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军 《化学教育》2021,42(7):55-55
1没有证据的推理通过推理可以得出重要的结论,但是没有证据的推理往往是一种猜测,可能是臆造事实上不成立的问题;即使猜测的是事实,没有证据也不具有说服力。所以,中学化学中没有证据的推理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甚至苍白无力。2没有推理的证据没有推理的证据是不借助理论思维、没有逻辑推理的事实或材料,是一些孤立的事实或材料,把握不了证据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缺少原理推导,使得化学知识之间难以组织,感觉是化学知识点较为零散,学习化学需要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2.
周期律是一个自然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化学元素归纳成有关的小组。在每一小组内,元素的性质和它无数化合物的性质,都严格地遵守按照原子序依次上增的顺序而逐渐地变化着。这就使得本来很复杂的物质世界有了科学的分类。无疑地,这对化学的发展是极关重要的。在周期律未发现以前,化学元素被看成是彼此没有关联的东西,化学研究只限于对无数零散的个别事实的无规律列举。自伟大的俄国化学家Д.И门德雷业夫用他超人的智慧发现了化学元素的周期律以后,才结束了化学上这种混乱的状态,使化学正式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周期律的化学研究上的指路明灯。它有力  相似文献   

3.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证探索和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4,25(9):38-4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历来是化学同仁们信奉的经典;"理论为本,实践为源",这同样是没有争议的治学之道.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讲过:"科学的威力和力量在于无数的事实中;而科学的目的在于概括这些事实,并把它们提高到原理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各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引发了环境污染的大问题。其中化学工业是始作俑者,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值得令人作深刻的反思。因此,1999年联合王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绿色化学》双月刊刊物,积极提倡无环境污染的化学工艺,不遗余力地报道这方法的研究成果。所谓“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J.H.Clark曾在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机关刊物上撰文,  相似文献   

5.
1869年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这一自然规律的发现促进了各门科学的发展,对现代科学的很多部门如化学、物理学、地质学、结晶学等的发展,周期律都曾作出过贡献。在发现周期律的同时,门捷列夫就用一简明的、清晰的形式表现了这一客观规律,这个形式是以一个表格形式出现的,这就是周期表。周期表不仅使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得到了方便,同时它也帮助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随着科学的发展周期律的内容不断地被充实或改进,相应地表达这一自然规律的表格形式也有了一定的变更与改善,每一新形式的出现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周期律内容和广泛应用周期  相似文献   

6.
由於我们实验室没有购备薑黄,我曾跑到国药店买了几个薑黄疙瘩,使用50%酒精浸取,得棕红色夜。此液对含有硼酸根的浓HCI的乙醇液,只须加入1—2没,竟可得显著的橘色反应。(註一)但如将浸取液用作指示剂(註二)时,则不够灵敏。这事实引起了我对其他含有色素的国药,加以注意。并想从其中发现一些优良指示剂,助益於化学工作。这是我作本实验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编者 《大学化学》1988,3(3):45-49
为什么抗坏血酸从其甲醇溶液中析出结晶时,呈周期性。有些读者在应答中正确地讨论了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指出了没有化学反应的物理过程同样能出现化学振荡。我们在本期发表了三位同志的文章。但是,这些应答都没有针对这一结晶过程来深入讨论,没有把理论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因此,还不能充分地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也不能发现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依据Iwamoto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意见,做一简单解释,并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8.
不少化学教师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年高考结束后,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有相当部分优秀学生不愿意报考化学或化工专业。这当然包含了诸多原因,如其他新学科的兴起,个人兴趣等等。但是,内里却有一个令人不容忽视的事实,即少数学生不喜欢做化学实验,或把化学看成总是和致癌、恶臭、剧毒、燃烧、爆炸、污染这些令人生畏的事相联,产生了厌恶或恐惧心理而不愿报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学制变革与早期化学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鸦片战争以前还没有近代化学的教育,它是鸦片战争时期西方近代化学传入中国以后才开始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础,近代化学和化学工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也是以化学教育为基础的。因此,整理和研究这方面的历史资料,既是研究中国近代化学史的需要,也有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化学电离(chem ical ionization,CI)是由Munson和Field[1]于1966年提出的一种质谱电离技术,其原理实际上是分子-离子反应[2,3]。在化学电离条件下,常常可以得到丰度很强的准分子离子峰,没有或很少碎片离子,能准确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信息,但缺乏结构信息。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采用适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叶,俄国的伟大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创立了化学结构学说;这一学说成了有机化学的指导理论,使有机合成与基於有机合成的化学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学说无论是在解释已知的和预言新的事实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如此,布特列洛夫却绝不把他的学说看成是僵死的、完美无缺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他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为现有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事实,对于科学是最为珍贵的,从对这些事实的研究中有优先权希望在最近的将来获得理论的发展。”这  相似文献   

