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物理》2005,24(7):25-25
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秦克诚教授编著的《邮票上的物理学史》一书最近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通过邮票,从全新的角度对物理学史,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史进行了精彩、翔实、准确的叙述,它既是一本物理学史的参考书,也是一本集邮鉴赏和工具书.本书内容曾在《大学物理》上连续刊载,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本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有较高的集邮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全书彩色印刷,装帧精美,共有1700余幅彩色图片,收集了世界各国已发行的与物理学有关的邮票共2300余枚.本书读者对象为物理教师、学生、物理学工作者及集邮爱好者等.本书分为平…  相似文献   

2.
从教学顺序上看 ,本书是《新概念物理教程》中的第五卷 ,全套书各卷的编写和改革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但根据内容的特点 ,本卷更加强调用普通物理课的风格讲述量子物理 .本书不是“量子力学”教材 .本书由实验事实出发 ,从特殊到一般引入一些概念 ,较多地注重形象化和直观化 ,不追求逻辑上的严格性和理论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数学工具上 ,本书几乎从头起就运用狄拉克符号和矩阵来表示 ,采用了与通常量子力学中以偏微分方程为基础所不同的甚至颠倒了的讲述体系 .书中只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不涉及量子力学中许多基本而重要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3.
本书的作者是G.Burns和A.M.Glazer.前者是IBM的工作人员,后者在牛津工作,他们合写的这本书是1978年出版的.全书分七章,前五章介绍了固体科学工作者所用空间群的基本概念,后两章介绍了它们在国际X光结晶学表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这是一本有助于初学者理解结晶学的通俗易懂的好书. 全书每章开始都有小引(诗成名句),这些小引都有些哲理意义.这大概是近年来一些外国科学家所爱用的写作形式.每章的后面都附有习题,所有这些小引和习题,都值得认真阅读和思考.这样做收获一定不小. 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个优点,特提出供大家参考. 1.有助于阅读国…  相似文献   

4.
吴詠时 《大学物理》1999,18(12):43-47
当代理论物理突出的是对物理系统的整体性的(或拓扑性的)研究,在本世纪的最后二十多年,已经成为一个广大的和重要研究领域.本书的作者李华钟教授,是中国从70年代中期起就抓这一研究前沿的少数几个物理学家,这本书是这个领域的学术专著,它不祗包含了作者为国际物理学界认同的原创贡献,而且以作者个人的格调总结了这一宏大研究领域大部分的现状.历史上,物理系统整体性的研究自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开始;Aharonov-Bohm效应,磁单极和瞬子等等,然后主要由于对贝里相位及它的经典类属的认识,它渗入到几乎物理学的所有分支,经典和量子的.李教授曾经参与这些研究方向的前沿研究并作出了贡献.但在本书中他强调了所谓"简单的物理系统",把场系统和弦理论除外,正因为这一聪明的策略和十分清澈的表述,这本书使几乎一切物理学家,甚至那些未学过量子场论的,都容易读,使他或她能了解本书的主要部分,能欣赏物理整体研究的主调,另一方面,这本书覆盖了十分广泛的许多物理分支的现代课题,包括为高级读者适用的高深的场论拓扑研究.  相似文献   

5.
《物理》2021,(10)
正不久前,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学史专家V.M.别列赞斯卡亚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异口同声说朗道——一个不落俗套的人》(图1)[1]。在这本书里,作者刊出了30篇有关朗道的访问记录,其中10篇是作者本人2001年到2014年期间的访问记录,  相似文献   

6.
60年前埃尔温·薛定谔在英国都柏林三一学院高等研究院作了著名的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讲演,并随即整理成小册子,以<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为书题,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小册子在生物学界极负盛名,被称为"分子生物学中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意思是指这本书可看作分子生物学的开端,好像<汤姆叔叔的小屋>是黑奴文学的开端一样.在那个传统生物学占统治地位的年代,"这本书的出版给生物学增添了异彩".很多在生物学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如霍尔丹(Holdane)和克里克(Crick),都承认受到过这位具有高度独创性的缜密思维的物理学家在本书中提出的许多观念的影响;事实上,沃森(Watson)和克里克就是在薛定谔的影响下去分析遗传物质DNA的.正如彭罗斯(Penrose)1991年在本书前言中说"这本书一定会跻身于本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著作之列,它代表了一位物理学家力图理解真正的生命之谜的有力尝试.这位物理学家的深刻洞察力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组成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承国防工业出版社惠赐宋士贤主编的《工科物理教程(第3版)》(以下简称“本书”),遂挑灯夜读,先睹为快.多年来,本书的作者们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边试用边修改,筚路蓝缕,与时俱进,而今,历时十载,八易其稿,可谓“十年磨一剑”,又经海内名家马文蔚、徐绪笃等几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阿肯色大学的退休物理学教授阿特.霍布森(Art Hobson)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一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文科物理课程,并编写了教科书《Physics Concepts and Connections》.他的课程很受欢迎,这本书也极有特色,现在已出了第4版,在130多所美国大学中使用.由于这本书和他提倡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社会问题,2006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AAPT)授予他密立根奖(AAPT的最高奖之一).新版的中译本不久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北京大学秦克诚、刘培森、周国荣先生翻译)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科学的认知过程,一切知识来自实践并最终由实验检验,特别是"我们怎么知道"一栏尤见特色,反对一切迷信和伪科学;2)不用数学的概念式教学,除E=mc2外书中没有数学公式;3)教给学生最新的物理学,如对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粒子物理学中的大统一、弦假说、超对称、希格斯场等最新概念的介绍;4)讲授物理学的社会联系,对与物理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遍布全书,在介绍了有关的物理学原理之后紧接着讨论.这本书的许多内容是别的物理教材中找不到的.为了让读者先睹为快,让更多的老师们更快地了解国外文科物理教学情况,本刊从下期起将选载本书的一些有特色的章节.本期先刊登霍布森教授的《怎样才能提高一个国家的人民的科学素质》一文,作为以后选载的导读.  相似文献   

9.
正内容介绍:本书尝试剖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誉为"科学怪才、教育楷模"的费恩曼(R.P.Feynman)先生的多重性。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历数他的十大贡献、总结他的教学风格,学着像他那样思考和处理问题,即重视相关性、类比性和思想实验。本书结合普通物理的有趣案例,设计了10章:追本溯源,道破天机;逻辑分析,想象助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触类旁通,悟出真谛;他山之  相似文献   

10.
戈革 《物理》2005,34(7):534-537
迄今为止,在世界上用不同文字(丹文、中文、英文、德文、俄文)写出(和印出)的十来种“玻尔传”中,本书是篇幅最大和流传颇广的一种.仅此一端,就可以作为我们翻译和出版这本书的充分理由,因为这样一本书无论如何是有很大的正、反两方面的参考价值的.然而我们却不能也不愿说这是现有各种“玻尔传”中“最好的”一种,因为它固然有许多很独特、很重要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很根本、很严重的缺点.我们希望聪明的读者们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发挥书中那些优点来增进自己的学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分析和辨识书中那些缺点来锻炼自己的功力———我们认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