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文章对夹套容器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导热油装置油改煤技术改造成果分析,可为施工企业路面施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弹性薄壳理论分析全夹套压力容器圆环壳封闭件的应力。讨算了工程实例。并用轴对称薄壳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标准程序计算了圆环壳线性弹性应力。讨论了解析方法和封闭件结构。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水夹套给水处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水中杂质对水夹套运行所造成的危害,介绍了常用的水夹套给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夹套容器是将作为一个完整压力室的夹套连接在容器筒体、封头外部形成的多腔压力容器。使用夹套的目的一般是加热或冷却容器及其内部介质,也可作为容器的密封绝热室。它在石油、天然气、化工装置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夹套容器的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平底夹套加强结构设计,提出此类结构设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自然循环蒸发器的结构设计以动力矩强化能够低流速自动清洗和以强化的自然循环推动力替代强制循环泵为优化目标.研究建立了进入管内斜齿扭带自转动力矩理论计算式,由此得到蒸发器加热室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是加热管Ф38×3×2000的立式短管加热室结构,管内安装宽度26mm、斜角35°、齿距60mm的斜齿扭带.以自然循环推动力计算式为理论基础,得到蒸发器自然循环推动力强化的沸腾室结构优化设计原则是较大深度、较大横截面、出口部形状逐渐扩大.按此原则结构设计的蒸发器的试验研究表明,齿带加热室传热系数提高了171%—91%、阻力在7000Pa以下、循环母液的进出口温度可以提高3℃左右,自然循环推动力可以达到12000Pa以上,显著地高于自然循环阻力;自然循环流速可以稳定在0.80m/s以上、甚至更高,斜齿扭带能够可靠地连续自转清洗防垢.因此,这种蒸发器能成功地解决传统蒸发器周期性停车清洗和强制循环泵高电耗两大难题,为蒸发生产企业创造很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螺旋扭带强化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正丙醇为工作介质,研究了垂直管道内插入扭带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强化效果,采用扭带的扭率为2.5、5.0和7.5。通过实验探讨了热通量、蒸汽干度、质量流速和扭率对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入扭带与空管相比,流动沸腾传系数明显提高,在JCChen双机理加和模型的基础节螺旋流的特点,预测的螺旋流沸腾传系数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刘永清教授提出的李雅普诺夫函数分解的方法,研究了将不等温的连续搅拌釜反应器(CSTR)所带的夹套中冷流体分成完全混合的n块时,CSTR的稳定性,并给出了稳定性区域与参数稳定性区域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换热器中圆筒接管与夹套的连接结构对总体应力场的影响,采用Ansys参数化语言APDL,建立换热器下管箱及其夹套、保温层的结构分析模型.根据该换热器的操作工况,施加温度、压力载荷,对翻边夹套结构的翻边角度进行参数设计分析.对不同角度的夹套翻边结构在各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强度和疲劳寿命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应力强度进行校核及疲劳寿命的对比分析.在保证设备静强度及寿命均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给出了设备的推荐夹套翻边角度.该研究对圆筒接管与夹套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脉冲电压对分离式热管元件的传热增强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小温差与低热强度条件下得出了强化传热的方法与数据。文中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了脉冲电压对于对流换热强度、温度效率、温差与换热系数的作用规律。文中还得出了施加脉冲电压的准则方程与实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在分离式热管结构的电水动力学(EHD)强化传热试验台上,采用R11工质、直流高压电场,首次完成了垂直管内沸腾换热的EHD强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HD技术对垂直管内的沸腾换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低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较好,增大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减弱;当热 流密度维持不变时,强化系数随着电场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沸腾换热的最大强化系数为428%。  相似文献   

13.
从气泡核化条件及沸腾起始点要求出发,提出相变判定条件,从而准确界定沸腾区域. 基于沸腾均相流计算模型框架,建立了沸腾传热数值计算模型,并利用Robinson实验数据对该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校核. 利用该数值模型对缸盖温度场进行了预测,与实机测温结果进行实验比对,证明新沸腾数值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机测试温度,火力面测点最大误差不超过7%.   相似文献   

14.
以R-123为工质,采用带状电极和圆柱电极研究了电极形状对电水动力学(EHD)强化垂直管内核沸腾换热的影响。试验换热管为垂直套管式,外层为加热水路,内层为工质回路,中心布置着电极。电场强度范围为0~2.133 MV/m,热流密度范围为1.5~10.0 kW/m2,换热系数的误差为±9.7%;相应的强化因数的误差为±12.2%。结果表明:带状电极和圆柱电极的最大强化效果基本相同,但带状电极达到最大强化效果时所需要施加的平均电场强度和能耗低于圆柱电极,这对于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外加电场影响汽泡的成长、跃离和运动规律的角度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的新方法,即压裂-注氮原位裂解油页岩技术.油页岩储层压裂后,在加热井内下入电加热器,然后向井内注入氮气,利用加热后的高温氮气原位裂解油页岩.介绍了该方法与传统的电加热法和对流加热法相比的优势,以及特别适用的地层,并且对加热氮气过程进行了传热模拟,优化了气体加热器的参数,确定加热器的最佳长度为30 m,其热流密度为11 k W/m2.针对本工艺方法特别适用的薄层油页岩地下原位开采,进行了地层加热时间的传热模拟,确定了80 d即可将井距15 m,矿层1.5 m厚的油页岩加热到裂解温度,较电加热法和对流加热法的加热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换热器在多种冲刷条件下的传热强化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换热器在多种冲刷方式下采用粗糙肋面强化对流传热的综合性能指标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评价通用方程。该方程可较确切地评价出粗糙肋面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肿瘤低温治疗探针强化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预冷汽液分离器,改进了肿瘤低温治疗系统;考察了驱动压力对探针表面温度的影响.经过传热分析,指出在17°C生理盐水中探针内部液氮流动沸腾模式为膜态沸腾,针对流动膜态沸腾提出了螺旋细丝和螺旋丝网两种强化换热形式,并对其传热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了快速预冷汽液分离器后,探针预冷时间大大缩短,并随驱动压力增大而减小;加入螺旋丝和螺旋丝网后,在预冷阶段出现明显的热力振荡,并伴有密度波振荡,平均换热系数为原来的1.5倍,在17°C生理盐水中10 min时2.5 mm探针表面温度最低可达-160°C,大大提高了探针的冷却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水平矩形通道内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换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在较低壁温(小于120℃),Re=800-7000以及空气介质强迫对流的情况下,水平加热片上安装三角形涡发生器的强化换热效果,实际结果表明:纵向涡发生器是强化平板紧凑换热器气侧换热的有效形式,发生器布置的方式、排放以及攻角都会影响强化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极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热管翅主要受到冷冻起动极限、声速传热极限和携带传热极限的制约,不受连续流动极限、粘性传热极限、毛细传热极限、沸腾传热极限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孔介质的对流-辐射能量转换效应,在圆筒型管式加热炉中加装多孔介质后,使炉内温度显著升高,排烟温度明显降低.在内径为400mm的模型炉实验中,有多孔介质时的炉温比无多孔介质时的炉温升高约50~100℃,有多孔介质时的炉子热效率比无多孔介质时炉子热效率提高约10个百分点.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