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秀琴  侯洵 《光子学报》1997,26(7):609-612
我们研制了一种X射线象增强器透射式光电阴极,即高低密度夹芯结构的CsIX射线光电阴极,它的量子效率是高密层CsI的1~10倍.该技术应用于X射线象增强器,探测效率可以提高一个量级,使增益较低的MCP都可以作为产品使用.  相似文献   

2.
1.一般介绍象增强器是电子光学器件。它可以用电子学方法增强聚焦在光电阴极上的景物图象。增强了的图象显示在荧光屏上。象增强器由光电阴极、电子光学透镜和荧光屏组成。现有两种类型的被动式象增强器: a)第一代被动式象增强器(单级和三级级联,均为倒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着重从物理概念上清晰地阐明X光象增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和总体分析中的若干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的X射线象增强器。对该增强器的主重性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最后给出了这种增强器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将X射线成像技术和微光成像技术相结合, 设计了组合新型X射线影像增强器。不同于常用的进口真空型X射线影像增强管,组合新型X射线影像增强器是由X射线屏和亮度增强器经过透镜耦合而成的非真空型组合器件。文章详细分析了组合新型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结构特点、成像原理和成像性能;并在结构特点、成像原理和成像性等方面对组合新型X射线影像增强器和常用的进口X射线影像增强管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比较的结果表明组合新型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成像性能略低于进口的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管,但是组合新型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性价比非常高,而且成像性能令人满意,正在向进口管不断靠近。它满足很多科研领域对X射线成像的要求,易于被广大用户接受,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探伤,无损检测,机场安检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影响X射线像增强器分辨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用双近贴聚焦成像结构的MCP(Micro Channel Plate)-X射线像增强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影响其空间分辨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X射线成像系统分辨率的因素主要有X射线源焦斑的大小和X射线像增强器自身的分辨率,而影响X射线像增强器分辨率的因素主要有MCP输出面到荧光屏之间的距离、MCP输出面与荧光屏之间的电压差以及MCP自身的分辨率.通过对两种具有不同参量的X射线像增强器分辨率的理论计算及分辨率测试实验,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测试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分辨率计算公式及影响分辨率因素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业已发表了大量论述GaAs光电阴极各个方面的文章,但是,有关GaAs在象增强器中应用的文章却报导得很少。仅有的儿篇文章认为,带有GaAs光电阴极的象增强器(第三代)将证明对现有的象管是个重大的改进。但已公布的数据很难说明第三代是否已经达到其研制的极限,或能否预料到对它的进一步改进。本文综合了已公布的有关实验与理论数据,并将其与目前研制的第三代象增强器样管的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为了确定第三代象管性能的物理极限与工艺极限,对照所积累的数据,逐一研究了第三代象管的各个主要参数:灵敏度、鉴别率、噪声和寿命。因此本文对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双近贴式X射线像增强器的射线成像系统,提出了该系统的三维噪音测试及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噪音因子的含义,用三维曲线描绘出空间域和时间域噪音的分布情况,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量了双近贴式X射线像增强器成像系统在微焦斑射线源四种照射条件下的三维噪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其结果与双近贴式X射线像增强器成像系统实际性能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基于双近贴式X射线像增强器的射线成像系统,提出了该系统的三维噪音测试及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噪音因子的含义,用三维曲线描绘出空间域和时间域噪音的分布情况,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量了双近贴式X射线像增强器成像系统在微焦斑射线源四种照射条件下的三维噪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其结果与双近贴式X射线像增强器成像系统实际性能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三、X 射线光阴极1.X 射线光阴极一般原理由 x 射线光电子物理学可知:当 x 射线光子与阴极材料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一般会产生如下非弹性碰撞过程:(1)一次电子发射;(2)二次电子发射;(3)俄歇电子发射;(4)特征(线状)谱和连续谱 X 射线发射;(5)长波(紫外、可见光和红外)辐射;(6)电子/空穴对产生;(7)晶格振动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在象增强器中,图象质量可以用调制传递函数(MTF)来评定。该函数取决于许多参数,如光子能量、管子电压、电极间的距离、通道直径(MCP象增强器)、发光粉粒度、光纤间距。本研究的目的,是把荧光屏安置在光纤输出窗口上时,如何提高屏的调制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12.
X射线在影像增强器中散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川  牛憨笨 《计算物理》2000,17(3):298-306
X射线在影像增强器中的散射是影响X射线影像增强器输出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的主要因素。首先用Monte Csrolo方法模拟了轫致辐射X射线与影像增强器的输入转换屏(CsI:Na)的作用过程,给陋了透过转换屏的X射线的能谱。然后以无限大平面铁板作为增强器内电极和客壳的几何模型,以CsI:Na的透过X射线能谱为铁板模型的入射能 ,分析了X射线在影像增强器中的背向散射特性。X射线管电压为20~120kCV  相似文献   

