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基钻井液具有润滑性好、抑制性强等特点,有利于井壁稳定和油气层保护,在非常规油气水平井及深井、超深井中广泛使用.但是,油基钻井液具有较强的荧光背景和全烃基值,岩屑难以洗出本色,地层油与钻井液的基础油融合,给油层的识别和评价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创新采用高分辨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随钻监测钻井液含油率及含油性的变化.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油基钻井液不同于混油钻井液,后者属于水包油体系,钻遇油层后,在钻井液T2谱上出现新峰;而前者属于油包水体系,钻遇油层后,在钻井液T2谱上不出现新峰,但可通过含油性的变化识别重质油层,通过含油率的变化识别轻-中质油层,并在S903H井全油基钻井液及极端的地质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明了钻井液核磁共振是油基钻井液条件下一项有效的油层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2.
含油气的岩层被钻开以后,其中的油气一部分保留在岩样中,另一部分则进入钻井液,岩样中的油、气及钻井液中的气都有相应的录井方法来检测,唯独钻井液中的油一直是录井检测的空白.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加深及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岩屑含油级别低甚至无显示、气测异常幅度低甚至无异常的油井是越来越多,导致油气层的发现与评价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急需对钻井液中的含油量进行随钻检测. 通过对不同油质、 不同含油量的钻井液进行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核磁共振一维谱(T2谱)实现轻~中质油的含油量分析,通过二维谱(T2-D谱)以实现对重质油的含油量分析. 该项研究对于完善录井技术系列、提高油层发现率和评价准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叉极化与魔角旋转结合(CP/MAS)的方法已经成为增强固体核磁共振(NMR)检测灵敏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CP/MA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固体NMR谱图的采集效率.然而,I-S偶极耦合作用、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分子运动,以及样品中丰核的分布情况等因素,通常会导致CP/MAS谱图失去定量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组通过改进或者设计新型固体NMR脉冲序列,获得了基于CP的可用于定量分析的固体NMR谱图.本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CP及CP动力学,随后介绍了一系列基于CP的定量固体NMR信号增强技术,具体包括ramped-amplitude CP(RAMP-CP)、multiple-contact CP、quantification of CP(QCP)、Lee-Goldburg frequency modulated CP(LG-FMCP)和quantitative CP(QUCP).  相似文献   

4.
利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定量评价储层的分选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储层分选性是反应储层物性、 均质程度及沉积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 分选系数一般是通过实验室的粒度分析(粒度分选)或压汞试验(孔喉分选)来得到,利用核磁共振评价储层孔喉分选性多是通过建立T2g与常规分选系数之间的关系公式来得到. 在深入研究常规分选系数计算原理的基础上,结合T2谱累积曲线对储层分选性的反应,提出了2种不依附于实验室分析、可由单个样品来定量评价储层分选性的新方法,并且取得了与其他方法较为一致的评价结果. 该项研究打破了录井不能定量评价储层分选性的局面,对于快速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磺化沥青等粉末状钻井液荧光添加剂有助于保障钻井安全,却不利于油气显示的发现.为了解决油气勘探与钻井安全之间的这个矛盾,创新采用高分辨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14种粉末状荧光添加剂进行了不同混入介质(水和钻井液)、不同混入比例(荧光级别)和不同温度(32℃,90℃和150℃)条件下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荧光添加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核磁共振信号;另一类会产生一个水化峰,但加弛豫试剂后水化峰消失.因而,粉末状荧光添加剂对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发现钻井液中的含油显示没有影响,从而可彻底解放对该类添加剂的使用限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13C NMR、DEPT、COSY、HSQC、HMBC、2D NOESY谱及19F-13C的偶合裂分,对盐酸莫西沙星对映体纯品(RR或SS)以及它们的混合体(RR/SS)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解析了该分子结构的1H和13C谱图归属,19F-13C间的偶合不仅体现在沙星母核中还表现在盐酸莫西沙星中的五元杂环中,且该五元杂环的4JFC大于盐酸莫西沙星中的六元环上3JFC4JFC,该文总结了盐酸莫西沙星对映体的波谱特征,确定混合体与纯品的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1H 和13C NMR谱,FT-IR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限量空气氛室温下经60Coγ 射线辐照后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PVC 大分子链的脱HCl 方式,受辐射剂量的影响.当辐射剂量达到2.8×105Gy 时,PVC 以大分子链内脱HCl为主,产生部分-CH=CH-结构,使得-CHCl的运动受阻,表现为T减小.不同溶剂对聚合物质子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的影响,反映出溶剂效应和聚合物链在溶剂中的“伸展”状态.而水质子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而逐渐向低场位移,则是由于HCl与溶剂中的H2O在微酸性溶液中发生了快速的质子交换之故.  相似文献   

8.
应用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HMBC等多种NMR实验测试分析方法,确证了一种新的六氢喹啉衍生物2,7,7-三甲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5-氧代-1,4,5,6,7,8-六氢喹啉-3-羧酸甲酯的结构,并对它的1H、13C信号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9.
pH对血清影响的^1H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血液的pH在7.35~7.45范围内,是生命的基本需要.人体生理状态的改变往往会伴随或者引发血液pH的变化.本文通过扩散加权、横向弛豫加权以及饱和转移差谱等1H NMR方法,对pH 7.0~7.8的血清体系进行研究,观察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pH的改变不仅能够引起血清中一些小分子代谢物化学位移的改变,还会影响小分子代谢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引起这些小分子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此外,没有观察到血清蛋白信号的明显变化,仅血清白蛋白赖氨酰信号随pH增高有高场位移.  相似文献   

10.
发现并揭示了2-酮基-L-古龙酸在许多种溶剂中发生了结构改变,该物质在室温条件下,无需施加任何外力因素,分子中极易发生分子内成环结构变化:分子中的羰基(-C=O)双键断开变单键,形成了2,5位半缩醛五元环衍生物,使分子内出现了O-C-O基团,其标题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羰基特征峰的化学位移(约200)变到了96,核磁共振2D HMBC异核相关谱,充分证明了2-酮基-L-古龙酸发生的分子内环合成衍生物的主要产物是五元环的2,5位半缩醛衍生物,而非六元环的2,6位半缩醛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
氯化聚乙烯辐射效应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H NMR,13C NMR谱,二维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在室温下限量空气中经60Co γ射线辐照后的辐照效应. 结果表明CPE在辐照过程中以发生裂解反应为主,在裂解反应过程中伴随着HCl脱出,HCl的脱出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辐照后CPE样品的大分子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序列结构为CH2CHClCHClCH2CHCl,CH2CH2CHClCH2CH2,CHClCH2CHClCH2CH2,CHClCH2CHClCH2CHCl的单元数量减少,但没有形成新的序列结构类型,T1 和T2值给出了有关辐照前后分子运动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辐照镍系聚丁二烯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  孙万赋  王强  赵新 《波谱学杂志》2009,26(2):255-263
1H NMR谱,13C NMR谱,二维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镍系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NiBR) 在强紫外(UV)光辐照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分子运动情况. 分析表明NiBR样品随着UV光辐照时间的增加,侧链乙烯基端基双键比主链端基双键更易发生氧化反应;并且随着NiBR样品的各基团的半峰宽值逐渐增加,表明NiBR在UV辐照过程中发生了部分交联反应. 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结晶峰强度随UV光辐照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表明样品的晶形无序程度增加了. 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和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值给出了有关NiBR辐照前后分子运动变化的信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