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75°±0.2°的温度、0.5N盐酸溶液中,N-乙酰-2-胺基-2-脱羟-D-葡萄糖-α-甲基甙(Ⅲ)、D-葡萄吡喃糖-α-甲基甙(Ⅸ)、N-二硝苯-2-胺基-2-脱羟-D-葡萄糖-α-甲基甙(Ⅶ)的水解速率k×10~4分别为11.70、7.21、1.91、1.44、0.41分~(-1)。如以D-葡萄吡喃糖-α-甲基甙的k_Ⅸ(1.91×10~(-4))为100,则k_Ⅲ:k_Ⅴ:k_Ⅸ:k_Ⅷ:k_Ⅶ=612:377:100:75:21。N-苯甲酰胺键与二硝苯基胺键在酸性水解中相当稳定,在三小时内无自胺基上脱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2-氨基-2-脱羟-D-葡萄糖的氮原子上引入2,4-二硝苯基后,其旋光性有显著的变化。自2-氨基-2-脱羟-D-葡萄糖(Ⅰ),我们获得一新的四乙酰-N-二硝苯基衍生物(Ⅲ), 该物经证明系属于吡喃糖α-型,但其旋光率比其β-端基差向异构体(Ⅳ)更向左旋,而与一般糖类α-与β-异构体之间的旋光率的关系不符。我们再观察N-二硝苯-2-胺基-2-脱羟-D-葡萄糖甲甙及其乙酰衍生物的α-与β-异构体的旋光率,也有相同的反常现象。 Hundson同旋律不完全适用于以上的N-二硝苯-D-胺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原因可能由于C_(2)原子上N-二硝苯基对邻位C_(1)旋光性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 Knigs-Knorr 的方法,从1,2,3,4-四乙酰-2-胺基-2-脱羟-β-D-葡萄糖和1-溴-2,3,4,6-四乙酰-2-胺基-2-脱羟-α-D-葡萄糖合成八乙酰异壳二糖,经氨解得二乙酰异壳二糖([6-O-N′-乙酰-2′-胺基-2′-脱羟-β-D-葡萄糖甙基]-N-乙酰-2-胺基-2-脱羟-D-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氨基葡萄糖与芳香醛反应形成的亚胺和亚磷酸酯的P-H基团进行加成,合成了九个新型含一个具有两种构型的手性碳原子的N-[(对甲(氧)苯基)(O,O-二烷基膦酸酯基)甲基]-2-胺基-2-脱氧-1,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吡喃糖5。通过化合物5的醇解得到八个N-[对甲(氧)苯基)(O,O-二烷基膦酸酯基)甲基]-2-胺基-2-脱氧-D-葡萄吡喃糖6。~1H NMR和~(31)P NMR谱表明,化合物5由两个非对映异构体组成。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得到了两个单一构型的异构体5d′和5i′。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异构体5i′的分子结构和绝对构型。初步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6对L_(1210)细胞和S-180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木糖经过五步反应合成了2,3-内醚-5-去羟-β-D-核糖甲基甙(Ⅵ)。这五步反应是:D-木糖(Ⅰ)→D-木糖甲基呋喃甙(Ⅱ,α-和β-端基差向异构体混合物)→2,3,5-三-O-对甲苯磺酰基-β-D-木糖甲基呋喃甙(Ⅲ)→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5-碘代-β-D-木糖甲基呋喃甙(Ⅳ)→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β-D-木糖甲基甙(Ⅴ)→2,3-内醚-5-去羟-β-D-核糖甲基甙(Ⅵ)。总产率是18%。将已知的结晶的2-O-对甲苯磺酰基-β-D-木糖甲基呋喃甙(Ⅶ)进行对甲苯磺酰化,得到与上述完全相同的Ⅲ,这样就证明了Ⅲ的端基的构型。同时,也从β-D-木糖甲基吡喃甙(Ⅷ)制备了2,3,4-三-O-对甲苯磺酰基-β-D-木糖甲基吡喃甙(Ⅸ)。根据现有的知识肯定了合成的内醚糖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2-乙酰胺-3,4,6-三-O-乙酰-2-脱氧-a-D-葡萄吡喃糖-1-磷酸吡啶盐(3)和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4)进行缩合,没有得到6-O-(2-乙酰胺-3,4,6-三-O-乙酰-2-脱氧-D-葡萄吡哺糖-1-磷酰)-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7),而分离到了6-O-(2-乙酰胺-3,4,6-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基)-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9)和二-(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6)-磷酸酯(10)。它们是由7的二个分解产物再次与4反应生成的。