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原位研究铜(110)c(2×1)-O纳米模板调控下的富勒烯分子的吸附行为及自组装纳米结构。结果表明,富勒烯分子在铜(110)c(2×1)-O模板上主要有两种吸附位点:-O-CuO-链上的铜原子和相邻的-O-Cu-O-链之间,并且富勒烯分子沿着-O-Cu-O-链自组装成线性链。进一步的热处理可将该类线性分子链转变成沿着[1 16]和[116]方向的六角密排岛。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体摄动理论研究CO:LiCl(001)-(1X1)表面的激发态性质、CO分子激子态随时演化及其寿命. 首先用局域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CO分子吸附在LiCl(001)-(1X1)表面的几何结构; 随后运用GW近似研究LiCl块体、LiCl(001)-(1X1)干净表面以及CO:LiCl(001)-(1X1)表面的准粒子能带结构, 引入电子-空穴相互作用, 求解二粒子格林函数的Bethe-Salpeter方程(BS方程), 并得出其电子-空穴激发态及光学吸收谱, 将计算得到的光吸收谱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最后基于吸附系统CO:LiCl(001)-(1X1)的BS方程的解, 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得出的分子激发态的随时演化. 因衬底和吸附分子之间的耦合作用, CO分子激子态在随时演化的初始阶段呈现非常快的衰减, 其寿命仅为0.75fs. CO分子激子态的空穴大幅度地向衬底转移, 而激子态的电子仍然滞留在CO分子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H_2O对Cl在Fe表面吸附的影响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H_2O分子影响前后Cl在Fe(111)表面吸附的稳定构型、吸附性质以及电子特性.研究表明:Cl能够稳定吸附在Fe(111)面的Top位(T位)和HCP Hollow位(H位),且H位的吸附能高于T位;由于H位吸附构型具有特殊的成键结构,引入H_2O分子后,Cl在H位的吸附构型会发生改变;Cl能促进Fe(111)面氧化,H_2O分子能促使Fe(111)面解离,Cl-H_2O的协同作用能降低Fe(111)面的化学稳定性;Cl的3p轨道与Fe的3d轨道杂化耦合形成Cl-Fe键,H_2O分子引入后能改变H位吸附Cl-Fe键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小富勒烯C28在Si(001)-c(2×1)表面的化学吸附机理.分析了吸附前后基底和富勒烯构型的变化、吸附能、电荷转移以及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C28与Si(001)表面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基底和富勒烯分子发生了晶格松弛和结构扭曲;C28位于Si(001)表面沟渠位置的吸附构型最稳定,吸附能达到5.00 eV;Si(001)表面沉积C28后表面导电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Ru(bpy)2PIP(Ⅳ)2 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2PIP(Ⅳ)2 )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2PIP(Ⅳ)2 在35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6~4.0 mg/L,检出限为10.5μg/L.应用于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CNDU/2计算方法,对乙烷分子在(MgU>,2簇(loo)面上的28种吸附方式进行了计算,得到最稳定态的吸附构型.从理论计算中得出Mg0中的U一对烷烃脱H具有活化作用.通过计算自然得出一条较为合理的乙烷在Mg0上脱氢的反应途径,再一次证实了分子中集团理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几种常用离子液体阴离子吸附SO2行为的DFT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研究了常用的几种离子液体阴离子(Tf2N-,BF-4,PF-6)对二氧化硫(SO2)的吸附行为,计算了这几种阴离子吸附SO2分子的几何结构、吸附能以及SO2的振动频率.研究发现,3种离子液体阴离子与SO2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作用之间,三者对SO2分子吸附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BF-4,Tf2N-,PF-6.多个SO2分子在这些阴离子上的吸附也表现出相同的吸附强弱顺序.结果表明,SO2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会随着SO2和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SO_4~(2-)/ZrO_(2-)TiO_2催化剂,并用Caro Eala自动吸附仪、PE683型红外光谱仪及LCT-2型高温差热天平仪分别有选择地测定了催化剂比表面及催化剂表面硫酸根的红外吸收光谱、脱附量、脱附温度,还测定了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同时,讨论了制备条件和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B3LYP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次磷酸根(H2PO^-2)在Ni(111)和Ag(111)表面吸附的表面结构和电子特性.最稳定的结构是H2PO^-2中的P-O键朝向基底表面,并用O原子与基底作用.Mulliken布居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电子构型的微小差别,导致了H2PO^-2在Ni(111)表面上的吸附能远大于在Ag(111)表面上吸附能,Ni(111)表面上的电子给予与反馈作用远大于在Ag(111)表面上的电子给予与反馈作用.与吸附在Ag(111)表面上相比较,当H2PO^-2吸附在Ni(111)表面上时有更多的负电荷转移到基底,且P原子上有更多的正电荷.这意味着H2PO^-2吸附在Ni(111)表面上的H2PO^-2更容易被像0H^- 一样的亲核试剂进攻.因此,吸附在Ni(111)表面上的H2PO^-2比吸附在Ag(111)表面上H2PO^-2更容易被氧化.这些结果表明对于H2PO^-2的氧化,Ag表面不具有活化作用而镍表面则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给定的正整数d,图G的L(d,1)-标号是从V(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任意两个相邻顶点的标号差至少为d,而且距离为2的任两个顶点的标号至少为1.L(d,1)-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G的L(d,1)-标号数是G的所有L(d,1)-标号的最小跨度.本文完全给出了M(o)bius梯子的L(d,1)-标号数.  相似文献   

