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英豪 《化学教育》1990,11(4):61-62
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将于1991年8月25—30日在英国约克的约克大学举行。这个会议由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皇家化学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科学教师联合会共同组织。会议向世界各国发了第一次通报。  相似文献   

2.
华彤文 《大学化学》1990,5(1):62-63
第10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0-ICCE)于1989年8月20-25日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召开.主办单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化学教育委员会(IUPAC/CTC)和加拿大化学会(CSC),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协助.会议的主题是“化学之优”,分为四个专题:  相似文献   

3.
梁英豪 《化学教育》1984,5(6):59-59
第八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将于1985年8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扩大化学的范围”,会议由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和日本化学会共同主办。赞助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洲化学会联合会(FACS),日本农业化学会,日本化学教育会,日本药物学会和日本物理教育学会。会议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化学和化学教育的范围,加深我们目前在这些领域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魏冰 《化学教育》1992,13(1):59-59
第12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2th ICCE)将于1992年12月17日至21日在泰国曼谷举行。这次会议由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教学委员会、泰国化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织。  相似文献   

5.
1979年12月10日—14日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了第20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or-dination Chemistry 简称 ICCC)会议由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国际联合会(IUPAC)、印度科学院和印度科技部主办,加尔各答大学的 D.Banerjea 教授为召集人。出席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6.
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11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11—ICCE)于1991年8月25—30日在英国约克(York)城举行。600多名代表来自60余个国家,这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共同探索的主题是:“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Bringing Chemistry to Life)。本届会议由国际纯粹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英国科学教师联合会(STC)共同组织。大会主席是英国York大学的D.J.Waddington教授。在短短的五天内,会议安排了6个全会报告、22个分会报告、20个专题讨论(Symposia)、33个讨论会(Workshop)和30C多个张贴论文。我国学者投寄论文11篇.但限于经费,实际出席会议的代表仅四名,他们是北京大学华彤文、北京师范大学田荷珍、天津耀华中学前任校长孙若涵和北京工业大学在英国Sheffield大学的访问学者张敦信。他们向大会  相似文献   

7.
(1987.7.圣保罗) 第9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9-ICCE)于1987年7月26日至31日在巴西国圣保罗市召开,主办单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巴西化学会等,有36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人参加,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大陆2名台湾1名。会议主题是“化学与新时代,,围绕主题分为三个专题:(1)改善化学教育的各种环境(2)向公民普及化学教育(3)化学教学的研究。每个专题各有3个大会发言、2个专题报告和1次分组讨论。会议期间展出的书面报告约有300篇左右,其中属于第3专题的最多。  相似文献   

8.
陆真  陈欢欢 《化学教育》2010,31(9):49-49
2010 年8 月8~14 日,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在台湾省台北市主办了第21 届国际化学教育大会。会议由台湾化学会和台湾师范大学承办。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育》2011,32(2):77-78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同时,2011年也适值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成立100周年。国际化学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导, 于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 开展各类以"化学——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并通过这些活动, 彰显化学对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促进公众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树立化学的良好社会形象, 激发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0.
程名荣 《化学教育》1986,7(1):45-46
第八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8-ICCE)于1985年8月23日到2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由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日本化学会(CSJ)共同组织召开的、在亚洲地区首次举行的国际化学教育会议。  相似文献   

11.
化学热力学和量热学国际会议于1989年8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中国化学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会议还得到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赞助。  相似文献   

12.
第九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9-ICCE)于1987年7月26日至31日在巴西圣保罗市召开,主办单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巴西化学会等,有36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人参加,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其中包括台湾1名。会议主题是“化学与新时代”,围绕主题分为三个专题:(1)改善化学教育的各种环境,(2)向公民普及化学教育,(3)化学教学的研究。每个专题各有3个大会发言、2个专题报告和1次分组讨论。会议期间展出的书面报告约有300篇左右,其中属于第三专题的最多。  相似文献   

13.
华彤文 《大学化学》1986,1(1):62-62
第八届国际化学教学讨论会(8-ICCE)于1985年8月23日至28日在东京召开。主办单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日本化学会(CSJ)。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630余人参加,中国有16名代表出席,其中大陆10名、台湾5名、香港1名。会议的主题是“扩展化学视野(Widening the Scope of Chemistry)”,分有四个专题:(1)计算机时代的化学教育;(2)为培养未来杰出化学家的化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第34届学术大会,会议的主题为“21世纪的中心科学—化学”,将于1993年8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一、征文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21个国家与地区的化学会所组成的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的倡议下,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中国化学会将于1991年8月26—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亚运村)主办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4ACC)。会议的主题为“化学在提高人类健康状况与生活水平中所起的作用”。大会不仅有亚洲国家,还有北美、西欧诸国的化学家参加,届时组织委员会还将邀请国际上有名  相似文献   

16.
在21个国家与地区的化学会所组成的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的倡议下,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中国化学会将于1991年8月26~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亚运村)主办第四届亚洲化学大会(4ACC)。会议的主题为“化学在提高人类健康状况与生活水平中所起的作用”。大会不仅有亚洲国家,还有北美、西欧诸国  相似文献   

17.
杨骏英 《化学教育》1990,11(6):58-59
“能源,环境与化学教学”的国际会议于1989年12月3—8日在美国 Berkeley 加州大学召开。主办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化学教育委员会(IUPAC/CTC)和美国能源部(DOE)。  相似文献   

18.
《大学化学》2011,(1):44-44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国际化学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主导,于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各类以“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相关活动,以彰显化学对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贡献和影响,促进公众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树立化学的良好形象,激发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热力学第1、2委员会与葡萄牙化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IUPAC化学热力学会议于1986年7月14日至1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  相似文献   

20.
1993年8月1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了第34届IUPAC国际会议。这是在我国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化学界国际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工作者1000余人,就“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恩斯特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当选主席斯达伯等许多世界上著名化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出席化学教育分组会的化学教育工作者共35人,分别来自奥地利、泰国、日本、德国、美国、巴西、俄罗斯、津巴布韦、葡萄牙、以色列、中国和中国台湾共12个国家和地区。化学教育组共报告交流了50篇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