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拓新疆特色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祖国边疆地区地域辽阔、地理结构奇特,民族风情淳朴,人文景观别致;充分利用边疆地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开拓边疆特色体育产业提供了独天得厚的条件,提出了如何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拓特色体育产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开拓新疆特色体育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祖国边疆地区地域辽阔、地理结构奇特,民族风情淳朴,人文景观别致;充分利用边疆地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开拓边疆特色体育产业提供了独天得厚的条件,提出了如何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拓特色体育产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结合现代民航空管领域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设计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给出了主干课程体系图,为加强工程教育、突出专业特色,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究一种既留得住“乡愁”,又能适应当代乡村居民实际生活需求与愿望的乡村人居环境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开展乡村中观空间系统研究,从“空间、实体与活动”这一反映村落空间肌理最本质的内容着手,上承宏观地理学,下启微观建筑学,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体系的无缝对接与整合;通过内外机制兼修,即自组织与规划发展控制双管齐下的策略实现乡村文脉传承与现代乡村人居空间环境发展的双赢.以金华曹宅古村落为例,具体阐述了理论发展模型之内容.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小型专题博物馆在国内外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针对宁波服装博物馆项目的设计实践,从地域文化、空间形态、展陈互动结合、传统现代结合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创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以沈阳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方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举措,发挥科研优势,加强教学管理研究,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良好耦合有利于乡村资源要素的整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得出浙江省整体及11个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借助耦合协调模型, 分析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 结果表明 (1)2011—2020年浙江省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处于波动上升状态, 耦合协调水平由低水平协调逐步过渡到良好协调; (2)浙江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属于乡村振兴主导型发展模式; (3)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都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4)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级市旅游资源丰度、旅游文化服务功能以及人才引入等是影响浙江省各地级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往往涉及到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两者的规划协调对促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州市白鹭谷旅游开发与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为例,剖析了两者在规划协调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框架,并从土地功能适宜性分区、村落-旅游体系有机聚合、延续乡村景观意境、社区参与、生态环境分级控制保护、联动合作机制与渐进开发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结合杭州市转塘镇双流地块农居点的规划设计实践,表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下的城郊新农居设计中,要尊重自然环境,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园归属感,从而提升人居质量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具有哲理和个性的聚落空间形态,以及现代江南特色民居做出一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情趣化设计、人性化设计三原则的研究,在参赛机器人的形象设计过程中加入比间艺术——皮影的成份,将机构功能与皮影的特征和谐的融合起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相结合,演绎了一出中国特色的机器人皮影戏.将西游记的故事予以新的包装和情节,赋予机器人参赛团队情趣化特征,使之成为机器人比赛赛场上的“一抹亮色”.通过多重材质的选择,包括布料、工程塑料、PVC管等,打破了现在国内机器人外观设计的单一取材从而探索了一条机器人设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为背景,分析了传统的区域、城市规划重经济轻生态、重城市轻乡村的情况,以及“自然优先”的“反规划”方法在现阶段实施的客观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从“中立”的视角,提出了城市规划和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相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并指出其具体的融合点为空间管治规划.  相似文献   

12.
借鉴科学哲学理论,对专业认同危机、学科本体讨论等当前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内的热点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城乡规划学科确立的意义是通过超越物质规划框架而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实质是在我国社会形态向后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封闭的现代学科”向“开放的后现代学科”的发展.根据学科概念和现代学科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城乡规划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应建立在不同科学共同体的团队协作基础之上.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恪守“空间性”的专业特质,并实现从“小而全”式的精英教育转向“多专业、大而专”式的教育.如此我国城乡社会发展才能实现由“少数精英意识主导的现代规划与发展模式”向“不同科学共同体有机协作的后现代规划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  相似文献   

13.
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村社区发展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关键时期.随着全面小康目标的加速推进,“老少边穷弱”地区扶贫攻坚更加显得意义重大. 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以回族聚居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30个典型农村社区为研究对象,按居住地形对农村社区的发展能力进行评估,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揭示影响不同类型社区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研究区实际,对区域发展提出建议. 研究发现,山地社区发展能力显著弱于川道社区;不同类型社区,影响其发展能力的因素差异显著;区位因素是决定社区发展能力的关键,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本研究可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脱贫提供参考,为精准扶贫,打好扶贫攻坚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山区环境因素的限制使得农村住房呈现地域性的空间格局,确定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及重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成为山区居民地规划管理的核心要素.以金寨县为例,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点格局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通过引入地形要素(海拔、坡度、起伏度)因子,探索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地形要素的影响.系列实验结果表明:金寨县农村住房点间距离在0~140m时,住房呈现聚集分布的态势,表明大别山区农村住房之间因公共资源匮乏,受环境条件影响表现出较高的相互依赖性;而农村住房点间距离在140~400m时,住房呈现聚集、均匀、随机的多样性分布态势,表明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缺乏宏观规划与分配;这种随机性趋势在400~10 000m的大尺度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受制于局部地形条件,在海拔低、坡度小、起伏度低的地区,住房的聚集性较强,体现为相关分析的回归系数均达0.7左右;通过比较发现,地形要素对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为坡度起伏度海拔,坡度的决定系数达到0.6左右,对格局的影响强度是起伏度的1.1倍、海拔的1.13倍.本研究可为大别山区城镇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厌氧接触氧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厌氧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N、P去除率较高.该处理方法克服了人工湿地容易堵塞等缺点,具有运行效果稳定,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巫山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乡镇和行政村为节点单元,采用公路网密度、乡镇间直达性指数、乡镇内直达性指数、居民点道路临近性、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地形位指数8项指标,引入熵权-TOPSIS模型,综合分析和评价巫山县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项指标对巫山县乡村公路网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公路网密度>地形位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居民点临近性>乡镇内直达性指数>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间直达性指数;除中心城区外,各乡镇贴近度为0.170 0>0.831 9,区域差异明显,其中铜鼓最高,当阳最低;整体上,巫山县乡村公路通达性以中等、较好等级为主,通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以铜鼓、建平、三溪为核往外围扩散,与交通干线骨架吻合度较高,呈现“三核、一环、一域”的空间格局。研究成果对巫山县山区乡村公路网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分析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巫山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以乡镇和行政村为节点单元,采用公路网密度、乡镇间直达性指数、乡镇内直达性指数、居民点道路临近性、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地形位指数8项指标,引入熵权-TOPSIS模型,综合分析和评价巫山县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各项指标对巫山县乡村公路网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公路网密度>地形位指数>干线衔接距离>居民点临近性>乡镇内直达性指数>乡镇间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内节点可达性指数>乡镇间直达性指数;除中心城区外,各乡镇贴近度为0.170 0>0.831 9,区域差异明显,其中铜鼓最高,当阳最低;整体上,巫山县乡村公路通达性以中等、较好等级为主,通达性空间格局总体以铜鼓、建平、三溪为核往外围扩散,与交通干线骨架吻合度较高,呈现“三核、一环、一域”的空间格局。研究成果对巫山县山区乡村公路网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乡村地区公路网通达性分析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区域经济联动的加强,产业布局的调整升级,以及大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国城市化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区域化"的新发展时期.东南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面临着若干重大机遇.通过分析县域城乡空间发展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东南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应以空间规划作为切入点,通过空间规划与行动集成,将城乡统筹概念落实到县域空间层面上,构建一个综合的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