11.
在N2环境下,离子强度为0.1 mol/L的NaClO4溶液中,考察了不同pH值(3.0~11.0)对Eu(Ⅲ)在氧化铝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用荧光时间衰减光谱法研究了Eu(Ⅲ)在氧化铝表面上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Eu(Ⅲ)在氧化铝上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增强,在较低pH值(<4.0)溶液中,绝大部分Eu以自由的Eu3 存在于溶液中;在较高pH值(>6.9)溶液中,Eu(Ⅲ)在氧化铝上的吸附形态会失去大部分水,形成化学吸附,吸附形态为≡(Al-O)-Eu2 .(H2O)4.  相似文献   

12.
对结构相似的有机酸如:乳酸,丙氨酸,丙酮酸,草酸在Ru(bipy)2 3 /Ru(phen)2 3 -有机酸(HA)-CeⅣ(bipy= 2,2'-联吡啶, phen= 1,10-邻菲咯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比较研究.CeⅣ氧化Ru(bipy)2 3 /Ru(phen)2 3 的发光强度在上述各种有机酸存在下被增强. 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Ru(phen)2 3 的发光强度高于Ru(bipy)2 3 的发光强度. 几种有机酸对发光强度的增强效果为:乳酸< 丙氨酸< 丙酮酸< 草酸. 在不同有机酸存在下,该化学发光反应的活化能可降低7~14 kcal·m ol- 1.  相似文献   

13.
以戊二醛作交联剂,将胱氨酸接枝到啤酒废酵母上,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IR)表征了该吸附剂的结构,考察了其吸附Hg(Ⅱ)的影响因素即溶液的pH值、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结果表明,修饰啤酒废酵母吸附Hg(Ⅱ)的最佳条件是:在20℃吸附溶液的pH值为0.83~3.29,吸附50 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方程,吸附为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修饰前后啤酒废酵母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1.2,42.7 mg.g-1,用于处理加标南湖水样,去除率达96.6%,相对标准偏差为0.39%.  相似文献   

14.
Mobius梯的(d,1)-全标号   总被引:30,自引:30,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G 的(d,1)-全标号是从V(G)∪E(G)到非负整数的函数,且满足:(i) G中任意2个相邻顶点的标号不同;(ii) G中任意2个相邻边的标号不同;(iii) 顶点与其关联边的标号差至少为d.(d,1)-全标号的跨度是标号差的最大值. G 的(d,1)-全标号数是G的所有(d,1)-全标号的最小跨度,记为λTd(G).本文完全给出了Mobius梯的(d,1)-全标号数.  相似文献   

15.
Ru(phen)_3~(2 )-SO_3~(2-)-KBrO_3化学发光法测定空气中的SO_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 Ru(phen) 2 3- SO2 - 3- KBr O3(phen=1,10菲咯啉 )化学发光测定亚硫酸盐的方法 .亚硫酸盐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10 - 7~ 2× 10 - 4 mol· L- 1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1.1× 10 - 8mol· L- 1 ,1× 10 - 4 mol· L- 1亚硫酸盐溶液 9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4% .该方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化学界面张力测量的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苄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DMBA)在Hg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范围(0~0.07mmol/L)内,TDMBA在Hg电极上的吸附为单层吸附;而在较高浓度范围(0.10~2.00mmol/L)内,能够形成多层吸附.TDMBA在Hg电极上形成单层吸附时与形成多层吸附时的界面张力随施加电位变化有明显的区别,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4,0.90mmol/L.在-0.7V电位下,TDMBA分子在其饱和吸附单层上的界面超量的最大值为1.452×10-6mol/m2,并据此计算出TDMBA分子的横截面积(1.143×10-18m2)和分子直径(1.207nm).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在前文中根据文献[2]所提供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反复实验证明Hg(Ⅱ)—XO—HMTA三元络合物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达不到10~5数量级(在文[2]由ε_(590)=2.2×10~5l·mol~(-1)·cm~(-1)),而应该是10~4数量级(ε_(590)=1.8×10~4l·mol~(-1)·cm~(-1))。本文根据有关理论和通过反复实验证明文[2]中得出的Hg(Ⅱ)—XO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ε_(590)=1.7×10~5l·mol~(-1)·cm~(-1)是不成立的,在文献[2]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下Hg(Ⅱ)和XO不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关于Hg(Ⅱ)—XO显色体系灵敏度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研讨。众所周知,二甲酚橙(XO)并非是“超灵敏显色剂”,从XO与四十余种金属离子的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温度、酸碱度、Hg( )等因素对 ( NH2 ) 2 CSO2 与 Co2 - NH3体系定向反应的影响 ,发现该体系同时存在单电子反应和双电子反应 ,并相互竞争 ,( NH2 ) 2 CSO2 的双电子反应率随着体系温度、p H值增大和 Hg( )离子的加入而增高 .探讨了反应机理 ,并对两种反应的变化方向作了机理解释 .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NaAc-HAc介质中,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新试剂2-(4,5-二甲基-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DMTAMB)与钒(V)的显色反应,研究发现配合物组成V(V):DMTAMB=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4L·mol~(-1)·cm~(-1)(λ_(max)=640nm),钒(V)量在0~4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研究了20多种干扰离子的影响,并拟定了用DMTAMB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材料中钒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Zr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NH2,将UiO-66-NH2掺杂稀土金属铈(Ce)制备了一种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NH2(Ce),对两种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UiO-66-NH2(Ce)对阴离子染料酸性橙7(AO7)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形貌和官能团几乎一致,但UiO-66-NH2(Ce)的比表面积(618.50 m2/g)和孔容(0.303 3 cm3/g)均明显大于UiO-66-NH2;在pH 5.0、反应温度25℃、AO7初始质量浓度50 mg/L、反应时间60 min时,UiO-66-NH2(Ce)对于AO7的吸附量为303.0 mg/g、吸附率为85.8%;UiO-66-NH2(Ce)对AO7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是吸热的、自发的;但因UiO-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