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交流极谱、脉冲极谱、循环伏安法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等多种实验手段,研究并提出了铕(Ⅲ)-邻菲罗啉催化前波是配位体架桥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pH 9.5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锰(Ⅱ)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组成比为1:1稳定且电活性的锰(Ⅱ)-邻菲罗啉络合物.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锰(Ⅱ)-邻菲罗啉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茶叶中锰含量的测定方法.对测定条件,包括支持电解质、缓冲溶液的浓度、反应介质的酸度、以及增敏剂的选择等,作了试验并予以优化,并探讨了锰(Ⅱ)-邻菲罗啉络合物极谱峰的电化学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在优化的条件下,还原峰峰电流与锰(Ⅱ)浓度在6.3×10-8~8.0 ×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0×10-8mol·L-1.此法用于茶叶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7.8%~102.1%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下,采用pH法测得了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钴(Ⅱ)与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取代基常数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并用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值logKM、△logK,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发现钴(Ⅱ)与配体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也存在着d-p反馈π键.该π健的强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25.0±0.1C和0.1mol·dm~(-3)KNO_3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邻菲罗啉、5-硝基邻菲罗啉、5-氯邻菲罗啉、5-甲基邻菲罗啉为第一配体;脯氨酸、α-氨基异丁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为第二配体与铜(Ⅱ)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反馈π键存在的程度讨论了配合物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邻菲罗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动力学分析法,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的研究,并有综合性报道,但大多数是用以测定痕量无机离子,对于测定微量有机物的报道尚属少见。尤其是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邻菲罗啉的报道更为少见。邻菲罗啉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和有机显色剂,因此研究微量邻菲罗啉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在0.2mol·L~(-1)的硫酸介质中,微量邻菲罗啉对过氧化氢氧化酸性络蓝K的褪色指示反应有明显地催化作用,吸光度的变化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与催化剂浓度呈线性关系,借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邻菲罗啉的动力学光度新催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磊  范文婷  王莹  吕山  盛化飞 《合成化学》2014,22(5):660-663
以1,5-萘二磺酸钠和1,10-邻菲罗啉为配体,Ni(Ⅱ)为中心离子,采用蒸发溶剂法,在去离子水中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单核Ni(Ⅱ)配合物{[Ni(phen)(H2O)4]·(1,5-nds)·H2O(1),phen=1,10-邻菲罗啉,1,5-nds=1,5-萘二磺酸根离子},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0.590 9(18),b=12.435 0(11),c=12.539 0(12),β=124.652(2)°,Z=4,V=2 641.1(4)3。在1的分子结构中,中心离子Ni(Ⅱ)与phen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呈八面体构型;1,5-nds没有配位,起平衡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晓华  李明华 《合成化学》1999,7(2):213-215
合成了三种邻菲罗啉-氨基酸酮(Ⅱ)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和电子吸收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邹慧娜  朱守非 《化学进展》2020,32(11):1766-1803
邻菲罗啉是一类经典的双氮配体,可与多种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被广泛用于催化有机合成反应中。铁系元素(铁、钴、镍)具有自然丰度高、价格低廉、生物兼容性好、催化性能独特等优点,其络合物是理想的备选催化剂。近年来,邻菲罗啉类配体在铁系元素催化的有机反应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表现出独特的配体效应。在本文中,我们系统梳理了邻菲罗啉类配体在铁系元素催化有机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钴(Ⅱ)-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下,采用pH法测得了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以及钴(Ⅱ)与5-取代邻菲罗啉、α-氨基酸的二元、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5-取代邻菲罗啉的质子化常数、取代基常数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并用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表征值logKM、△logK,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发现钴(Ⅱ)与配体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也存在着d-p反馈π键。该π健的强度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铅-邻菲罗啉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06MHAc-0.14MNaAc(pH=5.1)和2×10-5M邻菲罗啉(phen)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Pb(Ⅱ)-phen络合波,峰电位在-0.49V处。其导数峰高与铅在5×10-8-5×10-6M范围内的浓度有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2.5×10-8M。此波可用于测定铅。研究确定该波为1:1铅-邻菲罗啉络合物的吸附波。  相似文献   