用1-溴-2-N-DNP-3,4,6-三-O-乙酰-1,2-二-脱氧-α-D-葡萄吡喃糖(13)和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6-磷酸三乙胺盐(8)反应,得到了6-O-(2-N-DNP-3,4,6-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1-磷酰)-2-乙酰胺-1,3,4-三-O-乙酰-2-脱氧-β-D-葡萄吡喃糖(16)。16性质稳定,说明氨基葡萄糖的2-位乙酰基的存在使其1-位磷酸基团较易离去,而2-位 DNP 基则没有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2(1H)-喹喔啉类衍生物——1-苯基-3-甲基-6-N,N-二正丁基胺-2(1H)-喹喔啉-2-酮的全合成.该化合物及其中间体1-苯基-3-甲基-6-胺基-2(1H)-喹喔啉-2-酮和1-苯基-3-甲基-6-硝基-2(1H)-喹喔啉-2-酮均为新化合物,文中给出了它们的重要的分析数据,简要讨论了溶剂在关环反应以及N-烷基化反应中的重要影响,偶然发现以水作溶剂时关环主产物为1-苯基-3-甲基-5-硝基-苯并咪唑.这类化合物可应用于药物,如用作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及α-氨基羟甲基异噁唑丙酸(AMMPA)受体拮抗剂、杀菌剂等;还可用作植物生长抑制剂、荧光探针以及作为新型功能染料中间体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自 D-阿拉伯糖经以下五步反应合成了2,3-内醚-5-去羟-α-D-来苏糖甲基甙 (Ⅵ):D-阿拉伯糖(Ⅰ)→D-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Ⅱ,α-和β-端基差向异构体混合物)→2,3,5-三-O-对甲苯磺酰基-α-D-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Ⅲ)→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5-碘代-α-D-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Ⅳ)→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α-阿拉伯糖甲基甙(Ⅴ)→2,3-内醚-5-去羟-α-D-来苏糖甲基甙(Ⅵ)。最后产物(内醚糖)的结构是根据第三报中所提出的证据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宽叶秦岭藤根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从宽叶秦岭藤根部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并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它们分别是3,5-二羟基二十烷酸羽扇豆醇酯(3),2-羟甲基-5-甲氧基苯基-O-β-D-吡喃葡萄糖甙(11),Δ5-孕甾烯-3β,20(S)-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8,秦岭藤甙C)和Δ5-孕甾烯-3β,20(S)-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19,秦岭藤甙D).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6-o-三苯甲基-a-甲基-d-葡萄吡喃甙(TMGP,I)在 THF-水和在 DMF-水中的高碘酸盐氧化反应。以亚砷酸钠滴定跟踪的高碘酸盐消耗-时间曲线表明,氧化明显地比在水中缓慢,消耗一克分子高碘酸盐的时间分别约为6.4(THF-水,23℃)和20(DMF-水,12℃)小时,而且在此之后的氧化更为缓慢。以a-甲基-d-葡萄吡喃甙(MGP)作为对照在水、THF-水和DMF-水中进行相同的氧化反应消耗一克分子高碘酸盐的时间约为<0.2(水,26℃)、2(THF-水,25℃)和2.6(DMF-水,26℃)小时。此外,在TMGP的情况中,滴定曲线在消耗等克分子高碘酸盐的前后有一明显的转折;在此之前几乎不生成甲酸,而在转折后的近处仅含2—3%的甲酸。  相似文献   

11.
<正> 前文报道了含芳香叔胺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4-N,N-二甲氨基苄酯(DMABMA)的合成和聚合。这种在分子中既含有二甲氨基苯基,又含有双键的单体为“可聚合芳香叔胺”,在过氧化二酰如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月桂酰(LPO)引发下,芳香叔胺残基参与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而双键发生聚合反应。本文报道了二甲氨基苯基取代丙烯酰胺,即N-(4-N,N‘-二甲氨基苯基)丙烯酰胺(DMAPAA)和N-(4-N,N-二甲氨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的合成及聚合。  相似文献   

12.
