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草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硫酸介质中 ,草酸能催化重铬酸钾氧化罗丹明B褪色 ,使体系荧光猝灭 ,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草酸的新方法。催化反应在 50℃水浴中进行 1 0min ,为假零级反应。测定草酸的线性范围为 0 4~ 1 2 0mg·L- 1 ,其回归方程为ΔF =8 42c(mg·L- 1 ) 3 81 ,r=0 9983 ,检出限为 0 1 6mg·L- 1 。试验了 30种共存物质的干扰情况。此法用于生物样品中草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茜素红S荧光猝灭法测定壳聚糖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pH 5.0的NaAc-HAc缓冲液中壳聚糖对茜素红S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且猝灭程度F0/F与加入的壳聚糖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一种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荧光猝灭法。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438 37 0.436 27c(mg·L-1),线性范围为0-16.667 mg·L-1,r=0.996,检测限为0.473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60%,测定了样品中壳聚糖的含量,并考察了干扰因素对测定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可测定复杂样品中微量壳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培氟沙星胶束包合物的荧光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基于胶束增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培氟沙星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形成胶束包合物的荧光性质 ,对影响荧光的不同变量和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选。试验结果表明 ,在pH 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 ,SDS胶束对培氟沙星有强的增敏作用 ,培氟沙星胶束包合物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λex =2 78nm和λem =4 32nm 。其线性范围为 0 0 6~ 1 2 0 μg·mL- 1 ,方法检出限为 0 0 6 μg·mL- 1 ,回收率为 98 5 %~ 10 0 8%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4 %~ 2 3%。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片剂和血浆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令人满意。本文采用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血浆中的培氟沙星 ,其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可有效地消除血浆中荧光背景的干扰 ,降低了检测限。  相似文献   

4.
新试剂DCOBAQS与铝的荧光反应性能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 7 (2 ,4 二羧甲氧基 5 羧基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磺酸 (简称DCOBAQS)与铝(Ⅲ )形成的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在 pH 5 5 4的HAc NaAc体系中试剂与铝形成 2∶1型强荧光配合物 ,其 λex=5 10nm、λem =5 72nm ,铝 (Ⅲ )含量在 0~ 0 0 4μ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方法检出限为0 5 5 7ng·mL-1。本文用此方法对茶叶中痕量铝 (Ⅲ )进行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2′,7′-二氯荧光素荧光光谱法测定饲料中微量总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p H=7.5缓冲溶液中 ,I2 与 2′,7′-二氯荧光素反应 ,引起荧光猝灭 ,加入 As3 与 I2 反应 ,体系荧光增强 ,基此建立了荧光光谱法间接测定微量As3 的新方法。荧光发射波长为 λem=5 2 0 nm。砷含量在 1 0— 1 0 0 .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ΔIF=0 .4 92 0 0 .70 0 5 C(C:μg/L) ,相关系数 r=0 .9980 ;检出限为 1 .0 μg/L。本法用于饲料样品中微量总砷的测定 ,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荧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氧氟沙星的含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鲍霞 《光谱实验室》2001,18(2):265-267
对氧氟沙星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该物质在醋酸 -醋酸钠缓冲溶液 ( p H=4 .36± 0 .0 2 )介质中有很强的荧光 ,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 4 2 7nm和 50 0 nm,氧氟沙星浓度在 10— 90 0μg·m 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 F=1.143C- 6.2 79,r=0 .9998)。用荧光法测定胶囊中氧氟沙星的含量 ,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铽-培氟沙星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培氟沙星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适宜条件下 ,铽 (Ⅲ )与培氟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比为 1∶2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方法 ,并优选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探讨了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 0 0 1~ 1 6 7μg·mL- 1 浓度范围内培氟沙星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F=12 0 0 1C 2 6 0 8,检出限为 0 0 1μg·mL- 1 。经样品测定 ,其回收率为 95 2 %~ 10 1 7% ,RSD为 2 9%~3 0 %。该方法可成功地用于不经任何处理的血清及胶囊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林春 《光谱实验室》2004,21(6):1215-1217
在磷酸介质中 ,吐温 - 2 0存在下 ,锗 ( )与苯基荧光酮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 0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 7× 10 5L· mol-1· cm-1。锗含量在 0— 10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测得络合物的组成比为 :Ge( )∶苯基荧光酮 =1∶ 2。方法的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络合物稳定 2 4 h以上 ,用于测定煤矸石中微量锗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荧光猝灭法测定对羟基苯丙酮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u F  Fu M  Wei X  Yang W  Hu R  Guo 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21(3):359-361
对羟基苯丙酮酸在一定条件下对色氨酸的自体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在pH为 11 0 1的NH4 Cl NH3 缓冲介质中 ,对羟基苯丙酮酸的含量在 0~ 15 μ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检测限为 0 37μg·mL-1,平行测定含 10 μg·mL-1的对羟基苯丙酮酸 2 0次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1 2 %。本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可用于血清中的对羟基苯丙酮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微乳液介质中,镓与三甲氧基苯基荧光酮的荧光光谱行为,在pH 4.95的缓冲溶液中,镓含量在0~0.045 μg·m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2 ng·mL-1。采用乙酸丁酯进行萃取分离,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能显著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矿石样品中痕量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量土壤悬浮液中微量镉。比较了不同基体改进剂及背景吸收对测量的影响。并以草酸铵为稳定剂对悬浮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使用0.007 m ol·L- 1 的草酸铵作稳定剂时, 土壤悬浮液比较稳定。应用固体悬浮液进样方法, 直接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量土壤浮液中微量镉。比较子不同基体改进剂及背景吸收对测量的影响。并以草酸铵为稳定剂对悬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使用0.007mol·L^-1的草酸铵作稳定剂时,土壤悬浮液比较稳定。应用固体悬浮液进样方法,直接测定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镉。  相似文献   

