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孙荣光  宋家臣  贾保先 《科技信息》2012,(35):I0062-I0062
社交焦虑已成为大学生最严重的心理困扰之一,而严峻的就业前景又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心理障碍。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就业心理障碍,探讨两者关系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交焦虑障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交焦虑障碍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疾病,其发病率占总体心理疾病中的20%,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诊断标准与治疗方面对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选取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儿童希望感量表、自尊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1 543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和自尊在儿童心理素质与社交焦虑之间起连续中介作用;希望无法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交焦虑,需要通过自尊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立足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基础性研究,本文采用Rokeach价值观量表(RVS)对2590名青少年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时期青少年男女在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总体来看相当一致,只有在个别选项上(舒适的生活、平等、自尊、真正的友谊)才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为新时期青少年价值取向分析的系列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荣光 《科技信息》2009,(35):195-195,327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以及家庭收入分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存在差异性;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差异性显著;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文、理不同专业学生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朱其跃 《科技信息》2011,(24):I0425-I0425
社交焦虑是困扰城市中许多人的一个重大心理问题。文中对社交焦虑人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羽毛球运动的特征和功能,认为羽毛球运动可以改善人们身体和心理状态,克服人际交往的制约因素,对于人们积极面对社会、融入社会具有较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龚琦 《科技信息》2012,(34):368-368,365
目的:调查高中生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的总体情况和特点,探讨高中生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唐合肥市两所高中29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交苦恼与回避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与家庭重要成员关系亲密的高中生社交焦虑比关系一般和疏远的高中生要低(P〈0.05)。高自我和谐纽在社交焦虑上得分低于低自我和谐组(P〈0.001)。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相关,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的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是比较和谐的,且总体的和谐状况有上升趋势;②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有70.9%存在轻度的社交焦虑,16.2%存在中度至重度的社交焦虑;③回归分析发现,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交焦虑、自尊和心理弹性问卷,通过自评的方式获得了由581位年龄范围在16岁到24岁的大学生自愿者组成的样本。结果表明:社交焦虑对心理弹性和自尊均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心理弹性正向预测自尊;心理弹性在社交焦虑对自尊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结论:社交焦虑、心理弹性和自尊三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拥有高心理弹性的个体的自尊受社交焦虑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方法:测量工具为《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及三个分量表。被试取自北京市近郊一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1 124人。结果:以心理健康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性别和年级的多元方差分析显示: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显著。女生的自我肯定程度明显高于男生;三、五年级的自我肯定程度低于四、六年级,焦虑情绪高于四、六年级。结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学校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是生物性的,遗传性的。而在人类语言及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则是心理性的、社会性的和文化性的。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言语行为等方面描述了某些自然语言及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现象,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的两种主要因素,一是社会因素,即不同性别在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二是传统文化因素。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既有助于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又对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男女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写作成绩及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都存在中等程度的写作焦虑,回避行为接近或达到高度焦虑值;2)女生的写作成绩显著高于男生,但写作焦虑跟男生没有显著差异,甚至认知焦虑还显著高于男生;3)写作焦虑和写作成绩呈显著负相关,男生的负相关程度更高;4)写作焦虑对男生写作成绩的预测能力高于对女生写作成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话语风格和话语语言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男性谈论社会,话语直接、坦白、果断甚至粗俗;女性谈论个人,话语间接、委婉、含蓄、客气,比男性更懂得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理特征差异、心理特征差异、角色关系差异、社会偏见和社会地位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用语着手,可以发现日语具有鲜明的性别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语言的性别差异也随着人文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量研究发现,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两性在交际角色的自我定位、交际行为举止、话题和语言形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就交际态度而言,女性较低调、合作、更在乎对方的感受,男性则更积极、主动、乐于对谈话过程的操纵;就措辞而言,女性更礼貌、婉转,男性则顾忌较少、言语更直截了当;在话题选择方面,女性的话题较琐碎和生活情感化,男性的话题则更具竞争性和实用性。从社会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这些性别差异可能与两性从小归属的亚文化群、两性所担任的社会角色以及两性希望树立起来的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对随机抽样的95名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测试,以考察高中生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及性别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中生普遍存在外语阅读焦虑,其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国外学生;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呈负相关,但是阅读焦虑和阅读成绩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与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一种学说,它把"语言"作为研究内容,考察社会对语言的影响,揭示语言的本质。品牌名称与社会语言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蕴含了语义预设、性别差异、社会语境等大量的社会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个研究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客观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并探索领悟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个体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干预的效果。研究1: 对12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两个时间点的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测量, 结果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相互影响, 领悟社会支持在客观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1.47, –0.09]。研究2: 对比64名不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被试接受社会支持网络认知行为治疗与自助网络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 结果发现社会支持组和自助组的被试在接受干预后社交焦虑得分都有显著下降, 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都有显著提高(社会支持组的得分显著高于自助组)。被试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有无社会支持被试的 ICBT 干预效果存在交互作用, 有支持小组的ICBT对低领悟社会支持个体干预效果更好, 而无支持小组的ICBT对高领悟社会支持个体干预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进一步理解并澄清了社会支持在社交焦虑中的作用, 可为未来临床工作的实践与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次研究对性别是否是影响测试焦虑与测试行为二者关系的因素展开了讨论。研究以71名女性、98名男性为研究对象,以测试焦虑量表TAS为问卷形式调查受试者的测试焦虑情况,并按照测试焦虑值对男性、女性分别分组,即高焦虑组、中度焦虑组、低焦虑组,依据从三组男性、三组女性的英语期末均分和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成绩中采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6.0对女性因素、男性因素是否对测试焦虑与测试行为二者之间关系有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测试焦虑阻碍了受试者的测试行为,性别因素是影响测试焦虑和测试行为二者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