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5年前,笔者任教初一数学时借动画人物“阿凡提”和“蓝精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成长背景不同,他们是看着“喜羊羊”与“灰太狼”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延拓型知识的运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5)《数学》(以下简称新教材)中设有“章头图与引言”、“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运用”、“实习作业”、“旁注”等栏目,笔者称之为“延拓型知识”.笔者认为,新教材中的“延拓型知识”,可以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现代数学教育价值观,若运用适当,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延拓视野,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3.
问题教学与“发现”思维训练彭树德(湖北省潜江中学433100)德国数学家高斯说过“数学发现比论证更重要”.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面,而应该想办法去探求,去发现这些结论.为培养学生这种“发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自...  相似文献   

4.
汤炳兴 《数学通报》2006,45(6):49-51
剖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反思我们的教与学,是提高数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有幸参加2005年全国高考数学江苏卷的阅卷工作.在完成阅卷后进行了随机抽样分析.下面就一道试题及考生的解答,主要从“双基”及数学思想方法这一“显”一“隐”两个方面作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灵魂,也是数学文化的根源.离开了数学思想,教师教学会茫然无序,学生学习会变得举步维艰.作为高中阶段四大数学思想之一的“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热点.笔者就“方程的有解”与“简单的含参不等式的恒成立及有解问题这两个问题”作一点探讨.一、方程有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反馈出来的学生各方面缺漏及时地给予补救,澄清学生在知识方面的一些模糊认识或在方法、思维等方面的一些欠缺,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当前在试卷讲评课中普遍存在“就题论题”、“从头到尾一一演讲”甚至只是“核对答案、分析分数”等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学生往往因此会出现错题一错再错的现象,因而,研究如何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笔者在多年高三数学教学中对提升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着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挖掘其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数学应用”教学的多层次素质教育作用.1.在“数学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  相似文献   

8.
葛晓明 《数学之友》2013,(12):34-3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四基”.“四基”的出现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四基”展开数学教学是当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9.
范权彪 《数学通报》2005,44(8):60-6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数学双基"存在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双基”自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以来,经历了60年代的形成期、80年代的发展期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充实之后,已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热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一大优势.然而,对“数学双基”内涵的界定,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综观已有的论述,主要是从知识和教学两个角度来展开的,而对“双基”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脑海里是如何存在的,则关注较少.笔者认为,如果不了解“双基”在学生的“数学现实”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就不可能对“双基”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文明休戚相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在不同程度影响社会的进程.张奠宙先生说“数学文化必须走向课堂.”数学课堂是数学新课改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植入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欣赏数学文化、品析数学文化,以此来快乐数学课堂.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3.
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坤  葛莉 《数学通报》2005,44(1):19-21
我国的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强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教育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尽管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早已成为共识,但我国的数学教育在这方面却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数学直觉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红升 《数学通报》2007,46(6):31-33
数字是人类生活的工具,但我国的数学教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学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考试”轻“实践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把研究性学习又提到了新的高度.为此我和本校的教师一起承担了宁波市基础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解题教学与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球 《数学通报》2004,(11):17-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通过问题的解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只有在充满兴趣的情境下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只有在数学美的氛围中才能对数学解题充满兴趣.什么是数学美呢?它就是数学的优美感.数学家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数学直觉的解题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直觉是人脑对于数学对象的某种迅速而直接的洞察或领悟.数学直觉的主要特征是非逻辑性、自发性和“不可解释性”,它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其基本形式是直觉的灵感与顿悟.数学直觉以其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极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辩证统一是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示范者,同时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笔者引领部分教师一起开展了“高中动感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以课本例题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教师的主导如何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就像语言学中有“语感”、音乐中有“乐感”、美学中有“美感”一样,数学中也有“数感”.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之一提出来,要求初中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而且,教材中编排了许多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构建“数感”呢?笔者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的《100万有多大》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想.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能力分为多种,包括阅读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只有将这些能力充分运用起来才能把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经常听到抱怨,“数学成绩不理想,不是不努力,而是不仔细把题目看错了,太粗心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探究课大体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完整探究,而不关注学生认知发展,探究过程太“原始”而“烦琐”,学生早已领会,“什么都要算一算,量一量,回归到尼罗河时代”另一种是“去数学化”的探究,注重学生动手,讨论,情景设置等外部探究活动,忽略了数学本身的内在本质特点.结果探究归探究,数学归数学,二者相背离.怎样将数学知识和探究活动有效结合?AFOS理论是基于个体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理论,笔者以为,基于APOS理论设计数学概念探究教学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