13.
火焰原子吸收法研究纳米钛酸锶钡粉体对铅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氯化钡、氯化锶和四氯化钛为原料,以草酸作共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复盐吸附剂——钛酸锶钡粉体,并利用TEM,XRD和FTIR进行了表征。以火焰原子吸收为检测手段,详细考察了该纳米吸附剂对水中铅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钛酸锶钡粉体外形以棒状为主,平均粒径为36 nm,为纯净的钙钛矿纳米粉体。该纳米粉体对水中的铅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受介质的pH值影响较大,当pH值为6.0时,该吸附剂对水中铅的吸附容量可达13 mg·g-1。吸附于纳米钛酸锶钡上的铅可用0.5 mol·L-1的硝酸完全解脱。建立了纳米钛酸锶钡粉体吸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铅的新方法,该法检出限为11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2.6%。用于地表水中铅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双硫腙包覆钛酸锶钡粉体对水中镉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草酸盐化学共沉淀法合成钛酸锶钡粉体,用双硫腙对该粉体表面进行包覆修饰,制成新型有机包覆吸附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包覆粉体进行了表征;以火焰原子吸收为检测手段,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中Cd2+ 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洗脱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初步探讨了包覆和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硫腙以氢键作用牢固地包覆于钛酸锶钡粉体上;该包覆粉体对水中的Cd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其吸附量受介质的pH值影响,当pH值小于3时,该吸附剂对水中的Cd2+几乎不吸附,当pH值大于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常温下,20 min内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在双硫腙包覆钛酸锶钡粉体上的Cd2+,可用5% EDTA溶液完全洗脱。建立了吸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Cd2+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2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2.9%。应用于自来水和地表水中Cd2+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2, 3 biphenyl quinoxaline 6-amine is a fluorescent compound in some organic solvents with an excitation wavelength at 435?nm and a fluorescence emission at 518?nm.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2, 3 biphenyl quinoxaline 6-amin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bis-(2, 4, 6-trichlorophenyl) oxalate (TCPO) and Zn(2+) due to the nonfluorescent complex formation. The low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 in presence of trace amount of water results in decomposing complex, thereby recovering the photoluminescence of 2, 3 biphenyl quinoxaline 6-amine. Based on this fact, a turn-on fluorescence photoluminescence sensor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 content in organic solvents was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2, 3 biphenyl quinoxaline 6-amine as a function of water concentration was used as a simple, sensitive and rapi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ce amount of water in some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ethanol and methanol.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the water content with a dynamic range of 0.0094 -1(v/v%), related coefficient of 0.9922 and limit of detection of 0.0026(v/v%). %).  相似文献   

16.
煌焦油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亚硝酸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微量亚硝酸根与煌焦油蓝发生的重氮化反应,建立了测量微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 ̄12μgNO2^-/25mL,检出限为0.5μg NO2^-/25mL。方法已用于水中微量亚硝酸根的测定。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痕量苯胺的动力学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磷酸介质中,痕量苯胺对过碘酸钾氧化罗丹明6G使其荧光猝灭具有抑制作用,据此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苯胺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183 μg·mL-1,检出限为7.2 ng·mL-1。本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用于测定酚醛塑料管材和水样中苯胺的含量,回收率在100%~104% 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机试剂在头发微量元素测定过程中的作用,建立了一种不需加热的快速有效的头发微量元素测定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乙醇的增敏作用不及丙酮;丙酮、乙醇参与人发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丽 《光谱实验室》2011,28(6):3277-3280
研究在pH 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氨三乙酸活化痕量锰离子催化高碘酸钾氧化灿烂绿和萘酚绿B的指示反应,通过测定460nm和630nm下催化体系与非催化体系吸光度值的变化,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痕量锰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10—0.60μg/25mL。检出限为1.2×10-10g/mL。此法用于水和茶叶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