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观测资料,通过系统分析的详细研究,发现了地下空体形态、地下产流量及汇流特性,最后提出喀斯特峰林洼地水资源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喀斯特峰从洼地石漠化试验区种植西番莲,通过定位试验结合西番莲光合指标、土壤物理指标、气候指标测定方法,研究西番莲对土壤及小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度试验以中等覆盖度的西番莲叶片积累的干物质量最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最高;在石漠化区种植西番莲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改良土壤孔性特征,通气透水性能增强;还可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环境湿度,在高温天气起到显著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土地利用与人口聚落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喀斯特峰丛洼地地区,每一个洼地都与周围的峰丛构成封闭的独立系统,辐聚型的物质运动导致系统内物质空间分布呈现独特的垂直同心环带结构。受地形和物质(主要是土壤)分布状况的制约,土地利用有洼地与峰丛的差别,而瘠薄分散、面积狭小、比例较低的有效土地,则使系统生产能力偏低,严重制约了人口密度的增大,使该区域人口空间聚集度低,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不易形成和发展,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待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土地贫脊 ,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 ,环境容量低 ,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 ,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土地承载力的耕地承载力部分进行了估算研究。研究表明 ,仅从耕地承载力来看 ,该区目前的总人口数已经超过了该区的耕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雨水资源有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资源是总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其派生资源.雨水资源利用是水资源的直接利用,是减少蒸发和渗漏等水量损失的有效利用.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区是湿润气候区内的特殊干旱缺水区,该区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过程有别于非喀斯特区,水资源利用开采应按其水循环规律和水资源过程,采用不同利用模式及其系统组合,提高雨水资源直接利用率,缓解干旱缺水程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地理形态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研究,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LST)及地形坡度数据等,结合Arc GIS工具的模型构建器(Model Builder)可视化空间建模,建立了"一键式"遥感自动提取峰丛洼地地貌模型。运用分形理论,计算洼地斑块周长—面积关系,分维数和稳定性等指数,揭示峰丛洼地空间结构特征。实验表明:(1)通过运用集成NDVI、LST及坡度数据综合算法,能够有效增强地物图像的特征差异,从而区别峰丛和洼地的影像特征统计值,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单元阈值自动选取,提取精度为82.32%;(2)研究区洼地斑块周长-面积的关系为y=0.681x-0.002,二者的相关系数R2为0.901 7,周长和面积的分维数D=1.362,表示研究区图斑镶嵌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毕节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内石生苔藓植物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该研究区共有苔藓植物20科41属66种,其中苔类3科3属3种,藓类17科38属63种.优势科5科,优势属7属,仅含1种的科有5科,仅含1种的属有26属.该研究区石生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分布为主,共4...  相似文献   

