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沸石─水系统吸附床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吸附特性的测定林宏佐,曹丽萍,张建国,孙晗(北京工业大学热能系北京100022)关键词:沸石,吸附性能,吸附量,吸附热一、前言早在七十年代,有人就提出利用固体吸附一脱附循环储存热能或制冷(或热泵)。吸附床的动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气体透过薄膜的传质过程,基于动态吸附、扩散传递的概念,根据Langmuir界面动态吸附理论,研究了存在定向传递时表面吸附量与平衡吸附量的差异,从而将膜相传质分为吸附、内部扩散和脱附三个动态过程.讨论了界面吸附、脱附与扩散对传质阻力的不同影响,建立了薄膜传质的串联阻力模型.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变压吸附系统中不同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各种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包括吸附温度、吸附压力和时间。研究发现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在不同的时间段显现出相反情况,提出了吸附剂的选择与运用需要考虑切换时间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了本试验装置的最佳压力与温度的变化范围(0.2MPa-0.25MPa,20℃-30℃)。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对活性炭-氨以及氯化钙-氨的对比试验,对氯化钙-氨化学吸附的滞后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化学吸附的滞后现象非常严重,已经超出了气-固吸附的Zigmondy、McBain以及Cohan模型所能解释的范围。对化学吸附的Claperon图进行研究,发现吸附床冷却及加热过程中存在着一段等压冷却以及加热过程,这两个过程与吸附滞后圈相对应。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吸附的滞后圈形成原因主要与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以及吸附特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半交联壳聚糖珠对肝素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目的物肝素浓度来计算吸附量,结果表明,半交联壳聚糖珠对肝素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热化学变压解吸-变温吸附原理的低品位热能变温储能新技术及系统,并针对以MnCl_(2-)NaBr-NH_3为工质对的试验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当外界高温热源的温度为121℃,模拟的被加热的热用户为150℃,外界环境温度为15℃,蒸发温度为55℃时,对应的储能效率为0.302。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变压解吸-变温吸附的热化学复合吸附储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热能品位并为外界提供所需要的热量,将其用于低品位热能的存储及品位提升是可行的,进而为低品位热能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吸附制冷工作原理,并对制冷空调学术界对吸附工质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吸附工质对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是吸附剂的导热性能。本课题以探索最佳比例混合式吸附剂为目的,开展吸附剂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指出研究出兼具良好导热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吸附工质对,对提高制冷系统能效比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水相法制备壳聚糖水凝胶.研究了壳聚糖水凝胶对于Zn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水凝胶对于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热力学行为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壳聚糖水凝胶对Zn2+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实际气体的多分子层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用ASED-MO和DV-Xa方法对氧在理想的Si(100)面以及用DV-Xa方法对氧在重构的Si(100)面吸附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吸附位的计算结果表明,当氧在硅表面暴露量较少时,其吸附为氧原子和氧分子共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X射线谱研究了吡嗪(C4H4N2)分子共价吸附于硅(100)面的几种吸附构型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团簇模型,对预测的吸附结构的碳K壳层(1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NEXAFS)谱进行了模拟. 计算结果阐明了XPS和NEXAFS谱与不同吸附构型的对应关系. 与XPS谱相比,NEXAFS谱对所研究的吡嗪/硅(100)体系的结构有明显的依赖性,可以很好地用于结构鉴定. 根据碳原子的分类,研究了在NEXAFS光谱中不同化学环境下碳原子的光谱成分.  相似文献   

