亚型,由352~441氨基酸组成。Tau蛋白的错误折叠和聚集与Tau蛋白病(Tauopathies),如阿尔茨海默病(AD)密切相关。目前在临床患者样本中可检测到具有各种翻译后修饰的Tau蛋白,这些翻译后修饰可能是AD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Tau蛋白常见的翻译后修饰,尤其是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翻译后修饰,以及化学全/半合成制备具有特定位点修饰、均一的Tau蛋白的进展。通过回顾翻译后修饰Tau蛋白的研究,可以更深入理解翻译后修饰对Tau蛋白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阐明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诊疗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化学合成及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多糖,已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因此,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化学合成和修饰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化学合成和结构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化学修饰方法。  相似文献   

4.
钟卉菲  黄嫣嫣  金钰龙  赵睿 《色谱》2021,39(1):26-33
蛋白质泛素化是真核生物最普遍、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的信号转导、生长、发育、代谢等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泛素化过程的失调则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反应、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析和研究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构与功能,可望为认识生命、探索疾病调控内在规律和发现新的诊断策略提供重要信息。生命体系的高度复杂性,泛素化修饰位点、结构类型的多变和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等特点给蛋白质泛素化分析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亲和分离以其高选择性成为泛素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免疫亲和分离法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是最为经典的分离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泛素化蛋白质或肽段的富集分离。源于天然泛素受体的泛素结合结构域(ubiquitin binding domains, UBDs)可与泛素或多聚泛素链相互作用。UBDs和基于此发展起来的串联泛素结合实体(tandem ubiquitin-binding entities, TUBEs)已成为蛋白质泛素化功能研究的热门识别分子。各种多肽类化合物的发展也为蛋白质泛素化的结构和功能解析提供新工具。此外,多种亲和识别配基的联合使用,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分析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为认识生命体内的泛素化修饰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文对亲和分离方法在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也存在于虎杖、芦荟等药用植物中,是分布广泛的一种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表现为抗肿瘤、扩张血管、抗菌、导泻、利尿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本研究组的工作综述了大黄素的化学合成方法、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杂化聚合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性能独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含POSS新型杂化聚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涉及自由基溶液聚合、可控活性聚合、开环易位聚合、缩聚和配位聚合。  相似文献   

7.
C端用香豆素修饰的泛素分子(Ub-AMC)是研究蛋白质泛素化过程的重要探针.该探针分子的制备目前主要依靠生物表达结合化学修饰的方法,合成效率较低.本文使用多肽酰肼连接反应,发展出化学全合成Ub-AMC分子的新路线.该方法通过N到C顺序两次连接实现了目标分子的组装,再通过自由基脱硫反应得到天然结构的Ub-AMC分子,有望实现较大量的合成.通过酶学活性实验,证实了通过新方法合成的Ub-AMC具有预期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对维持和调控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是多种蛋白质的功能活性位点,参与诸多生理过程。此外,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翻译后修饰也扩展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随着化学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基于活性的蛋白表达谱(Activity-basedproteinprofiling,ABPP)分析技术在探究蛋白质半胱氨酸及其翻译后修饰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蛋白质半胱氨酸的活性蛋白表达谱分析方法,讨论了针对蛋白质半胱氨酸及其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秋水仙胺半合成新方法;秋水仙胺;秋水仙碱;半合成  相似文献   

10.
以二氢杨梅素(DMY)为原料,经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和氧化成环反应半合成杨梅素,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确证。在最佳反应条件[DMY 1.624 mmol,H2O(30 m L)为溶剂,依次加入15%H2O20.68 m L和16%Na OH溶液5.5 m L,于35℃反应24 h]下,收率16.21%。  相似文献   

11.
12.
The attachment of ubiquitin (Ub) chains of various length to proteins is a prevalent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in eukaryotes. The fate of a modified protein is determined by Ub‐binding proteins (UBPs), which interact with Ub chains in a linkage‐selective manner. However, the impact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chain length on the binding selectivity of UBPs remain mostly elusive. We have generated Ub chains of defined length and linkage by using click chemistry and GELFrEE fractionation. These defined polymers were used in affinity‐based enrichment assays to identify length‐ and linkage‐selective interaction partners on a proteome‐wide scale.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ength of a Ub chain generally has a major impact on its ability to be selectively recognized by UBPs.  相似文献   

13.
Selective protein cleavage at methionine residues is a useful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ally derived protein fragments containing an N-terminal cysteine residue required for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Here we describe an optimised procedure for cyanogen bromide-mediated protein cleavage, and ligation of the resulting fragments to afford biologically active protei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dialkyl peroxides, peroxyketals, and peroxyesters was reali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in the molten state. Two radicals were produced: one to abstract a hydrogen to the polyolefin, the other to combine with such a macroradical.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Polym Sci A: Polym Chem 38: 2957–2963, 200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