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麦饭石中微量元素的溶出及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改变颗粒尺寸、温度、时间、溶出次数及活化处理等条件 ,分析了麦饭石溶出液中微量元素的溶出情况 ;通过ICP AES检测了不同时间及温度条件下微量元素Sr的溶出量 ,并进行了元素溶出的动力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 ,麦饭石颗粒尺寸减小 ,溶出温度增加 ,溶出时间延长 ,溶出次数减少以及对麦饭石进行活化处理都将提高麦饭石微量元素的溶出能力 ;微量元素Sr的溶出过程受控于扩散传质过程 ,其活化能为 4 5 3 6kJ/mol,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kΣ=0 1 46×е- 4536 /RT,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通过考察不同溶出条件下麦饭石中微量元素溶出情况以及溶出动力学特征 ,获得微量元素溶出的控制性环节 ,为提高微量元素溶出量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趋贫乏,迫切需要新工艺强化难处理多金属复杂矿的湿法冶金过程.而机械活化作为强化湿法冶金过程的常用方法,可有效地强化大多数难浸硫化矿的湿法冶金工艺,而对少数难浸硫化矿湿法冶金过程的强化效果不明显.因此,有必要探索不同硫化矿的机械活化机理和机械活化效果的基础理论问题,推动湿法冶金理论向可预见性和实用性方向发展.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固体机械化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工作,系统地综述了硫化矿机械活化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用颗粒法、压片法及以琼脂为基质的凝胶法测定了用七种合成异羟肟酸从氢氧化铁中溶出铁的速率常数。测得结果表明用同一种方法测得的七种异羟肟酸的溶出铁的反应级数都等于1,而且速率常数基本相等。搅拌速度明显影响反应速率。pH值也对测得的k值有一定影响,并在pH7~9处有拐点。拐点处大约相当于该异羟肟酸的pKa。据此提出用异羟肟酸溶出氢氧化铁中的铁的速率由物质运送及表面效应共同决定,而以运送为主。颗粒法与压片法相比,前者的溶出速率较大,可以解释为固体颗粒总表面积大于后者之故。  相似文献   

4.
在单脉冲激波管上,研究了1,2-二氯乙烷的热裂解.实验的激波条件为:温度区间1020 K<T<1190 K, 压力: P=0.12 MPa,实验时间τ=0.5 ms;实验气体为1,2-二氯乙烷稀释于Ar气中(3.95 mmol/L).以4-甲基-1-环己烯作为对比速率法实验的内标物,用4-甲基-1-环己烯开环反应的速率常数k=1015.3exp(-33400/T) s-1,以及从其产物的浓度推定出实验温度.经激波加热后的实验气体的终产物用气相色谱分析出主要成分为C2H3Cl,指示出主要反应通道为β消去反应.如把所有产物C2H3Cl都归于β消去反应,则可推定出表观之反应速率常数k1a=5.0×1013exp(-30000/T) s-1.对于由C-Cl键断键反应引发的链反应的可能影响做了分析研究.用了一种简便分析可推知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的低端(1020 K)链反应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在其高端(1190 K)链反应将给出10%的终产物C2H3Cl的附加浓度,获得真实的β消去反应速率常数则必须把这部分予以扣除.经过这样的校正之后,最后得到CH2ClCH2Clβ消去反应速率常数为k1c=2.3×1013exp(-29200/T) s-1.  相似文献   

5.
气相苯在TiO2光催化剂上吸附常数和光催化反应常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光催化剂以及掺杂Fe3 和Ce3 的TiO2光催化剂,进行间歇式光催化降解气相苯动力学实验,基于光催化Langmuir-Hinshelwood反应动力学模型(L-H模型),测定气相苯在3种光催化剂上的降解动力学常数和吸附平衡常数.根据光催化降解气相苯实验动力学曲线和L-H模型,估算出TiO2、Fe3 /TiO2和Ce3 /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苯的反应速率常数k和Langmuir吸附常数K分别为0.5247g/m3·min、1.523g/m3·min、1.010g/m3·min和8.605×10-2m3/g、2.390×10-2m3/g、3.928×10-2m3/g.掺杂Fe3 和Ce3 可明显提高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苯的反应速率常数k,其中Fe3 /TiO2,的反应速率常数k最大.  相似文献   

6.
用跳浓驰豫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驰豫时间τ.根据拟定的机理导出了1/τ的函数表达式为1/τ=k[H6R]0/[H3+O]-(6k/ε[H3+O]0)A,获得表观速率常数k及摩尔吸光系数ε,表观活化能为52.82KJ/mol,活化焓为50.34kJ/mol,活化熵在278K~298K范围内为负值,配合物稳定常数lgK'.为13.84。与孤立变量法、比尔法、平衡移动法获得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t, PD/Bt, CTMAB/B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 分散大红S-R, 分散蓝SBL, 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 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学常数(k1, k2)以及吸附活化能(Ea1, Ea2)、活化焓(ΔH*1, ΔH*2)和活化熵(ΔS*1, ΔS*2); 在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中, k1随着阳离子插层剂烷烃链的增加而增大, 表明较大的晶片层间距, 疏水的层间域和表面正电荷增加均有利于吸附速率增大; 对于两个吸附动力学阶段, ΔH★1<-TavΔS★1, △H★2<-TavΔS★2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  相似文献   

8.
三聚磷酸二氢铝吸附Cd~(2+)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三聚磷酸二氢铝吸附镉离子的动力学行为并进行吸附活化状态热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当三聚磷酸二氢铝粒径小于150μm、搅拌器转速大于200r/min、Cd2+的初始浓度为500mg/L时,三聚磷酸二氢铝对镉离子的化学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式,吸附的活化能为Ea=27.93kJ/mol,吸附的频率因子A=65.33L/mg·min,ln(k/T)与1/T之间的关系符合Eyring公式,其活化焓ΔH=25.44kJ/mol,活化熵ΔS=-218.54J/mol·K。  相似文献   

9.
正十六烷光催化降解的羟自由基测定及其反应速率常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DMPO)为自旋捕集剂,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在光照的TiO2磷酸缓冲水溶液(pH=7.4)中检测到羟自由基的自旋加合物(DMPO-OH),其强度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加大.在1min时达到稳态,此时DMPO-OH的产生和猝灭达到平衡.根据已知的羟自由基(HO·)与DMPO结合的速率常数k0,推导出纳米级TiO2光催化生成羟自由基氧化正十六烷(n-C16H34)的速率常数k=5.0×1011mol-1·L·s-1.  相似文献   

10.
NO2^-/NO2体系电子转移的外电场效应和温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半经典模型研究NO2^-/NO2体系自交换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 探讨了外电场对反应过程势能面, 反应能垒及电子转移速率常数的影响, 确定了能垒崩溃的阈值; 讨论了低能垒条件下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随温度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 一定方向的外电场能显著降低电子转移反应的活化能垒并提高反应速率常数k, 而对非绝热电子转移反应, 当温度T和活能能垒Ec满足T=2Ec/R时, k取得极大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he photooxidation of chloral was studi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with irradiation of a blackblue fluorescent lamp (300 nm < λ < 400 nm, λmax = 360 nm) at 296 ± 2 K. The products were hydrogen chloride,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phosgen. The kinetic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s via chain reaction of the Cl atom: The resul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echanism (B) is confirmed to be more likely than mechanism (A), which was favored at one time by Heicklen for the mechanism of the oxidation of trichloromethyl radicals by oxygen molecules: The ratio of the initial rates of CO and CO2 formation gave k7/k6 = 4.23M?1, and the lower limit of reaction (5) was found to be 3.7 × 108M?1 sec?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