12.
碱性土壤对Pb的吸附特性:内圈吸附和形成沉淀的XAFS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平衡法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研究了碱性土壤吸附Pb的特性和机理.土壤对Pb的吸附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符合Langmiur模型.XAFS分析表明土壤对Pb的吸附机制有三种:内圈吸附、形成含Pb碳酸钙(PbCaCO3)沉淀和外圈吸附.内圈吸附和形成PbCaCO3沉淀说明土壤中的碳酸钙对Pb具有强烈吸附作用.土壤对Pb的吸附随初始Pb浓度的增大(500~1 000 mg·L-1),第一配位层(Pb-O)半径减小(0.169 2~0.166 8 nm),说明内圈吸附比重加大.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氨吸附式制冷循环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附床由6个吸附单元组成,吸附单元为壳管式换热器,吸附工质对是活性炭-氨。利用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概念,建立一个吸附单元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显示出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得出了吸附床内某种平均温度和平均压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氢在A、X及ZSM-5型沸石上的高压物理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体积吸附装置测定了77、195、293K和7MPa的条件下氢在A、X及ZSM-5沸石上的吸附特性和吸附容量.所有的氢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Ⅰ型等温线,但在77K,压力为2-5MPa的等温线上观察到了超临界高压吸附所特有的最大吸附量.从等温线确定了等量吸附热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根据骨架结构和所含阳离子类型的差异,各种沸石表现出不同的氢吸附量.其中NaX沸石在77K/4MPa下的重量储氢分数为2.55%,是该实验中所测得的最高吸附量.CaA、NaX和ZSM-5沸石的氢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这与沸石中的可用空穴容积有关.然而NaA和KA沸石不存在这种线性关系.实验中还观察到,NaA与KA沸石间出现氢吸附量的临界值是由KA沸石中较大的阳离子堵塞效应引起的.该实验将吸附质分了的动力学直径与沸石主晶孔的有效直径之比用于判断物理吸附中的堵塞效应.  相似文献   

15.
pacc:7320A Theadsorptionandcovalentimmobilization ofhumanimmunoglobulin(HIgG),lysozyme, α-chymotrypsin,andmyoglobinhavebeencom paredusingdifferentexperimentaltechniques:el lipsometry(ELM),X-rayphotoelectronspec troscopy(XPS),opticalfluorescenceandatom…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吸附法捕获CO2过程中的微观机理和吸附剂材料间的作用关系,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综合比较了典型吸附剂包括煤基官能团、Fe、限域离子液体、Na2CO3、SrTiO3与CO2的吸附过程和差异性.根据不同计算策略,着重分析比较了吸附能、结构优化参数、吸附构型以及原子分布等参数.结果表明,化学吸附中CO2分子与吸附面呈平行关系时通常吸附能最大;在一种材料的同类型官能团中,吸附能大小与氧原子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吸附过程中C-O键的伸长活化会生成一种重要的中间产物CO2-.提出在探寻CO2吸附材料时可以在含氧原子较多的官能团、活性金属表面等方面进一步探究.最后对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CO2的吸附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鲁欣  奚婷婷  李英竣  张杰 《物理学报》2004,53(10):3404-3408
对超短超强激光脉冲在大气中传播时形成的电离通道的寿命进行了理论研究.综合考虑了通道中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的复合,自由电子和中性分子的吸附以及在后续 激光作用下的退吸附过程.推导出了退吸附激光强度恒定时通道中带电离子密度的速率方程 的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引入退吸附激光抑制电子和中性分子的吸附作用能够在微秒 的时间尺度上将电子密度维持在1012—1013cm-3的水平,在相同的波长 和平均功率下,短脉冲序列的退吸附效果要略好于连续激光 关键词: 等离子体通道 复合 吸附 退吸附 寿命  相似文献   

18.
综述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和分子在石墨烯、BC3平面等二维硼碳基纳米结构上的吸附所表现出的各种物理性质及可能的应用.纯净的石墨烯为零带隙的半金属、无磁且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非常弱,BC3平面为间接带隙半导体,但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和分子的吸附可能使石墨烯体系在Dirac点处打开带隙、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能使石墨烯体系与二维BC3体系具有磁有序、超导电性及应用在氢存储上.另外石墨烯表现出非常好的分子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19.
肖撼宇  卢学坤  董国胜  丁训民  陈平 《物理学报》1990,39(10):1665-1670
采用多种表面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氧在GaP(111)上的吸附,发现氧的初级吸附在1×104L时就已饱和,获得了有关这一阶段表面电子结构的变化、表面能带弯曲、化学吸附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发现这一吸附阶段与表面缺陷有关,适当地加热处理则可能将缺陷和氧一同去除,因此这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去除缺陷的表面工程手段。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张杨  黄燕  陈效双  陆卫 《物理学报》2013,62(20):206102-206102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的交换关联势, 对InSb材料(110)表面的硫吸附和氧吸附之后体系性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讨论了两种吸附下的键长、键角、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的变化, 从理论上论证了硫吸附比氧吸附对InSb红外探测器表面态的钝化有优越性, 有利于工艺上在钝化时的选择.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InSb 硫吸附 氧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