12.
王秋泉 《色谱》2013,31(12):1143-1145
ESI/MALDI-MS在生物分子结构鉴定方面的优势是ICP-MS无法匹敌的;另一方面,针对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ICP-MS因化学选择性和生物特异性元素标记策略的发展而极具优势。它们的联合使用必将为生物分析(特别是定量蛋白质组学和金属组学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这时我们需要一个化学集成器(chemical hub)针对目标生物分子或细胞正交集成运用ESI/MALDI-MS和ICP-MS而不是简单地物理平行使用,使得ICP-MS知道定量的是何种生物分子或细胞,这对未知生物分子或细胞的发现和绝对定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周颖 《化学教育》2008,29(2):F0003
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已经发现,化学是如此诱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甚至,令人感动。而更重要的,我们会从中得到一种启示:化学是美丽的。不过,化学之美,似乎不够直接,不像数学之美,源于缜密得近乎理想、近乎完美的逻辑推演,也不像物理之美,源于对客观事实的精彩解释乃至精确  相似文献   

14.
崔博雅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1,42(11):103-108
在古代哲学中,水被视为一种物质本原。17世纪化学学科形成后,水被定义成一种化学元素。18世纪的化学革命中,水被发现是氢氧化合物。19世纪原子分子论的创立,使水的概念得到微观表征。至20世纪,重水的发现和干水的发明使水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总之,水的概念的发展史,反映了化学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化学研究和化学教育均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代药物化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关系上的。在某些类型的药物中,这种关系也可以是很显然而很容易发现的,而在其他类型的药物中,这种关系也可能是很隐含而不容易发现的。由于这种难易隐显的不同,药物化学家对于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的估价,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也曾发生过许多的争辨。但是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我们对于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的认识,也经过一系列的演变而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了现在,一般研究药物化学的人,不单是肯定了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间有一定的或深或浅的关系存在,而且也认识了这种关系的深浅程度不同的原因;不但是能够有效地利用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来作评判现有药物优劣的标准,而且也可以胜利地利用这种关系来作改良旧药物与发展新药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窦洪庚 《化学教育》1990,11(5):28-29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源于实验,又应当在实验中得到发展。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它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应当用实验作为使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手段,而且应当用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际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的化学知识能在实验中运用。权且称这种实验为“运用性实验”,按其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又可分为分析型和综合型两类。  相似文献   

17.
对化学教学方法分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滨 《化学教育》1998,19(6):24-25
为了达到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使学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同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等教育。教师在通读教材、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化学学科的特征出发,确定合适的工作方式,并引导学生也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素质,培养化学人才,是我们教师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是由传授知识到运用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存启 《化学教育》2001,22(11):46-48
燃素说对燃烧现象的理解是错误的 ,它本身既没有科学意义 ,也没有研究的价值 ,但是燃素说把当时的化学家引导到研究燃烧现象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燃烧现象成为当时化学家研究的主要目标 ,而使与燃烧有关的一些气体如氧、氢和二氧化碳等被发现。由于这些气体的发现 ,拉瓦锡才能创立了氧化理论 ,推翻错误的燃素说 ,完成化学革命 ,崭新的科学的化学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 ,因袭陈旧观念 ,缺乏批判精神 ,就会阻碍科学的前进 ,限制人们在科学发展上可能达到的高度 ,普利斯特里、舍勒、卡文迪许和布拉克等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虽然发现了可导致氧化理论产生的气体 ,由于他们笃信燃素说 ,而未能创立氧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张希 《化学教育》2015,36(1):75-76
<正>化学是令人兴奋、充满成就感的学科。翻开化学的发展历史,就知道化学的历史就是创造新事物的历史。相对应其他学科的发现,化学更多的是创造!今天,化学工作者以更开放的思维在发展着化学,我们从其他学科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化学的内涵,拓展化学的外沿;同时也利用我们的专长,解决其他学科的难题,推动着它们的进步。我们知道世界经济总量的大约20%与化学化工相关。化学就是生命线,材料、医药、能源……等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20.
崔香梅  乌志明  郑绵平 《化学通报》2012,75(10):957-960
2011国际化学年的口号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重视化学的未来及其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必须高度关注从青少年开始的化学入门教育。近年化学教学注重引入生活中实例进行解析,如在讲解溶解度曲线变化的应用时,引入"青海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进行解析;也注重化学基本规律的推演与运用,如讲解"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时,引入碳酸钠溶液随着温度升高时pH变化判断的问题。但是引用例不符合实际,整个青海省也无一个可冬天捞碱的盐湖;涉及"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的一道高考题的正确答案违背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