O-四乙酰基-2-氨基-2-脱羟-D-葡萄吡喃糖与相应的溴代脂酰氯作用,生成溴乙酰胺(Ⅱa),β-溴丙酰胺(Ⅳa),α,β-二溴丙酰胺(Ⅴa)及α,α′-二溴己二酰胺(Ⅵa)。这些溴代酰胺以及相应已知的α-溴丙酰胺(Ⅲa)与乙硫羟酸钾的置换作用生成相应的乙酰巯基脂酰胺。巯基及羟基上的乙酰基用甲醇钠水解后制成2-氨基葡萄糖的四种巯基脂酰胺(Ⅱc,Ⅲc,Ⅳc,Ⅵc)。  相似文献   

13.
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与冰醋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1);在弱酸性条件下,1与取代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中间体5-甲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2a~2c);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N-取代苯基-2-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15种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3a~3o),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时,3a~3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1.用1,2-二(对甲苯胺基)乙烷与醛类缩合而得1,3-二(对甲苯基)-2-烃基四氢咪唑,在反应的专属性,缩合手续,产率及产物的熔点范围方面似均较前人用1,2-双苄胺基乙烷,1,2-二(对甲氧苄胺基)乙烷或1,2-二(对氯苄胺基)乙烷为佳. 2.改进1,2-二(对甲苯胺基)乙烷的合成方法,使产量提高,并消除副反应. 3.曾制备二十四种新的1,3-二(对甲苯基)-2-烃基四氢咪唑类化合物,和三种1,2-二(对甲苯胺基)乙烷的衍生物. 4.1,3-二(对甲苯基)-2-邻硝基苯四氢咪唑可用稀盐酸分解为相应的邻硝基苯甲醛和1,2-二(对甲苯胺基)乙烷的二盐酸盐,其反应几为定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以苯甲酰胺,醛(或酮)苯基二氯化膦为原料进行的Mannich反应,其产物经部分水解合成了α-(N-苯甲酰氨基)二取代甲基苯基膦酸(Ⅰ),此化合物脱水关环得2,5-二苯基-3,3-二取代-2,3-二氢-1,4,2-氧氮磷杂环戊烯-2-氧化物(Ⅱ).经1HNMR及元素分析证明了Ⅰ和Ⅱ的结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含有芳香叔胺基的烯类单体如N,N-二甲氨基苯乙烯,N-4-N',N'-二甲氨基苯基代丙烯酰胺(DMAPAA),N-4-N',N'-二甲氨基苯基代甲基丙烯酰胺(DMAPMA),甲基丙烯酸-4-N,N-二甲氨基苄酯(DMABMA),8-丙烯酰氧喹啉(AQ)等不仅与过氧化物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引发其它烯类单体的光聚合还可以作为光敏剂引发烯类单体的光聚合。由于这类功能性单体在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缺电子双键基团又含有供电子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晶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对二个芳香杂环高聚物模型化合物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和2-苯基喹噁啉分子的原子热振动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晶态分子基本上为刚性分子, 而2-苯基喹噁啉分子的热振动应包含分子内取代苯基的内旋转运动, 其平均平方振幅为53(25) deg~2。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晶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二个芳香杂环高聚物模型化合物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和2-苯基喹噁啉分子的原子热振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晶态分子基本上为刚性分子,而2-苯基喹噁啉分子的热振动应包含分子内取代苯基的内旋转运动,其平均平方振幅为53(25)deg~2。  相似文献   

19.
断节参甙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壮鑫  周俊 《化学学报》1983,41(11):1058-1064
从断节参根的粗甙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甙——断节参甙(wallicoside,6).经光谱数据及降解反应证明其结构为告达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20.
在KOH/acetone体系中,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4-甲基-1,2,3-噻二唑)-1,2,4-三唑-3-硫酮(3a~3d)与溴-α-D-四乙酰葡萄糖发生Kenigs-Knorr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报道的S(N)-β-D-乙酰葡萄糖苷,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等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均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效果接近或优于对照药物三氯生和氟康唑的抑菌效能.其中,化合物2-N-(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N-(3,5-二溴邻羟苯基)亚胺基-5-(4-甲基-1,2,3-噻二唑)-1,2,4-三唑-3-硫酮(4d)及3-S-(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硫基)-4-N-(3,5-二溴邻羟苯基)亚胺基-5-(4-甲基-1,2,3-噻二唑)-1,2,4-三唑(5d)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