13.
据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申请的西德专利2050253号称,场致发光X射线象转换器的结构如下,由下而上: (1)第一电极——透明电极; (2)场致发光层——厚度25—80μ; (3)反射层——厚度2.5—24μ; (4)不透光层——厚度2.5—24μ,具有10~5—10~(10)欧/厘米的比电阻; (5)光导层——厚度75—800μ,由CdSe和CdS的混合物组成; (6)第二电极——可以透射X光; (7)复盖层。 光导层从暗电流至每毫米800伏以上具有线性特性,其组分按重量计算CdSe占40—80%,CdS占20—60%。  相似文献   

14.
据SMPTE 74年第三期报道,CBS实 它的基本结构是在二个特殊设计的色轮之间验室首次制成了彩色的象增强器(CLA)。装一高质量的静电型象增强器,如图1所  相似文献   

15.
X射线像增强器象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宝昇  王治平 《光子学报》1991,20(3):292-299
本文主要讨论了φ50薄片式x光象增强器的空间调制传递函数(MTF)和转换系数等性能,指出了影响这两个重要参数的因素以及提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锥的无畸变传输特性,将它作为光学中继元件,以光敏胶为耦合介质,把X射线像增强器和电荷耦合器件(CCD)耦合起来,组成X射线成像器件。探讨了光锥与CCD的耦合工艺,给出了耦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实验分析了空气和光敏胶作为耦合介质对光锥与CCD耦合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X射线成像器件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5 lp/mm,对人体的X射线透视成像效果好,能够满足小幅面的医学成像和无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孙文山 《光子学报》1980,9(3):56-63
象增强器的发展已经很久了。早在20年代,由于电子光学的形成,人们就开始探讨象增强器。30年代出现了这方面的文章。第1篇专利是Barthelemy和Leithine在1936年提出的。象增强器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改进,特别是50年代以后出现多碱光电阴极和光学纤维元件,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管子。  相似文献   

18.
王俊强 《光子学报》1999,28(3):264-266
本文叙述了象增强器的应用及其电气特性,并介绍了如何制作象增强器用微型高压电源,最后给出了实际范例.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衍射和倒易点阵概念抽象,是学习的难点,X射线衍射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倒易点阵,倒易点阵构建的基础是X射线衍射,两者互为基础.然而,大部分教科书中X射线衍射和倒易点阵都是分开讲解,更是给学习理解带来了困难,本文系统介绍了X射线衍射原理,并基于X射线衍射引出倒易点阵,将X射线衍射和倒易点阵统一讲解,使学习理解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20.
在强激光物理实验中,为了观测脉冲开关的放电过程,大面积二极管等离子体形成过程,强流电子束的均匀性与时间相关性等物理参数,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的提议,西安光机所经过两年多时间,研制成功一台双近贴聚焦象增强器四通道纳秒分幅相机。该分幅相机主要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SX—1型双近贴聚焦象增强器纳秒分幅相机采用多通道象增强器分幅技术代替快门可控型变象管分幅技术,使曝光时间缩短到3纳秒,画幅间隔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