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错误一方面可以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对症下药;另一方面,错误也是正确的先导,错误在许多时候比正确更有教育价值,这正如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所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为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润物细无声她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教学艺术,也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一个以问题正确的解法帮助纠正错误解法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3.
尝试错误--学习的"催化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振嵘 《数学通报》2003,(9):36-37,46
1 问题的提出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现象 ,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数学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 ,在某些情况下却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 ,这样 ,一方面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 ,有利于对症下药 ;另一方面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有时错误比正确更具有教育价值 .正如当代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所说 :“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 ,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 .因此 ,在教学中通过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为学生提供以错误为源泉的学习反应后刺…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学习形式.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很大部分蕴含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展示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舞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注入研究性学习的生长激素,让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学生出现错误是参与学习的一种必然现象,教师对此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不管不顾;或不分析错误,直接印发答案;或在课堂上重点讲评学生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甚至给出多种解法,但不注意去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如知识、技能的缺陷,思维的片面等.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和优化.学生在解题中出错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现象,老师因势利导,剖析错因,鼓励学生讨论、探究和纠正,善用错解资源,生成动态课堂,必能促进有效教学.下  相似文献   

6.
徐进勇 《数学通讯》2010,(11):26-28
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生命中的财富.“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反应特别好,好像全懂了,但在做课外作业的时候错误却很多,在考试中也不能考出好的成绩.这就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与教师教学中的疏漏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数学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本文对一个错排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解题是检验与巩固学习的基础,解题中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解只是将正确答案呈现给学生,或做简要的分析与说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被动应付一下或象征性地订正一下,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错误形成的原因,更达不到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错误的目的.其实,纠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克服对数学的畏惧感,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知识.在过程中学会思考、在过程中学会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学习能力,从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细节决定成败.集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重要基础知识,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之中,并且作为一种数学语言和工具在其它数学问题中有广泛的运用,高考中属中低档题目,较为简单,但由于学生不注意细节,经常失分.现就集合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细节,能引以为戒,帮助高一学生轻松入门.  相似文献   

12.
“示错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示错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认知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数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把错误理解、错误解法等展现、暴露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去思考、讨论,去分析错因,并加以纠错,从而形成正确认识,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掌握解题方法的要领,避免学生走弯路或重蹈覆辙的一种授课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目的性原则、探究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示错教学的原则,把握好示错教学的时机、选择合理的示错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才能充分发挥示错教学独特的教育功效,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优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张云飞 《数学通报》2000,(11):30-33
本文所说的“两法”是指 :错误解法与正确解法 ;代数解法与几何解法 ;通法与特技 ;繁解与简解等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笔者以为 ;经常引导学生从错误解法到正确解法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解法与代数解法的转换 ;经常引导学生从通法到特技 ,从繁解到简解 ,即常架“两法”之桥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 在错误解法向正确解法的转化中培养学生能力虽然我们谁也不愿意在解题中发生错误 ,但解题出错的现象却不时发生 .尤其是当纠正过的错误 ,学生再错时除了学生自身的责任 ,教师也应检查自身纠…  相似文献   

14.
三角是高一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死记硬套公式例题,对公式的形成过程不理解,没有把握住三角的学习方法,有些教师也往往重结论轻过程,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习方法的点拨,至使一部分学生认为三角很难,因此在三角的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难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数学探究学习的条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考 《数学通报》2005,44(5):34-36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具有发现的性质,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学习过程必然成为探究发现的过程.事实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成为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活动,必须注意下面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这里是指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各类错误的有意运用和分析.针对学生由于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理解不够深刻全面而表现在判断、论证、计算及解决问题上的失误现象,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借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在“陷入”误区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从而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往往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检验,更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想对现有结论进一步引申.因此,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很有必要.现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进行数学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谨防切线概念的负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建祥 《数学通报》2005,44(6):35-36
在心理学中,学习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将学得的经验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迁移有正迁移、负迁移之分.数学学习中合理并正确运用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等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法,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有时会产生负迁移,这常常会使我们的学习误人歧途.如中学数学中的切线概念的学习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