8.
黔南曹渡河流域峰林喀斯特位于黔桂地貌斜坡地带,具有典型的环境系统演变结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石峰和洼地的有序动态结构性质。以六洞峰丛浅洼、卡罗峰林谷地和西凉峰丛深洼为代表,通过对石峰和洼地分形动力学指标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从卡罗峰林谷地、六洞峰丛浅洼向西凉峰丛深丛深洼演化,地貌格局早期以南北向为主,逐渐向南北、北东、东西向多种复合构造地貌转变,流域地貌呈现阶段性。 2.石峰正地形分维数为1.823(卡罗)——1.877(六洞)——1.898(西凉)正向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自然灾害及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实际调查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农业自然灾害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化学性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贵州省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石漠化等级表层土壤(0~15cm)化学性质,包括pH值、有机质、全N、水解N、全P、有效P、全K、速效K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石漠化等级pH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水解N、全N除强度石漠化阶段较高外,潜在石漠化到中度石漠化阶段呈递减规律;强度石漠化阶段有效P、速效K含量最高,全P含量最低,有效P、全P在其他石漠化等级下无显著差异(P0.05);全K、速效K变化较为复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溶蚀,以及崩塌、堆积等作用下形成。贵州兴义的锥状喀斯特地貌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其中的西峰林主要由纳灰的峰林盆地和西侧连片的峰丛洼地构成。按照Davis地貌演化学说,峰林出现的时间较峰丛晚,但是纳灰峰丛和西侧峰林却毗邻发育,很难以此学说进行解释。本文从岩性、构造,地势及水文因素上进行分析发现:能量的差异性输入才是同一地区出现地貌同期异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产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从地貌形态结构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及汇流机制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喀斯特流域结构的水文特点,提出了喀斯特峰丛洼地(谷地)流域的产流量计算模式和地貌水文汇流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的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峰丛洼地土壤侵蚀与土壤养分流失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该地区不同土壤养分流失之间的空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总量为1 950.21×10~4 t·a~(-1),占研究区国土面积的76.75%。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南北两侧向西中部变化的条带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因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等养分流失总量为57.76×10~4 t·a~(-1),其中SOC、TN、TP和TK的平均流失量分别为38.13、1.18、0.16和6.00 t·km~(-2)·a~(-1)。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变化整体上是随侵蚀等级增加,侵蚀面积和侵蚀量逐渐减少而平均侵蚀模数增加的过程,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差异决定了土壤养分流失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候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通过对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与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的对比研究,得出决定喀斯特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首要自然因素为土壤条件,其次是热量条件,再次是水分条件,最后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平塘县林地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平塘县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结构、GDP增长率和森林覆盖率是限制该区域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2)研究区的森林结构需求指数(0.5946)>经济需求指数(0.3359)>森林功能需求指数(0.2267)>社会发展需求指数(0.2260);(3)研究区森林生态承载力值为1.3832,处于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盆地区的清镇红枫湖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运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检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研究区土壤性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石漠化发展的物理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表现为:经果林草地国家天然保护林耕地封山育林灌草丛撂荒地,经果林是示范区毛管持水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介于0.6~1.27 g/cm~3之间,土壤容重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主要受人为干预影响较大;土壤总孔隙变化规律为:撂荒地耕地灌草丛封山育林国家天然保护林草地水田,撂荒地、封山育林地的非毛管孔隙比例较高,占总孔隙的34.45%~55.4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 H值在7.3~7.8之间;国家天然保护林和封山育林地的总氮含量较高,土壤相对肥沃,土壤总钾含量均值在2.734 3~9.166 5g/kg。  相似文献   

17.
陈伟海 《广西科学》2000,7(4):289-292
广西来宾峰林平原区的岩溶含水层具有较成熟的三元垂直分带,即浅层岩溶带、中层和深层溶洞带;浅层带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匀,管道多呈网络状发育;含水层给水度大,透水性好,疏干和补给易于实现,具有较强的调蓄水资源能力。地下水开发构想是在枯水季节抽取超过天然径流量的地下水,获得需要的灌溉水资源量;雨季通过天然回灌,把含水层重新充满。开发地下水的关键是定井技术,主要有地质分析、蓄水构造分析、物探、核技术等方法,建议地质-物探-勘探方法综合定井。平原区常用的地下水开发工程有机井、大口井、辐射井、集水槽等,建议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合理采用。  相似文献   

18.
李雪  熊康宁 《科技信息》2013,(1):159-160,184
喀斯特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分布广、类型多。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我国喀斯特旅游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评价、喀斯特旅游开发、喀斯特生态旅游、喀斯特旅游扶贫、喀斯特旅游文化等,分析探讨了我国喀斯特旅游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峰丛洼地虽降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 000 mm以上),但特殊地质地貌结构导致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速度快,地表可利用水资源极其匮乏,人水矛盾极为突出。以喀斯特峰丛洼地发育极为典型地区平塘县为案例,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区域特征,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模型构建水资源安全度评价框架,筛选出27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熵权法,定量计算2005~2013年平塘县水资源安全度综合指数,并初步分析其水资源安全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平塘县水资源安全度整体状况不佳,但呈良好的变化趋势,水资源安全度综合指数呈增大的变化趋势,从2008年的-0.2161上升到2013年的0.1920;2008、2009、2010年水资源安全度隶属等级均介于一般与不安全之间,2011、2012年介于较安全与一般之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亚热带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石漠化作为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终极状态,正逐渐演变成继北方沙漠化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土地退化问题,石漠化相关问题研究当前已被提到国家目标的高度.文中根据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的几个研究中心及研究焦点问题,将其归纳为三大学派:环境地质学派、地表过程学派和人地关系学派.对从事各学派研究的主要代表学者及科研群体、关注热点、学术论点和已有的工作成果做了介绍,并对各学派最新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最后,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