11.
在25.0±0.1C和0.1mol·dm-3KNO3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邻菲罗啉、5-硝基邻菲罗啉、5-氯邻菲罗啉、5-甲基邻菲罗啉为第一配体;脯氨酸、α-氨基异丁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为第二配体与铜(Ⅱ)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反馈π键存在的程度讨论了配合物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8-羟基喹啉取代的二氧四胺开链配体L并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核磁和质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条件下,运用pH电位滴定技术测定了双核混配体系Cu(Ⅱ)(或Co(Ⅱ)-L-5-取代邻菲罗啉合铜(Ⅱ)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从滴定数据、物种分布曲线和文献结果对配合物可能的配位方式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在Cu(Ⅱ)-L-5-取代邻菲罗啉体系的质子化过程中,开链二氧四胺与Cu(Ⅱ)存在微弱配位,而邻菲罗啉和8-羟基喹啉与过渡金属离子的结合力远大于开链二氧四胺,因此在金属离子与配体比合适的情况下能稳定存在双核或异双核配位化合物。在质子化过程中,直线自由能关系尚成立而在多核混配体系中,直线自由能关系不存在,这说明在如此复杂的体系中很可能存在有趣的配体-配合物-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法采用高铁复盐—银盐的水溶液吸收氢化砷,在银离子催化下,负价态砷将高铁还原成亚铁,借邻菲罗啉与亚铁离子生成橙红色络合物,用光度法测定砷。其反应机理是:  相似文献   

14.
二氰基二硫纶和邻菲罗啉二酮的镍(Ⅱ)、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彭正合*潘庆才a任小明b张克立秦子斌(武汉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a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关键词:二硫纶邻菲罗啉二酮镍铜锌二硫纶(dithio...  相似文献   

15.
Cu(Ⅱ)—CAS—CTMAB—邻菲罗啉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络天青 S( CAS)光度法测定铜的报道较多[1,2 ] 。作者对显色体系进行了改进 ,引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 CTMAB)、邻菲罗啉 ,在 p H 8.5时 ,形成Cu2 + - CAS- CTMAB-邻菲罗啉四元显色体系 ,在波长 61 0 nm处测定 ,εmax=1 .3× 1 0 5。1 试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72 1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铜标准溶液、CAS溶液 :2 .0× 1 0 -4 mol·L-1CTMAB、邻菲罗啉溶液 :2 .0× 1 0 -4 mol· L-1硼砂 - HCl缓冲溶液 :p H 8.51 .2 试验方法准确移取铜标准溶液 1 ml于 50 ml容量瓶中 ,依次加入缓冲溶液 5ml、2 .0× 1 0…  相似文献   

16.
沈良 《化学通报》1997,(8):43-45
N-亚水杨基丙氨酸席夫碱、邻菲罗啉铜(Ⅱ)、锌(Ⅱ)、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沈良(杭州师范学院化学系310012)N-亚水杨基氨基酸席夫碱可以作为研究维生素B6酶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并具有杀菌、抗癌等活性[1,2],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N-...  相似文献   

17.
铅-茜素紫-邻菲罗啉体系的极谱行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法研究了 Pb( ) -茜素紫 -邻菲罗啉体系的伏安行为 ,发现在含有 0 .1 mol/L KCl,p H 4.70的 HAc- Na Ac缓冲溶液中 Pb( ) -茜素紫 -邻菲罗啉体系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吸附波 ,其峰电位为 - 0 .56V( vs.SCE) ,峰电流与铅 ( )的浓度在 8× 1 0 - 8~ 2× 1 0 - 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5× 1 0 - 8mol/L;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并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皮蛋中的铅含量。  相似文献   

18.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Cu(Ⅱ)-4-(喹啉-8′-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或5-取代邻菲罗啉两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研究了带甲基喹啉侧基大环多胺配体与Cu(Ⅱ)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发现这两类三元体系配合物有特殊的稳定性;而且它们的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及5-取代邻菲罗啉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变化趋势相反;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及其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种测定镉(Ⅱ)含量的共振光散射(RLS)光谱法。在pH=9.60的Tris-HCl介质中,镉(Ⅱ)与邻菲罗啉(Phen)形成螯合物后,再与溴酚蓝(BPB)形成离子缔合物,可使溶液的共振光散射显著增强;在波长638 nm处,RLS的增强程度与镉(Ⅱ)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3.20 mg/L,检出限为4.50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合成样和水样中镉(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Pd(L)(Aa)+三元配合物及相应的二元配合物,在25±O.5℃,30%的乙醇水溶液(体积分数),I=0.1(KNO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表征常数.其中L=邻菲罗啉(phen)、苯并咪唑邻菲罗啉(PIP)、邻菲罗啉-5,6-二酮(dophen)、2,9-二甲基邻菲罗啉(dmphen)和联吡啶3,3′-二羧酸(BDA);Aa为甘氨酸(gly)、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S-苄基-半胱氨酸(bcys)、谷氨酰胺(glu)和γ-谷氨酰-α-萘胺(gnapa).从配合物配体间的电子效应和芳环堆积等观点对配合物的附加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并计算了电子效应和芳环堆积效应各自对三元配合物附加稳定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